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老话:「清明在二月,上坟要提前」,今年清明节上坟要提前吗?

2024-03-23文化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再有几天就是我们中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祭祖节。

说来也奇怪,每一次清明节后,都是要下雨,只能说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依据,然而,老话中还有一句话: 「清明在二月,上坟要提前。」

今年的清明节就是在二月份,难道上坟也要提前吗?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依据呢?

古人的智慧

清明时节雨纷纷,有人不禁好奇,清明节为什么总是下雨,究竟是有什么依据呢?难道真的民间传说的「 鬼不走干路」。 其实清明时节雨纷纷和气候有一定关系,并不是民间传说的、

清明时节正是在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 的时候,这个季节,正是冬去春来的时候,冷空气的势力就会慢慢地减弱,恰逢这时,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这样一交汇,就会出现阴天雨天。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春节低气压非常多 ,雨水自然也比平时多,另外再加上清明前后大气层的水汽较多,且昼夜温差比较大,从而导致夜晚就会比较容易形成降雨。

虽然说春雨贵如油,但是能够在清明前后判断会通常会下雨, 确实彰显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现在的我们可以借助精准的技术来检测天气的变化,而古人是通过夜观星象就能的得出如此结论,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

所以说,古人的另外一句老话 :「清明在二月,上坟要提前」 ,这句古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清明节的由来

众所周知,清明节一般在4月5日, 但今年的清明节在2024年4月4日 ,这样看起来,清明节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天,而是有所变动。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春季中的第五个节气,而要说到,清明节这个名字的由来,要从一句话中提炼出来。

清明节气是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这个时节阳光明媚,油菜花,小竹笋,柳芽开始发芽,自然界都呈现出一生机勃勃的景色,如此美景不能辜负,所以清明节也是 踏春节

这一天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这样看起来,一般都是公历的4月4 日或者是4月6日之间。

如此看来,今年的清明节提前一天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既然清明节提前, 那祭拜的日子也要提前吗?

说起这个,那需要从清明节的来历说起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来历的几种说法

相传春秋战国时晋文公,因为父王的宠妃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孩子当太子,所以杀了正宫天子(申生),接着便想要杀害二太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幸运的是,晋文公得知后便提前逃出来,在流亡期间,由于多日没有进食,眼看就要昏厥,随从介子推见状,便将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煮了给重耳吃, 便有了割肉救主说法。

晋文公得以救治后,非常感动,于是回到国后,他当上君王便重赏随从以及陪他出生日死的将士们,但唯独没有给介子推重赏。

还在, 介子推 也并不在乎,当初救主乃是护主心切,并没有想要一心邀功,随后他便与母亲隐居在绵山附近,不再愿意下山。

晋文公知道后,心中十分惭愧便亲自去想要请他下山,但奈何介子推不肯,几番折腾后,晋文公恼怒,便想要用极端的方法逼介子推出山。

于是,晋文公命令手下,采取了放火烧山这种极端的做法,想要逼他出山。

不料,结果并不如意,介子推宁死不屈,最终自己和母亲被大火活活烧死,晋文公得到消息,痛苦不已,便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还下令全国每年在这一日全部禁火,冷食。

后来,寒食节也就成为一个节日,等到唐朝开始,也便有了再上坟祭拜的习俗,从而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扫墓,清明节这一天还有踏青的习俗,因为清明时节前后,恰逢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临风 」的季节, 所以说大家想要出来踏春 ,也是可以欣赏或者领略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的好时光,这也渐渐地成为清明节的一项活动。

不过,对于清明节扫墓其实里面有还是有很多讲究,众所周知,我国一直都有「祭拜祖先」的传统,特别崇信祖先,遇见重要的事情,像婚假,考官等等,这种人生大事都会请求祖宗的保佑。

因为老一辈人十分相信,已经去世的祖先会保佑后辈人,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后人的一举一动,这也就是有祠堂等一些做法。

所以,对于逝去祖先祭祀的礼节也是非常繁琐,而却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从唐朝就开始了。

在唐朝, 朝廷将这一天设为法定节假 ,无论是官员还是贫民老百姓都要祭祖,为了给能够在远方的游子回家祭祖,唐朝起还规定: 「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可见当时的古人对于清明节的重视程度并不低,后来甚至将五天的时间,又加到了七天,宋代之后,基本上都是按照七天放假,看着真的宠爱,堪比我们的春节假期。

好在,我们现在清明节也放假,还成为法定节假日,虽说放假的时间不长,不过通过调休的办法,可以让我们歇两天或者三天,从而也就形成了清明小长假。

清明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扫墓的规矩

大家在扫墓的时,应当专心谨慎,心中怀着敬意,不能在墓地合影,更不能随意拍照。

另外清明节去悼念逝者,通常情况下我国古代把菊花当做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的菊花最为合适,而我们常年的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呼,适合看望病人,不过,由于菊花本意是寄托之花,很多人去看望病人并不带着菊花去。

扫墓前最好禁食 ,尤其是准备动身扫墓时,最好不要吃食物,这样表示对于先人的尊重和礼貌,而这一习惯也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不过,由于新时代很多地方也就不再遵守这一项规矩。

为了对先人的尊重程度, 在扫墓期间一定要注意着装 ,不能穿比较靓丽的颜色,如红色,或者紫色,通常情况下,扫墓期间应该身穿深色衣物比较合适,神情端庄严肃,着装得体,才能够表示对于先人的尊重。

农村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生病的人不适合去扫墓,重病患者就不用多说了,一般生病的人身体都是比较虚,再去扫墓也是不合时宜。

还有听老一辈人说,在扫墓当天洗漱期间, 一定要看看自己的额头是否有乌黑的气色 ,如果有则代表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老一辈人常说的运气不佳。

这种情况下也应该避免扫墓的时间,如果真的想去,可以携带玉器,桃木一类的东西,这种给心中也是一种慰藉,方可化解问题。

扫墓越早越好吗

根据古代书籍记载,古代人扫墓的时间为5-7点 ,即卯时 ,也就是破晓,日出的时间,也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那段时间。

当然,现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需要这么早,不过,根据每一次地方的风俗不同,应该在下午一点左右就应该完成清明拜山活动,而这也是有说法的。

因为中午的时间阳气费非常重,越晚阳气就会消退,阴气也就会逐渐增加,如果是时运比较低的人,很容易被招惹不好的东西缠身。

虽说听上去有点迷信社色彩,但从古到今传下来的习俗看,清明扫墓的时间一般都在早上完成。

清明节祭祖是一种孝道的传承,很多迷信的老人家, 事事都将就着一个「吉利」 ,即便是没有科学依据,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清明节祭祖 还是按照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进行。

在民间,还有一种「清明在二月,上坟要提前」的说法,意思就是,如果清明节在二月,清明的活动要尽量在二月之前完成,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也都是一些「迷信」传说,就像「 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进门」 的说法一样。

一些老人认为, 闰月是虚月,忌讳上坟, 另外民间也流传着闰月的地府是不开门的,在闰月祭拜先人,祖先是收不到的,所以也就流传,清明遇见闰月,上坟要提前。

其实,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不过,大家都是图一个吉利,才会出现这些风俗和禁忌。

话说,在您的家乡,关于清明节祭祖还有什么风俗和禁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参考资料

汉程网【清明节祭祖的起源】

郑州气象局【清明时节为何总是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