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大多数人,一想到古人的冬天,就是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凉。进而一想,古人要交通工具没交通工具,要取暖设备没取暖设备,冬日唯一能做的,估计也就是卧床睡觉。
但实际上,古人的冬天活动,远比我们今人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就像我们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我们那一代小时候没有玩具车、没有奥特曼、没有萝卜刀是怎么过的,他们无法想象,一块泥巴,能让我们做出许多玩具来。
1. 饮酒
冬天,特别是下雪天,喝一杯醇酒暖暖身子,会让人觉得特别幸福。酒这种饮料,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对应档次。初唐诗人刘宪在【苑中遇雪应制】中写道,「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皇帝喝的酒是御酒,档次最高,但在冬天的作用主要还是御寒。
大诗人白居易下雪天饮酒,除了御寒,还有就是装点他的小资生活。他在【问刘十九】中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资生活,就要喝新酒,而且要喝热酒,用「红泥小火炉」来慢慢温酒。如果是冷酒入口,那刚入口的那一阵,还是相当冷的,冷得让人打寒颤。而「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纯粹的炫耀小资生活了。
明代诗人袁宗道在【雪中共惟长舅氏饮酒】中,一言就道出了冬天、特别是雪天饮酒的奥秘:
盆梅香里倒清卮,闲听群乌噪冻枝。
饱后茶勋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难持。
饱后茶勋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难持
「盆梅香里倒清卮,闲听群乌噪冻枝」,种在花盆里的梅花散发出阵阵香味,闲时听着冻枝上的乌鸦聒噪,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很容易就「饱后茶勋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难持」,就像饭后人们很容易就喝上一杯茶一样,在雪天,人们很容易就喝上一口酒,酒能激发人们赏梅赏雪的热情!
2. 喝茶
同样,冬天,特别是下雪天,一杯热茶,能让人浑身暖意浓浓。而且,喝茶需要开水,要烧开水,必须要有火炉,人们可以在一边烧水的时候,一边在火炉边取暖,真是一举两得。唐代诗人李中在【冬日书怀寄惟真大师】中写道:
落壁灯花碎,飘窗雪片粗。
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
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
「落壁灯花碎,飘窗雪片粗」,灯花落了,灯火慢慢暗了,飘在窗户上的雪花,却又大又粗。天真冷啊!「煮茶烧栗兴,早晚复围炉」,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围着火炉,煮着茶,烤着板栗,是一个无以复加的享受,我早上和晚上都要做两次。
话说喝茶,这也是一种小资生活。比如,除了茶叶品种,泡茶的水,对于小资来说,就很有讲究。【红楼梦】里就写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看看,小资泡茶的水,一定要用雪水,而且是收梅花上的雪。
这是小资到了极致,大多数人没有这么极端,但是一到下雪天,那是一定要用雪水泡茶的。明代诗人董纪【雪煮茶三首其一】中写道:
梅雪轩中雪煮茶,一时清致更无加。
销金帐底羊羔酒,莫向陶家说党家。
梅雪轩中雪煮茶,一时清致更无加
「梅雪轩中雪煮茶,一时清致更无加」,我住在梅雪轩中,一到下雪天,我们就用雪水煮茶,这一段时间,简直是清致到了极点。「销金帐底羊羔酒,莫向陶家说党家」,「羊羔酒」,指的是蒙古人的酒。「陶家」,指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格。
董纪反元,不愿意在元朝入仕。这首诗里,他先以梅、雪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以「雪煮茶」表达自己不愿意与元朝同流合污的志向。再以「羊羔酒」的膻气比对「雪煮茶」的清致,表达自己的元朝统治的蔑视。最后,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明志,表达他不与元朝合作的坚定意志。
3. 饮食
在我们今人的想象中,古人的冬天,只能每天啃窝窝头,因为毕竟在十多年以前,东北还是靠土豆大白菜过冬。但实际上,古人的饮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贫乏,还是有一些选择的。
