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好诗、好词的唯一标准,就是感人,比如这首

2024-01-16文化

围一炉烟火,捧一卷诗书

01.

今天我们读一首元好问的词。

元好问,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出身显赫,为北魏皇族后裔,所以饱读诗书,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由于他二叔、三叔都没有儿子,而他又是三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因此出生七个月时,就被过继给了叔父元格。当时元格为掖县县令。

这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7岁时,元好问就能写诗,天赋异禀;11岁得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小有名气,之后又因作【箕山】【琴台】二诗,被北方文宗赵秉文所盛赞,名震京师。

因此,16岁的元好问决定入京去参加科举考试,想要求取功名,遗憾落榜。过刚易折,这不算坏事。

糟就糟在接下来的5次科考,元好问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32岁时才进士及第。看来人出名太早也不是好事,容易树大招风。

所以元好问刚得进士,就被诬陷为「元氏党人」,因此拒不赴任,以证清白。

35岁时,元好问得赵秉文举荐参加贡举,任国史院编修,不过一年后,元好问因厌倦官场风气请了长假,回到故里闲居。

六年后,元好问任南阳县令,政绩突出,深得百姓拥戴,但是很快金国就要灭亡了,蒙古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1233年,元军攻破汴京,金亡。元好问向蒙中书令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请他予以保护和任用。

之后元好问被押至聊城,被关了两年,释放后开始闲隐。

50岁的时候,元好问因名气太大,耶律楚材礼贤下士,亲自请他出仕为官,但被元好问婉拒,继续过隐居生活。

63岁时,元好问觐见忽必烈,希望他能尊信儒学,重视儒生,仁爱治国。

68岁时,元好问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在金、元混乱时期,元好问作为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宋代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词,作于他16岁那年,一起欣赏。

02.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 · 雁丘词】

16岁那年,元好问赴汴京参加科举考试,路上遇到了一个捕雁的猎人。猎人说,我今天捕了一只雁,把它杀了,从网中逃出的另一只雁却没有飞离,一直在天空盘旋悲鸣,最后竟然从天空俯冲而下,把自己给撞死了。

元好问深受感动,就将两只雁全部买了下来,葬在了汾水旁,取名「雁丘」,并作【雁丘词】为念。

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词。

03.

词之大意可解为:

很想问问苍天,这世间的爱情究竟是何物,为何能让人以生死相许?两只大雁南飞北归跨越千山万水,经历了许多个寒暑,一直相依为命、不离不弃。

奈何此刻它们正在经历着离别的痛苦,其中一只竟然殉情而死,相比之下,世上的情侣有几人能做到这点?

它们曾形影不离,飞越万里云层,遍阅千山暮雪,如今形单影只,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不如一同去了。

汾水这一带,本就是汉武帝当年巡幸游乐的地方,他到此处巡察,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可如今却荒凉一片,一派萧条。

武帝已经远去,即便招魂也无法复生,山神啼哭亦是枉然。这两只大雁,一定是上天妒忌它们太过于恩爱,殉情而去的那只,绝不会和一般的莺鸟独自飞走,死后化作一捧黄土。

它的贞洁,必定万古流芳,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歌颂。他日再重回此地,定当纵酒狂歌,来祭奠这一对恩爱的大雁。

元好问这首词,起句就直问内心,究竟什么是爱情,才能让人以生死相许?接下来又叙述了孤雁殉情的过程,并和人类情侣作了比较,然后发出一声慨叹。

词的感人之处,并非词人的笔触,而是孤雁的行为,它们曾双宿双飞,如今只剩它独存。寒来暑往,两只大雁经历了很多,因此孤雁决定不独自苟活,这才叫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

(打磨了一整年,故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