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金龙飞舞、汤圆香甜,在龙狮之乡三林过一个热闹的元宵节

2024-02-25文化

「正月三林绕龙灯,旌旗锣鼓闹街村。」气宇轩昂的百米金色长龙在三林老街上游弋飞腾。长龙后方,是一溜欢歌笑语的婚庆送嫁队伍:大红花轿、新郎新娘、媒婆一一露面,三林标布、绣花被、肉皮、崩瓜等三林非遗被挑上嫁妆担,还有上门服务烹制喜宴的茶酒担……展现三林本地民风习俗和特色物产的民俗行街表演掀起了三林元宵节活动的高潮。

社区文艺演出

2月23日,「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在龙狮之乡浦东三林火热举行。由社区文化团队精心表演的民俗行街表演以及包汤圆、做糖画等民俗非遗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老街里人头攒动、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三林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13项非遗,是上海市非遗项目最多的街镇。每年不论是元宵节,还是端午、中秋……在传统节日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示非遗民俗,把文化送到最基层,让百姓们感受三林的‘文化大餐’。」 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唐峥华说。

锣鼓声中,一条巨龙游走在三林老街,在古戏台前腾挪翻转,金色光华耀眼,点燃了古镇热闹的氛围。

「巨龙更重,舞龙的人更多,对舞龙者的体能、彼此间的协作要求更高,场面更加恢弘盛大、更变化多端,更好看。」唐峥华介绍,三林镇是中国龙狮运动名镇,龙狮运动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龙狮表演,自古便有「东西两庙碰头会,双龙共舞风头足」的盛况。今年是甲辰龙年,龙狮队从年头开始就忙得不可开交。

浦东绕龙灯(又称三林舞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浦东绕龙灯(又称三林舞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三林舞龙是我们镇的重点保护项目,我们形成了政府主导,文旅、非遗保护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凡是喜爱舞龙的都可以参与进来。三林舞龙在竞技比赛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走在全国前列。」据了解,三林舞龙队多次代表上海、代表中国参加各类国内外顶级赛事,屡获佳绩。

早在元明时期,三林就已形成了本帮餐饮文化的习惯,号称「厨艺之乡」。老街上既有闻名遐迩的龙狮会馆,还有「扣三丝」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三林本帮馆」。三林人包汤圆、做塌饼的技术也是上乘的。在民俗参与区,三林的贤姑巧姨现场包制汤圆,现包现烹现尝。她们包的汤圆有菜肉、豆沙和芝麻三种,又大又圆,豆沙是自己炒的,口感极佳,既有节日仪式感,又有团团圆圆的幸福感。塌饼是上海本地传统点心,在上海郊区盛行,里面可包各种馅。三林塌饼看起来,「圆圆塌塌」,沪语谐音「太平」寓意「和和美美、太太平平」。镇里少数民族同胞也被邀请来过元宵,他们穿着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围坐一起包汤圆、做塌饼,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现场包汤圆

老街上,民俗非遗集市节日气氛浓厚。三林龙狮、三林刺绣、三林瓷刻,以及糖画、剪纸、画人像、捏气球沿街排开,吸引了众多游客品赏体验,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集市上的摊位不少也是经过认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龙狮摊位上,市民可以用手持龙来体验一把舞龙的乐趣。三林刺绣已有700多年历史,古称「筠绣」,包含70多种工艺、130多种针法,色彩丰富,风格淳朴秀丽。三林瓷刻以刀代笔、以瓷当纸,刻痕酣畅淋漓,在滑润的白瓷釉面上,用钨钢刀或金刚石刀錾刻中国画。

在老街水上舞台,正在上演三林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开幕演出。来自全镇六大社区的精品团队欢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优秀节目进行展示交流,精彩的歌舞曲艺博得场边观众阵阵掌声。走进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观赏新春笔会,书画能手在此雅集,切磋书画创作技巧,挥毫泼墨以作品歌颂春天,祝福来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红火火。

民俗是构成日常生活场景基础的一种活世态、生活相。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和民俗分不开,它体现着民众群体的共同心愿,是展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镇里非常注重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年节中的民俗活动是展示和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将它们融入古镇居民生活中,并使得居民可以一起参与古镇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唐峥华介绍,2015年,三林老街民俗仪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月,第十一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也将在三林举行,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有关民俗非遗的精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