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画金龙完全停不下来,清河坊60岁的他忙到飞起

2024-02-07文化

「今年的话,金龙肯定是最受欢迎的。」一方矮桌,一锅糖液,一柄勺子,一面金属板,靠着这些家伙什儿,60岁的徐士军画了数不清多少幅糖画。

不管是仙鹤、大鱼,还是灯笼、寿桃,都不在话下。「图案可以定制,艾莎公主我也可以画得出来的。」

即使是下雨天,徐士军位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非遗摊子前,依然有不少游客驻足停留,这里栩栩如生的糖画和惟妙惟肖的面塑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过年是他最受欢迎的时段

下雨天,徐士军的摊子前依然有不少游客。记者 梁亮 摄

做糖画的第一步就是熬糖。「这看着简单,其实一点马虎不得。」徐士军不时搅动着锅里的糖液,小心地控制火候,「一旦不注意糊了锅,这一整锅糖就浪费了。」

熬好了糖,徐士军便坐下开始作画。用勺子舀出糖液,勺柄微斜,褐色的糖液随着徐士军的手在金属板上翻飞,图案也逐渐成型。

徐士军正在画金龙。记者 梁亮 摄

龙头、龙身、龙爪和最后的龙须,不过六七分钟,一条金龙就诞生了。

整个过程,徐士军没有任何犹豫和停顿,金属板是纸,糖液和勺子是他的笔墨,徐士军像大师一样熟练地在自己的天地挥毫。「画龙比较麻烦一些,其他小动物可能一分钟就画好了。」他说,因为糖凝固很快,画糖画要先构思好,才能胸有成竹。

徐士军用竹签沾一些糖液往糖画上一粘,再轻轻用铲子把画铲起,一个完整的「金龙糖画」就完成了。

徐士军在展示金龙糖画。记者 梁亮 摄

摆上了金龙,徐士军的摊子更加热闹,路过的小朋友纷纷侧目。「转到什么,爷爷就给你画什么。」糖画艺人们都会有一个写满事物名称的转盘,让客人们转一手,图一乐,徐士军也不例外。

金龙糖画。记者 梁亮 摄

一个小女孩转出了「蝴蝶」,一个大学生转到了「喜鹊」,徐士军一边在金属板上画画,一边说着「蝴蝶翩翩,好运连连」「喜鹊叫,好事到」的吉祥话。

「过年的几天是最忙的,想买现场画的糖画,要排队等。」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是徐士军一年中最受欢迎的时段。

2024准备给自己开个展览

这一两年,徐士军的腰不太好,坐着画糖画一定要有靠背的椅子才行。

「我爸是家里主心骨,闲不下来。」小儿子徐能刚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糖画和面塑,2013年开始接手父亲的摊子,帮着一起出摊。

「冬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半,夏天的话,有时候会开到凌晨。」徐能刚说,长时间的出摊对体力消耗很大,但上了年纪的父亲当不了「甩手掌柜」,三不五时还是会到摊子来看看,坐下来给客人们画糖画、捏面人。

徐士军做的几款龙年面塑。记者 梁亮 摄

除了日常出摊,还有很多民俗活动要找徐士军这位「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希望他带着糖画和面塑技艺过去表演。尤其是过年期间,这类邀约更是不断。

给客人画糖画的间隙,徐士军的手机消息一直没停,都是来跟他沟通活动安排的。

「现在大家对非遗、民俗活动越来越关心,临近年节,糖画、面塑这些传统技艺让大家觉得更有年味。」从1998年挑着扁担来杭州做手艺,到2000年正式在清河坊扎根至今,徐士军的感受颇深。

早年间,大多是上了点年纪的人买糖画「忆往昔」,现如今,年轻人和外国人成了购买徐士军糖画的主力军,「新奇、好玩」是糖画吸引他们的关键。

徐士军可以捏出各类卡通形象。记者 梁亮 摄

但不管时间变迁,徐士军的摊子前总少不了小朋友的身影,所以他也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素材库」。从小猪佩奇、熊出没到迪士尼的各类公主,徐士军都能做出来。

60岁的徐士军没打算彻底退休。2024年,他想给自己的面塑作品开个展览,「已经储存了五六十件作品,我还在继续创作。」

潮新闻 记者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