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欧海:在香港淘旧书

2024-10-24文化

我上一次去香港逛旧书店已经是六七年前了,今年终于有空闲与这些「老友」再聚。

新亚书店苏老太太在给图书拍照录入

我第一站选择了在书店密集的旺角下车,顾不得接踵摩肩的匆匆路人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便上了好望角大厦16楼。新亚书店自1968年创办以来,一直没离开过旺角,只是越搬越高,成了旺角书店的「天花板」。我推开新亚书店的门,只见不大的空间堆满了书,有的甚至是很不友好地书脊压着书脊,根本看不到书皮书面,更遑论标题了。难免让人感觉到,这是在堆书,而不是在卖书,这里是仓库,而不是书店。新亚书店里的书,虽然很多,但摆在店面的没多少是地道港版旧书。老书友都知道,新亚书店好一点的旧书大多拿去送拍了,每年两三回的新亚拍卖一直是香港藏书圈的年度之约。

我去的那天店主苏赓哲先生没在,只见其妻苏老太太坐镇。她正熟练地拿着手机对一些旧书进行拍摄,显然是在做送拍的准备。我凑过去打听,苏老太太说是,拍卖会的书都已经征集好了,但是想观察一下再确定什么时候开拍。至于现在拍的这些书,不是上拍卖会的,而是上传到书友群里的。原来新亚书店这几年开拓了新「路数」,主要在香港的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上分享图书,让书友们在网上采用暗标的形式进行竞拍,而且这些书友都是经苏赓哲先生同意拉进群的。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个网络平台内地暂时无法登录。我问为何不将书拿到市场更大的内地网络购书平台上去,苏老太太却说不太懂操作,而且邮寄也不方便。闲聊间,我只挑得【书海观澜——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莫家良编,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和【书法纵横谈】(陈焦桐编,松柏出版社,1992年)两种。

我下了楼,先转乐文书店、后上序言书室。前者以台版书见长,后者以人文社会书著称。严格来讲,这两家都不算旧书店,几乎找不到超过20年的书。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我在序言书室收银台前购得【十年一隅——序言书室十年纪念集】(2017年)作为纪念。没想到的是,我回家卸包整理书时,竟然在书架上发现已有一模一样的一本。

我从序言书室出来,下半层便是梅馨书舍。招牌和海报俱在,可惜大门紧闭。我问一位也是刚从序言书室出来的书友,说是已经很久没开了。走在旺角西洋菜街上,会发现头顶上的广告牌多年都没有变过,没谁问也没谁拆,只是不少店已经换过几茬了。

神州旧书店整齐的书架,

深处便是「客人止步」的藏书仓库

离开旺角,当然是直奔我曾总结拥有三宗「最」的神州旧书店,分别是最远,地处港岛线终点站;最高,位于工业大厦23楼;最早,与香港大部分旧书店中午甚至下午才营业不同,上午9:30就开门了。这次再逛,我想给神州旧书店添一宗「最」,就是最整齐。这里面,既有环境的整齐,数万册书全部上了书架,没有一本散落在地上;更有摆放的整齐,上百个书架全部分门别类,每一层都贴了标签,比如「经济」目录下居然细分有「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出入口经济」「房地产经济」「电讯经济」「物资学」「价格学」等条目,有的条目下可能就只存三五种书也单独分类,可谓细致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显然,这都是店长欧阳文利先生及其家人的功劳,给顾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识货的书友都知道,这座图书馆式的旧书店深处还有一间密室,存放着绝好的古旧书刊。这会儿欧阳文利先生外出不在,看店的家人们一个个均低头整理着一摞摞的书,应该是在登记准备挂网出售。在这里,我选购了十余种书法字帖,包括【三体钢笔习字帖】(黄公育编,台北文光图书公司,1966年)【怎样学习书法】(中国书法社编,宏图出版社,约上世纪70年代)【原子笔新字帖合订本】(佘雪曼著,雪曼艺文院,1988年)等。应了分类精准的好处,当我拿走这批书时,那层书架上刚好空了三分之一,由此我也期待下次书店将会拿哪些书来补齐。

森记图书公司的猫

回市区的途中,我走下「炮台山站」地铁站,过个马路便来到了森记图书公司。这家旧书店处在地下一层,有相邻两个店面。我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1点,老板才姗姗来迟,进进出出摆弄着,一再让我在门口等着,说「仲未得(还不行)」。我当然知道,老板在伺候店里的「主人」——猫。三十多只猫,自然要费点时间。经老板同意后,我终于可以推开店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猫味,迎面挂着一副警示牌:「各位爱猫朋友:这里是间书店,只不过有猫相伴,千万不要为玩猫而来,谢谢!」森记图书公司书比较杂,亮点是有不少武侠书和漫画书,正好是香港人所痴迷的。我对此兴趣不大,但还是选了本【香港漫画图鉴(1867—1997)】(杨维邦、黄少仪编著,非凡出版社,2017年),此书收录有不少老旧漫画书刊图片,可以当做一本鉴藏书话来读。此外,我还挑到一种港版【新华字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

值得一说的是,我在买单的时候,才得知这里竟然不能用微信结账。现在内地人很少随身带现金了,幸好我的八达通卡余额尚足,否则还真是要空手而归了。

来源:藏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