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普贤菩萨:智慧与行愿的象征

2024-10-19文化

一、普贤菩萨的身世传奇

普贤菩萨有多种传说,或为古西林国国王之女,或为阿弥陀佛八世子等。在不同的记载中,普贤菩萨的来历充满神秘色彩。据【华严经】记载,「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这表明普贤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尊崇,被视为诸佛之子。同时,【悲华经】中提到普贤菩萨是阿弥陀佛的第八子,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还有一种中国化的说法,【小乘经】中记载妙庄王三女,长文殊,次普贤,次观音,一子即地藏。普贤菩萨作为妙庄王的二女儿,以其智慧和慈悲闻名。此外,在无量劫的删提岚世界,其主宰宝藏如来赐给无诤念王第八子泯图名字为「普贤」,并授记其于未来世在北方界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二、普贤菩萨的象征意义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修行者不仅要有大愿心,更须修大行,是生命重在践行的代表。同时,普贤菩萨也象征着慈悲智慧、十方世界、修行道路和菩萨道德等。

普贤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他的形象与佛教中的慈悲和智慧概念相对应,代表了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也体现了对众生的无私关怀和智慧指引。在众多的佛教故事中,普贤菩萨以其慈悲之心救度众生,用智慧之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十方世界也是普贤菩萨的象征之一。普贤菩萨手持智慧慧剑,可以穿越十方世界,这意味着他能够普遍保佑所有众生,无论在哪个世界,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悲和保佑。这种象征意义给予了信徒们无限的希望和安慰,让他们相信在任何困境中都能得到普贤菩萨的庇佑。

在修行道路上,普贤菩萨的形象代表着障碍和困难。他手持的法器象征着在修行中需要克服的难关。普贤菩萨的形象和教诲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前行的信念。他告诉我们,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菩萨道德是普贤菩萨的又一重要象征。他的慈悲和智慧教导人们要关注他人的利益,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人。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行,以达到菩萨的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宽容和慈悲,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普贤菩萨的道场

四川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内所藏明代大瓷佛像、华严铜塔、嘉靖铜钟,为寺中三宝。其中华严铜塔高 7 米,塔为 14 层,塔身铸刻 4700 尊小佛像,以及【华严经】全文,其铸造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期,无梁砖殿是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殿里珍藏着一尊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铸像,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这尊铜像身披袈裟,手持如意,神态安详,堪称万年寺的镇寺之宝,更是峨眉山的镇山之宝。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华藏寺第一殿为弥勒殿,第二殿为大雄宝殿,第三殿为普贤殿(金殿)。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通高 48 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十方」意喻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峨眉山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寺庙,如伏虎寺、清音阁、仙峰寺等。这些寺庙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峨眉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景观。

四、普贤菩萨的修行法门

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是菩萨断无明之惑,认得诸法本来寂然,得十种安住心。

  1. 音声忍 :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1. 顺忍 :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1. 无生法忍 :菩萨能通达一切事物无生无灭的道理,并依此修心,平等寂静。
  1. 如幻忍 :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因缘虚集无定性。
  1. 如焰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焰。譬如阳焰,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语言显示。菩萨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1. 如梦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灭,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
  1. 如响忍 :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悉同于响。虽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于法性,无有相违。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遍十方土。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1. 如影忍 :菩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没;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明镜,非一非异,非离非合。菩萨亦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想,善巧方便,通达无碍。菩萨成就此忍,虽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
  1. 如化忍 :菩萨观世出世间法,一切如化。观世间染法如化者: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观出世间净法化者: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众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碍,辩才所说故;菩萨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菩萨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1. 如空忍 :菩萨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间界,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想、无起、无二故。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以无所行,无分别,无差别故。一切禅定,所说一切法,一切佛身犹如虚空,以三际平等,不可言说,无着无碍故。菩萨修空忍,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通达一切波罗密,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

普贤行愿法门有十种法行,分别是书写、供养、转施、听闻、批读、受持、开示、讽诵、思惟、修习。如法修普贤行的功德,是离恶业以显现报。离恶业包括灭五无间罪和病苦恶业消除。显现报则是魔鬼远离和乐善法之鬼亲近守护。

五、普贤菩萨的故事

普贤菩萨化身拾得大士度众生

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在赤城道旁捡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因是拾来,名之拾得。拾得在国清寺先后担任斋堂香灯、厨房杂务等职。他曾登座与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又因伽蓝殿中食物被乌鸦偷吃而打护法神,指责他们守护不力。后来,大家才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时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当寒山问他如何对待世间谤、欺、辱、笑、轻、贱、骗之人时,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在寺中半月布萨时,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笑说众生轮回生死,引得说戒和尚怒斥。拾得却以偈回应:「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随后,拾得还叫出前生为知事僧的牛,并对其中一头牯牛告诫,让全寺僧众惊讶错愕,自此不再以疯子看待拾得。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告知丘太守,寒山和拾得二人是文殊与普贤的化身,二人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的传奇故事

在峨眉山,有老药农采药时见云中一人骑着白象为众人簇拥着飘向山顶,后与和尚赶到现场,虽菩萨已离开,但佛光尚在,和尚告知老药农这就是普贤菩萨。还有传说拾得和尚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他敢爬上佛座与佛对食,训斥周围泥塑,做粗活时又因竹筒饭被鸟类吃了而抽打山神泥塑,当晚和尚们梦到山神被普贤菩萨责骂和抽打,从此众人才知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

普贤菩萨与康熙皇帝的传说

康熙皇帝晚年为求长生不老药,到峨眉山找普贤菩萨。为安全起见,康熙带了众多替身,主持和尚却认出了康熙。康熙得知是普贤菩萨托梦告知主持,更加信仰普贤菩萨,在寺院里四处寻找普贤菩萨真容。在厨房,厨师和尚告诉康熙,他找菩萨是为自己寻长生药,这年头贪官污吏勒索盘剥,百姓活不下去,长生药方也无用,康熙听后沉默不语,悄然离去。

六、普贤菩萨的形象特征

普贤菩萨的形象极具特色,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通常,普贤菩萨大多是头戴宝冠,宝冠象征着其尊贵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身披彩衣,色彩斑斓的衣物不仅展现出菩萨的华美,更寓意着佛法的丰富多彩。手持莲花,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着纯洁与神圣,普贤菩萨手持莲花,象征着其以纯净之心度化众生。华上置经,经书代表着佛法的智慧,普贤菩萨将经书置于莲花之上,寓意着以佛法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面如满月,满月般的面容给人以慈祥、温和之感,体现了普贤菩萨的慈悲心怀。

而普贤菩萨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乘坐六牙白象。这六牙白象在佛教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一般认为,「六牙」代表大乘佛教菩萨行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般若(智慧);而「白色」,则代表菩萨无漏无染。在【六牙白象本生】里,还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佛菩萨们慈悲无畏,救度众生的精神。

相关佛像也有着深刻的含义和造型结构。例如位于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圣像,使用铜筑成,通高 48 米,占地 1256 平方米,总体重约 600 吨。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 484 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其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 8 个部分:基座部分为四方六层,表征佛教的「四摄」和「六度」;圆环部分表征「一真法界」;莲花部分表征「众生之心,心生万物」;祥云部分表征「空性」;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愿」;两面身部分表征「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十尊菩萨头像表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表征「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普放光明」和「法门尽虚空,遍法界」。

普贤菩萨的形象特征和相关佛像的深刻含义,不仅体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更激励着信徒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践行慈悲与智慧,追求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