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六之五

2024-08-01文化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六的第五部分。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43】

其中格者,编、检超授学士;进士殿试得及第;朝考厕一等,上者魁多士,下者入翰林;其书不工者,编检罚俸,进士、庶吉士散为知县。御史,言官也,军机,政府也,一以书课试,下至中书教习,皆试以楷法。

【今译43】

其中书法合格的,编修、检讨会被越级授予学士职位;进士殿试能够获得及第;朝考排在上等的,上等中的佼佼者能成为状元,下等的也能进入翰林;那些书法不工整的,编修、检讨会被罚俸禄,进士、庶吉士会被散派为知县。御史是负责进谏的官员,军机处是政府的核心机构,也都用书法来考核,下至中书的教习,都要考试楷书的笔法。

【原文44】

内廷笔翰,南斋供之,而诸翰林时分其事,故词馆尤以书为专业。马医之子,苟能工书,虽目不通古今,可起徒步积资取尚、侍,耆老可大学士。

【今译44】

内廷的笔墨之事,由南斋负责供应,而各位翰林分别承担相关事务,所以翰林院尤其把书法当作专业。就连兽医的儿子,如果能擅长书法,即便对古今之事一窍不通,也能够从平民逐步积累资历而获取尚书、侍郎之职,年老时甚至能当上大学士。

【原文45】

昔之以书取司空公而诧为异闻者,今皆是也。苟不工书,虽有孔、墨之才,曾、史之德,不能阶清显,况敢问卿相!是故得者若升天,失者若坠地,失坠之由,皆以楷法。荣辱之所关,岂不重哉?此真学者所宜绝学捐书,自竭以致精也。

【今译45】

过去因为书法好而被任命为司空公还被视为奇闻异事,如今却比比皆是。如果不擅长书法,即便有孔子、墨子的才能,曾子、史鱼的德行,也不能晋升到清贵显要的职位,更不要说去谋求卿相之位了!所以得到的人如同升入天堂,失去的人仿佛坠入地狱,得失的原因,都在于楷书的笔法。这关系到荣辱,难道不重要吗?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抛弃学问和书籍,竭尽全力来精通书法。

【原文46】

百馀年来,斯风大扇,童子之试,已系去取。于是负床之孙、披艺之子,猎缨捉袵,争言书法,提笔伸纸,竞讲摺策。惜其昧于学古,徒取一二春风得意者,以为随时,不知中朝大官,未尝不老于文艺。欧、赵旧体,晋、魏新裁,所阅已多,岂无通识!何必陈陈相因,涂涂如附,而后得哉?

【今译46】

一百多年来,这种风气大为盛行,童子参加考试,书法已经关系到录取与否。于是年幼的孙子、学习技艺的儿子,整理冠缨提起衣襟,争相谈论书法,拿起笔铺开纸,竞相讲习奏折对策。可惜他们对于学习古人的学问很糊涂,只是选取一两个春风得意的人作为榜样,认为要顺应时势,却不知道朝中的大官,没有不是精通文艺的。欧阳询、赵孟頫的旧体,晋、魏的新风格,他们所阅览的已经很多,怎么会没有通识呢!何必要因袭旧制,盲目附和,然后才能成功呢?

【原文47】

俗间院体,间有高标,实则人数过多,不能尽弃,然见弃者固已多矣。惟考其结构,颇与古异,察其揩抹,更有时宜,虽导源古人,实别开体制。犹唐人绝律,原于古体而音韵迥异;宋人四六,出于骈俪而引缀绝殊。其配制均停,调和安协,修短保度,轻重中衡。

【今译47】

民间的院体书法,偶尔有高水平的,但实际上人数太多,不能全部录用,然而被淘汰的人本来就已经很多了。只要考察其结构,与古人有很大的不同,观察其修改涂抹之处,更有适应当时的情况,虽然是源于古人,但实际上开创了独特的体制。就像唐代的律诗绝句,源于古体诗但音韵完全不同;宋代的四六文,出自骈俪文但引用连缀截然不同。它的配置均匀平衡,协调和谐,长短适度,轻重平衡。

【原文48】

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经;引笔著墨,浓淡灿乎珠玉之彩。缩率更、鲁公于分厘之间,运龙跳虎卧于格式之内,精能工巧,遏越前载。此一朝之绝诣,先士之化裁,晋、唐以来,无其伦比。班固有言:「盖禄利之道然也。」于今用之,蔚为大国。虽卑无高论,聊举所闻,穷壤新学,或有所助云尔。

【今译48】

分行布白,纵横符合阡陌的规则;引笔着墨,浓淡如同珠玉的光彩。在分毫之间浓缩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在格式之内运用龙飞虎卧的气势,精巧能干,工艺巧妙,超越了前人。这是本朝的绝佳造诣,先人的变化剪裁,晋、唐以来,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班固曾说:「大概是追求功名利禄的途径造成这样的。」在如今被运用,蔚然成为大国。虽然卑下没有高深的言论,姑且说说所听到的,对于偏远地区的新学者,或许会有所帮助吧。

【原文49】

今应制之书,约分二种:一曰大卷,应殿试者也;一曰白折,应朝考者也。试差大考,御史、军机、中书教习,皆用白折。岁科生员、单子试,则用薄纸卷,字似折而略大,则折派也。优拔朝考翰林散馆,则用厚纸大卷,而字略小,则策派也。

【今译49】

现今所规定应制作的书法作品,大概分为两种:一种叫大卷,是参加殿试的人所写的;一种叫白折,是参加朝考的人所写的。试差、大考、御史、军机、中书教习等考试,都用白折。岁科生员、单子试,就用薄纸卷,字的形状类似摺但略大一些,这是摺的流派。优拔朝考、翰林散馆,则用厚纸大卷,而字略小一点,这是策的流派。

【原文50】

二者相较,折用为多,风尚时变,略与帖同。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当斯时也,盛用吴兴,间及清臣,未为多觐。

【今译50】

这两种相比较,用折的情况更多,流行的风尚会随着时间变化,这和帖有些相似。通过书法来选拔人才,是从乾隆时代开始的。在那个时候,盛行学习赵孟頫(吴兴)的,偶尔也有学习颜真卿(清臣)的,但不是很多。

【原文51】

嘉、道之间,以吴兴较弱,兼重信本,故道光季世,郭兰石、张翰风二家大盛于时。名流书体相似,其实郭、张二家方板缓弱,绝无剑戟森森之气。彼于书道未窥堂户,然而风流扇荡,名重一时,盖便于摺策之体也。

【今译51】

嘉庆、道光年间,因为觉得赵孟頫的风格较弱,同时也重视欧阳询,所以在道光末年,郭兰石、张翰风两家的书法大为兴盛。当时的名流书法字体相似,实际上郭、张两家的书法方正呆板、迟缓柔弱,完全没有凌厉刚猛的气势。他们对于书法之道没有深入的理解,然而却声名远扬,是因为他们的书法便于写摺策的体裁。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卷六第五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