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唐诗的色彩之美

2023-12-11文化

唐代诗人极重色彩之渲染,借以承载喷发的情思和心声。杜甫诗云:「绿垂风折柳,红绽雨肥美。」又云:「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色彩起兴,动态承和,如画之泼墨与留白,植绿点红之耕耘,陡起引人眼亮神悦之境。

唐代诗人对色彩运用达于出神入化,缘于人文之开放。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外文化的融合已成空前,诗人多有七彩纷呈之情怀放眼世界之物量。而这个时期,山水诗的创作日益壮丽,既有赞颂山河的高歌传唱,又有悠游林泉的短啸低吟。山川河流风光之彩自然就空灵入诗,逼近自然又粹取自然,故多成诗以画境的精妙之作,而唱之如歌,藏之如画。

杜甫着色高古:「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白用色浪漫:「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贺浓墨凝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商隐飞彩温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中运色着彩的提纯炼意之精确与生动,令章首俊逸,诗色妙曼,蓬勃着意象情思之美,心神飞扬之美。

品唐诗色彩之美,充盈诗画之精髓,天工精致之骊韵。诗人讲究笔墨技法,更追求超旷灵秀、境画同出的艺术取向。杜审言诗云:「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曙光转绿草。」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清新连绵,意象蜂拥,空灵晶莹,大可成幅,而哲思毕现。其功于色彩层叠,力在色彩升华,遂出动感起伏之意蕴,连绵不绝之韵律。

观唐代诗人胸臆,多有万紫千红之气象,而尽现情思与心绪,亦托出志向与渴望。王昌龄诗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诗中色彩,只以「暗雪山」和「穿金甲」隐示,既有白雪之暗,也有金甲在身,用以壮抒誓破楼兰之雄心。此番彩绘,决非寻常意义的赤橙红绿,意在壮志飞腾,大气蛟龙,报国之气如飞天长虹。也有缠绵悱恻的温婉之息,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之彩,皆在想象羽翼的飞翔之中,那红豆之灼艳夺目,那发几枝的晶莹碧绿,那相思的辗转反侧,尽在绵绵的神思意念之中,比之直陈红绿蓝紫更具美感,而多了曲折含蓄耐人寻味,亦给人想象的空间,更让人聆听那弦外之音的美妙与悠长……

唐诗的色彩之美,缘于诗人的缤纷之心和诗情诗趣,也缘于诗人的人格精神和艺术追求。在他们笔下,或空谷幽兰,旷野足音;或深涧幽潭,秋水长天;或峰回路转,跌宕峰峦……无不袒露斑斓之彩,迷人之色,思想之蕴,固能寄兴遇逸,涉笔成趣,闪现文采之光华,亦流淌着溯古追今的情怀和发现的血脉,那当是「江上数青峰」的美感啊。

在今日灯红酒绿之中,于唐诗的缤纷之美中寻一方灵魂的小憩之地,自然是一种美丽人生的选择;自然是夏日的蒲扇之风徐徐摇来,充满自然之情爱;自然是冬日红泥火炉边煮茶读书那享受人生的惬意。醉于其中,琐事里也可酿出趣味,痛苦中也可品到甘甜,那心中就自然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浪漫,或又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温润了。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