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悦品岩茶】新书解读:一本超实用的工具书!

2024-06-17文化

大家好,我是周萍,是一名茶知识科普工作者。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家喝懂好茶,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茶。理解一杯好茶,再用对的姿势喝懂。就如我们所说,要做对的事,并把它做对。

这本书总共七个篇章:

第一章:茶青篇

介绍岩茶品种与山场。人类历史以来最早有的品种就是群体种,在岩茶里称「奇种」。经过长期选育,某个单株(单丛)特别优秀特别有名,广为人知的就叫「名丛」。在本章节里着重介绍了岩茶三大当家品种「水仙」、「肉桂」、「大红袍」,「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而大红袍红冠天下享誉全球,有香有水、香水兼具,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

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与不可复制的「三坑两涧」山场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普通人怎么从口感区分「正岩」、「半岩」、「洲茶」、「高山」、「外山」?牛栏坑入口风车茉莉的浓郁花香、九龙窠野生金银花的粉质香,紫色崖壁上的野百合也有春天。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身临其境体会山场环境赋予茶汤滋味感的神秘力量。

第二章:工艺篇

介绍岩茶初制到精制工艺的具体流程,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爱茶人学习本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岩茶工艺与品质形成的关系,从采青、做青、杀青、揉捻、毛茶烘焙;到捡掦、匀堆拼配、焙火精茶完成。哪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影响内质口感。当我们喝到不好喝的茶品时,就能倒推工艺某个环节的缺失。我们爱茶人不要求自己也能下场做一杯茶品,但还原工艺真相又为喝懂好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本章中解答了茶友们的知识盲点,掌握初制工艺内质变化规律,领悟「看青做青」、「看天做青」;通过理解做青与焙火的关系,从茶汤中喝懂不同火攻的滋味变化,分辩不同焙火程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第三章:审评篇

从毛茶到成茶审评,对「青没做透」、「过发酵茶」、「病火茶」等常见问题展开分析。陈茶做为老茶客心头好,只要时间够久就能成为一杯好的陈茶吗?审评是件苦差事,浓度高,品质参差不齐,常常喝得胃里翻江倒海,内心五味杂陈。普通人怎样轻松高效的通过审评发现好茶?在本书中作者积累上万个样品的经验值,毫无保留分享给诸位爱茶人。我们也将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万次定律,快速提升自己的评鉴水平。

评审发现工艺缺陷,从而反向指导生产。茶做的不好喝,不表示他人品就不行。谁个不想把茶做好呢?可要做好一泡茶有多难啊!工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追求品质是匠人的共同目标。

本书中生动还原武夷斗茶文化节热闹场景,「斗了八百年才斗出这杯好茶」!何等气势!范仲淹的【和章岷斗茶歌】中的「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斗茶的盛况。斗茶,又称「茗战」,是比赛茶品优劣的一种聚会方式。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人们通过斗茶来评选出优质的茶叶。范仲淹的诗中提到了斗茶的过程和参与者的心态,展现了斗茶活动的热闹场景。

第四章:品赏篇

即品味、欣赏之意,本章首先抛出一本「高手进阶手册」,得此指南喝茶有道。道是什么?是岩茶的风味密码?是「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心领神会?是对「火攻」、「山场」、「品种」的不同解读?是跟着作者喝过的好茶,每一款看了都好想喝!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要享这清福,必须先有功夫。也就是说,你得懂得制茶、泡茶的那套讲究,才能获得喝茶带给你的精神享受。「也可以聊茶」,喝茶时总得聊点什么。啜一口茶汤,闭上眼回味这满口清凉感,是坑涧的山场气息了;这茶汤喝完上颚有颗粒感,很「煞口」,这是木质味树龄很老了吧;这泡茶饱满度很高,有炭焙茶的奶香、花香、桂皮味,肉桂特征很清晰,不错不错是泡正经肉桂。就这么聊着喝着,懂的人自然会心一笑。

第五章:寻茶篇

上春山寻好茶。本书分享了选购技巧,从香气、滋味解读好茶的评价标准。带着读者到岩茶的故乡去走走,看看野茶、老丛和天心正岩村;去走访青年茶人,去参加点评网的专业研学班;去喝百家茶,听原产地百家说,聊聊牛肉很贵、获奖太累的小八卦;等不及就抛出「买茶避坑」小秘籍。

在本章中有一代代制茶人对品质的坚守,有评姐寻茶路的执着与真情流露。有爱茶人与卖茶人的斗智斗勇,最后终将被朴实的茶农所感动,在一杯茶汤里安放漂荡的灵魂。我想这就是人们寻茶的意义,在找好茶的路上,寻找自己、看见自己、成为自己。寻茶,是一段旅程,从对茶的期盼,到抵达心中好茶的所在。在路上,寻找传统,回归自然。每到一处,寻觅着茶的踪影,探索着爱茶入迷的茶友内心,无不让我感动不已。

第六章:论茶篇

写这本书,我内心也很矛盾,写太专业纯理论呢,又做不到通俗易懂;做太口语化,又怕读者觉得缺少理论支撑。还有很多读者和爱茶人,缺乏生产实践认知,可能会感觉书中提到的一些东西没见过,有质疑。所以我们去请教了各位茶界前辈,就岩茶品种、山场、工艺等相关问题展开访谈,并一一真实记录下来。技艺传承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放视野,即便是专家也会因时代变迁环境变化,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与认知。自待后人评说。而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一代代茶人对茶的热爱和倾注的情感,是鲜活而跳跃的生命之光。

从已故茶人骆少君老师的武夷茶缘,到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先生的旗帜传承;从黄贤庚老师的手工茶答疑,到刘国英老师的消费角度理解岩茶;听罗盛财老师趣谈武夷名丛保护培育二三事,品王国兴老师拼配大红袍之妙趣。我们领悟的是圣贤教诲,学习圣贤之心特有的人格魅力,更应该践行的是圣贤之道,做一个理想坚定忠于使命的茶人。

在「大家说岩茶保健功效」一文中,综合论文专著,证实饮用武夷岩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享受「岩韵」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可有效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第七篇:问答篇

岩茶爱好者常见问题一一解析,就像枕边工具书随时翻翻总有收获。从干茶和叶底如何判断茶品好坏?茶汤滋味酸苦是怎么回事?如何体会「清凉感」和「晚甘喉」?我会不会花高价买到田改茶和冬片茶?品质又该如何分辩?都说「武夷焙法甲天下」,最具争议的电焙与炭焙表现在口感上有什么区别?你还在傻傻把病火茶当做有「岩韵」吗?传统型足火茶为什么总叫老茶客惦记?全网最火的「八道火」与「科技丛」该如何分辩?

真正考验作者的是如何把理论知识用白话文作好科普,这不仅要求自身治学严谨,还要求有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即懂市场行话,又能坚守本心。很多时候当我们搞懂原理,其实知识是相通的,能融会贯通心领神会固然是好。就怕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自己错了的事实,一度的被大师茶、天价茶、文化茶蒙蔽双眼,成为一个自欺欺人、人云亦云的人。

我们在寻找好茶,也在寻找三观一致志同道好的茶友茶人。仅以本书结缘。

今年,是我服务三茶发展的第二十个年头,也是我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当选择与茶同行,接受过程的不完美,才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之舟,坚强地扬起希望的桅杆,在人生的蓝海上破浪前行。

【悦品岩茶】新书预售中,与茶的组合装更实惠哦~

白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