先不说达官贵人,他们肉食、鱼类、青菜肯定少不了。这里就说所寻常百姓家,宋代诗人范成大对农村生活体验特别深,他写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中,有很多写到冬日的农村生活的。这首【冬日田园杂兴】,写的是农村冬日的饮食生活: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从白雪覆盖的菜畦中挖出白菜,白菜的味道象蜜藕一样甜,但比蜜藕更鲜美。
冬天白菜被大雪覆盖,就不再朝天生长了,而是变得倒伏在地上,所以,诗人形容成「踏地菘」,「蜜藕」甜,平时的白菜一般不甜,但经历了霜降或降雪后,就变甜了,诗人形容跟「蜜藕」一样甜。但「蜜藕」是脆的,一般切成薄片食用,冬天的白菜杆厚实,吃起来口感更好。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蔬菜是有应季的,当季蔬菜特别好吃。但肉食却没有应季的说法,所以,诗人说,「朱门肉食无风味」。因为朱门的蔬菜只是作为肉食的辅助,不是主材,因此,也无法尝出蔬菜的风味,所以,诗人说,「只作寻常菜把供」,朱门把应季的蔬菜跟不应季的蔬菜没什么区别,当然也就尝不出应季蔬菜的好处了。
4. 游戏
冬天一到下雪,现代人就高兴了,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等等,各种雪地活动,应接不暇。在古代,滑雪这样的现代运动,肯定是没有的,但奇怪的是,堆雪人、打雪仗也没有。但虽然没有堆雪人,但古人比今人更有艺术细胞,他们喜欢堆雪狮。
古人堆雪狮,准确来说是塑「雪狮」,古人认为,接近瑞雪灵光,塑瑞兽,可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北宋诗人张耒在【戏作雪狮绝句】中写道:
六出装来百兽王,日头出后便郎当。
争眉霍眼人谁怕,想你应无熟肺肠。
六出装来百兽王,日头出后便郎当
「六出装来百兽王,日头出后便郎当」,「郎当」,指破败,紊乱。你这只雪狮是用六出雪花装扮出来的,虽然你也是百兽之王,但当太阳出来以后,你马上就破败了。
「争眉霍眼人谁怕,想你应无熟肺肠」,你挤眉弄眼,强作威风给谁看,又有谁害怕你呢?想来想去,你连个活的、热乎的肺肠都没有,还有什么威风可以耍呢?
雪后天晴,气温依然很低,这时候,到处都是冰。而冰块也是孩子们很好的玩具。宋代诗人杨万里在【稚子弄冰】中写道: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古代的小孩子,也极具艺术感,他们取冰做乐器,只可惜冰质易碎,质量不好,但有意思的是,就算是最后碎了,也像玻璃一样掷地有声!
5. 工作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冬天,万物萧条,自然也就没有了户外的农业活动。但户内的手工业劳动仍然是不可少的。用于商业的手工业劳动,一般的家庭没有,但像纺织、针线活这样的手工劳动,家家户户都有,而且一般都是女孩的工作。
而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的写作方向是思妇,而写思妇,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手法,就是写她们的劳动。诗仙李白就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的是秋天,思妇们的劳动。唐代诗人崔国辅的【子夜冬歌】,写的就是思妇们冬天的劳作: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到了冬天,万物萧条,人也寂寞,人心也阑珊,这就是抱冬心;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思妇又是裁剪罗衣,又是制作麻制罩衫。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夜已经很久了,灯火也渐渐变小了,思妇又不断的挑拨灯芯,让灯火更大一些,好专注工作,只可惜冬天霜雪冰冷,剪刀冰凉。
这首诗,诗人没有描写思妇的任何心理活动,只是通过冰冷的现实来表达思妇的工作环境,寒天冷冻,人心寂寞,工作辛苦。
无独有偶,诗仙李白也有一首【子夜吴歌 · 冬歌】,也是写冬天里,思妇辛苦的工作: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这首诗里,思妇的工作更加紧张。「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因为明天早上,驿站的驿使就要出发,思妇必须在今晚把征袍制作好。「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思妇用她那只素手操作着缝衣针,小小的缝衣针,在冬天也特别寒冷,但这也不算什么,那把剪刀,比缝衣针大得多,她该怎么把握?
