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古尔纳中国行丨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古尔纳对谈孙甘露

2024-03-10文化

3月7日的诺奖作家古尔纳中国行活动是一场以 「离散的人,寻着故事回家」 为主题的读书会,非常切题地安排在了 思南文学之家 ,由 诺奖得主古尔纳对谈茅奖得主孙甘露

读书会开始前,古尔纳夫妇参观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思南」 特别展览,并享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素食,还体验了打香篆。

古尔纳体验打香篆

读书会自然也以此开场,古尔纳称赞中午的素食「精美绝伦,都被精心装饰过」。

开场时,孙甘露说:「这场活动的主题是‘寻着故事回家’,我们知道这个地方叫思南文学之家,它既是文学的家,也是读者之家。 在这个地方来谈论‘回家’,再合适不过了。」

写作,痛苦并快乐着

在读书会上,古尔纳谈起 写作的困难 。他回忆道:「我背井离乡来到英国,是在18岁那年,这极大程度上让我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让一切变得更加艰难。一方面是因为我 自己花了一定的时间慢慢适应这样的环境,去理解自己的处境,去梳理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地、认真地去思考创作这件事情。 写东西的时候,尤其是当你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回想那段时间,我是一个作家,我在写东西,我自己在创作——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他也补充说:「我一直在谈困难,但是(写作)也并不是一直那么困难的。因为没有人要求我做这件事,我坚持写只是因为我想要写。作家不是被迫成为作家的,没人要求他们,他们写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写。 写作的困难是在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它是不容易的,但是它同时也是乐趣无穷的。

这段话也引起了同为作家的孙甘露的共鸣,他回应说: 「我觉得写作的困难就像人生的困难是一样的,因为写作就是要处理你人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生有多困难,写作就有多困难。」

古尔纳笔下的沉默,振聋发聩

孙甘露说,之前他得知古尔纳来华的消息,特地重读了 【赞美沉默】【天堂】。 这次阅读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重读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印象是, 这两部作品可以被反复重读,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它们是非常丰富的作品 。同时唤起的另外一个印象——正如古尔纳先生在他的很多采访和文章中写到的——复杂。 古尔纳的表述是非常明晰的,但是他所涉及的主题是非常复杂的。在呈现和传达这个主题的时候,他非常清晰地传达出一种复杂性。

除了「复杂」,「沉默」和「沉默的人」也是古尔纳作品经常被提起的一个特色。当被问及为何其作品里「沉默的力量比呐喊更大」,古尔纳解释道: 「有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更有力的诉说。如何传达我的思想、让读者理解、并将感悟翻译成文字和作品呢?你将慢慢学会这种转化,通过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精进写作能力。 如果非要用简单总结写作技巧,如果真有什么写作技巧的话,那么我会说,不要夸张。保持对脑海中想法的诚实,而不是刻意营造文学效果。换言之,我写作时从不思考读者会怎么想。换句话说,写作时我从不预设读者的反应,而是专注于将我的思想和构想过程融入文字。」

诺奖于我,并非「诅咒」

古尔纳的生活和写作,被诺贝尔文学奖改变或影响了吗?这是很多读者好奇的事情。

古尔纳说,「要说完全没有区别,这是玩笑话」,并表示在他获奖的消息公布之前,没有人期待或猜测他会得奖。

对于获奖这件事,古尔纳最在意的是「作为一个作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那样一种认可,来自读者的认可,来自奖项决定者的认可。同样重要的是,获奖能让自己的作品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我就是因此来到了这里。获奖还能让作品接触到新读者。如果你在写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作品可以尽可能多地触及世界各地的人,某些情况下能给大家带来乐趣,以及作品被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写作的目的,不过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你还有机会四处旅行。这些就是获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最后,他总结说:「它有没有改变我的写作方式?我还能继续写作吗?有些作家说获奖是种诅咒,意味着你无法再写作。但对我来说不是这样,我还没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一本新书,会在明年的某个时间出版。」

转编自【上海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