诗仙的手笔,就是不一样,同样是形容剪刀的寒冷,李白用已经很冷的缝衣针来跟剪刀对比,更突出了剪刀的寒冷。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尽管工作紧急,尽管天寒地冻,但思妇毫无畏惧,只是担心,这么冷的天,明早寄出的寒衣,几天才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上,让他穿上,少受几天寒冷。
6. 赏雪
冬天,一旦下雪,那么赏雪也就成了古人和今人共同的爱好。但古人赏雪,特别讲究气氛,一定要喝酒赏雪,甚至是摆宴赏雪。南北朝诗人王微在【四气诗】中写道,「置酒飞冬雪」,写的就是古人喝酒赏雪的情景。
宋代诗人薛季宣在【赏雪】中写道:
晃朗长江北,天地都无色。
扁舟撑短篷,一鸟归飞亟。
遮莫冻凌兢,如人酒量增。
鳌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灯。
鳌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灯
「晃朗长江北,天地都无色」,放眼望去,长江北岸,一片白茫茫、明晃晃,天与地,都失去了往日的颜色。「鳌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灯」,鳌山也十分明亮,但那不是灯照耀的,而是天地之间,白雪皑皑导致的,就像天地之间有一盏明灯一样。
很明显,诗人是在夜间赏雪,看到天地之间,依然是白茫茫一片。唐代诗人李峤也层写道,「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这是雪夜的典型特征。
古人赏雪,不但在家里赏雪,甚至还会外出赏雪。明代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就是写古人乘雪天去游览西湖的情形。宋代诗人孔平仲在【招常父承君舟中观雪】中写道: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
晨起雪纷纷,开帘见群玉。
请来同此景,一醉杯中绿。
晨起雪纷纷,开帘见群玉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诗人头一天在亭子旁边停泊了船只,当时就看到对岸有翠绿的修竹。「晨起雪纷纷,开帘见群玉」,今天一早起来,却只见大雪纷飞,打开船帘,对面的修竹不见了,只见一条条的玉柱。
诗人不禁雅兴大发,「请来同此景,一醉杯中绿」,邀请朋友一起来赏雪,想要一起喝着还漂浮着绿蚁的新酒,一起欣赏下雪美景,一起大醉一场。
7. 高眠
冬天是所有生物休养生息的季节,人们在一年前面的时间,耗尽了精力,可以在一冬得到休息和补充,就像动物冬眠一样。最好的休息,当然是睡眠,而且不用定闹钟,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也可以醒了接着睡。
宋代诗人贝守一在【有何不可】中,就记录了诗人高眠的场景:
竹坞雪封云锁,地炉温酒添火。
醉来拥被高眠,恁地有何不可。
竹坞雪封云锁,地炉温酒添火
「竹坞雪封云锁,地炉温酒添火」,现在,竹坞是路被雪封,连云也被锁住了。我用路上的火炉温着酒,时不时添把火。「醉来拥被高眠,恁地有何不可」,然后,就靠在床上,喝着酒,享受着闲暇时光,当喝醉了的时候,就拥着被子高枕而眠。就算是这样荒诞的生活,在冬日又有何不可呢?
大诗人白居易在【岁除夜对酒】中写道: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
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炉眠。
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炉眠
这是冬天最后的寒冷,已经是除夕夜了。「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经过了霜降的地面,枯草是一片洁白;天上的云朵昏黄昏黄的,看看是要下雪。「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炉眠」,诗人喝着酒,慢慢醉了,醉着靠着香枕而坐,慵懒的靠在暖炉旁边打瞌睡。
这一睡一醒,看看又是一年要过去了,诗人算了算,「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在洛阳已经闲置太久了,等到了明天早上,就已经是十年了。
无论如何,这个冬天,这个除夕,诗人可以好好睡上一觉了。
8. 赏梅
在古代,踏雪寻梅是一件雅事,就像现代人听交响乐,看芭蕾舞一样。金代诗人张建在【杂诗】中写道:
踏雪寻梅花,雪梅同一色。
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
踏雪寻梅花,雪梅同一色
「踏雪寻梅花,雪梅同一色」,诗人冒雪、踏雪去寻找梅花,希望能够在雪天赏梅,但雪梅同一个颜色,都是白色,如何能从雪中找到梅花呢?
「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当然了,诗人也毫无办法,但柳暗花明的是,突然,诗人闻到了一股暗香,知道附近有梅花了,不由得感叹,「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如果不是这一股暗香,今天恐怕是找不到梅花了。
古人是如此喜爱踏雪赏梅,以至于过了下雪的季节,仍然会时时回忆当时踏雪赏梅的情形。大文豪苏轼在【梅花】中写道:
缟裙练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
穠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穠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穠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现在是秾艳桃李花而争春之时,我们尚且能够细察到梅花美而无邪,这就会更使令我们更加怀念脚踏白雪去看梅花初放的情形。言外之意,在梅花与桃李花比较中,诗人更感到梅花形神俱美,尤其是它的「肝胆清新冷不邪」的内在质地美,不与桃李争春,无桃李的浮艳媚态,令人崇敬。
明代诗人李承召的【赋梅花·其二】,表达的意思与张建的【杂诗】是一致的:
园林雪满白皑皑,踏雪寻梅不见梅。
忽有清香通鼻观,竹间时见一枝梅。
园林雪满白皑皑,踏雪寻梅不见梅
「园林雪满白皑皑,踏雪寻梅不见梅」,就像大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样,而「忽有清香通鼻观,竹间时见一枝梅」,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终于找到了「雪梅同一色」的梅花!
9. 读书
在古代,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半耕半读,比如,大文豪苏轼也是半耕半读过来。宋代诗人汪洙在【神童诗】中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写的也是这种半耕半读的读书人的故事。既然是半耕半读,那么在「春」、「夏」、「秋」三季都要进行辛苦的农业生产,读书的时间也就不多。而到了冬天,没有了农业生产活动,读书就成了主要的工作。
唐末诗人翁承赞在【书斋谩兴二首·其二】中写道: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诗人办完公事回来,一路上,大雪都把身上的衣服覆盖了。就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诗人看见孩子们所在的小茅斋里,依然灯火通明。这让诗人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一个人家,贫穷富贵都是次要的,只有听到读书声的人家,才是最好的人家。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尊师重教,家庭无论贫富,都重视读书、学习,而冬天则是一年四季中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古人有「映雪读书」的美谈。
不但孩子是如此,成人也是如此。清代诗人袁枚在【寒夜】中写道: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诗人冬日寒夜读书,甚至是忘了睡眠,这个时候,房间里的熏香已经烧尽,火炉已经不再冒烟了,夜很深了。「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个时候,美丽的妻子满含怒气,一把夺过读书灯,问情郎,你知道现在是几更天吗?
这首诗,把读书人对学习的热爱,描绘得绘声绘色。当然了,妻子夺取读书灯,强迫丈夫休息,并不是妻子不让丈夫学习,而是让他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
有娇妻如此关心自己,难怪诗人忍不住要显摆一番!
10. 吸猫
中国人养宠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在【犬离主】写道,「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讲的是一个宠物狗,咬了主人的心上人,被主人惩罚的故事。
同样,中国人养猫的历史也很长。宋代诗人胡仲弓就在【睡猫】中描写了这样一种宠物猫,「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这只猫也不抓老鼠,成天睡大觉,这睡猫养着有什么用?无奈家人都吸猫啊,卖鱼、米饭给它吃,像养儿子一样。
一到冬天,大诗人陆游就不爱出门,整天呆在家里,不是读书,就是吸猫。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中写道: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冬天的风雨,比风雪天还难受,因为雨天衣服易湿,在寒冷的天气里,湿衣服的寒冷,让人无处躲藏。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冬天无所事事的时候,吸猫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它能让人情绪稳定。所以,诗人在这个组诗的第二首里,才会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在家里暖烘烘的,又有猫可以吸,当然也就不自哀了,况且诗人还有伟大的理想,「为国戍轮台」,这点风雨的痛苦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