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精读【波伏娃:激荡的一生】(7)

2024-06-15文化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梳理了波伏娃从儿时到老年的生活经历。她的一生离不开「反抗」二字: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现存体制。

她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对社会固有弊端的有力抨击。

在反抗的过程中,波伏娃始终站在最前列,勇敢地为各种不平等现象呐喊。

因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歧视,波伏娃选择不结婚,和萨特保持一种契约恋爱的关系。

虽然这种情感状态给她带来了痛苦,但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她不必成为一个每天围着丈夫孩子转的家庭妇女。

她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朝着自己的人生信仰前进。

因为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狭隘定义,催生出拜金主义,使得二战后期的年轻人普遍对生活充满了悲观情绪。

波伏娃提出存在主义理论,认为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走升职加薪的道路。

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在有限的时间想明白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努力地去实现它。

这个追求可以是安于享乐,也可以是平淡生活。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便是活出了自己的个性。

因为法国反悔,不愿承认阿尔及利亚的地位,波伏娃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法国的对立面,为阿尔及利亚独立摇旗助威。

最终,使得阿尔及利亚成为了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因为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波伏娃不断地发文指出老年人的生存困境,争取提高老年人的待遇福利。

波伏娃勇于反抗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尊崇她的理念而活。波伏娃之所以在今天仍然备受争议,便在于她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

她身上真正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她永远在思考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她所倡导的,是与主流价值相悖的理念。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努力挣钱。」

「我们必须不停地工作。」

当被外界告知必须要怎么做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认真地思考:只能如此吗?我们能做出其他的选择吗?

三浦展在【下流社会】里谈到:

「为什么人类要不断地攀登险峰?因为他们相信高处有美丽的风景。要是他们知道攀登至七成的高度,发现顶峰根本没有什么美景,而七成高度的地方却是山花烂漫,乱云飞渡,美不胜收,那么谁也不愿意花费力气去攀至顶峰的。下流阶层的不求上进和登山是一个道理。」

当整个社会都在催促你努力工作,去走一条「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时,但这并不是你的人生追求。

在完成分内工作之余,你可以认真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不是被贴上「不够上进」的标签,到处被人指摘。

实际上,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不管怎样的生活,都是一种成功。

但想要随心地选择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不容易。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身上的责任重大,念叨了一万遍诗和远方,还是没有勇气放下,说走就走。

其实就连波伏娃本人,一直推崇男女平等,很多时候她也是深陷泥沼,为自己的爱情黯然神伤。

要说真正做到随心而活的人,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大概能算在其中。

四十岁之前,陶渊明和官场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没有什么不同,在朝廷做着小官,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也向往着隐士的自在生活,心情是矛盾且复杂的。

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陶渊明对政局失望透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微弱,无法改变时局。

在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终于坚定了自己隐居的心。到底是什么给了他勇气去踢开固有的烦闷生活?

陶渊明在诗中是这么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翻译过来就是,我不适应世俗的纷纷扰扰,就喜欢田园农家生活。咋一看重点是「爱丘山」,其实就算做官,也不妨碍亲近自然啊。

真正的理由,是对现实的无奈。

陶渊明也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朴素的社会理想。当他意识到时代无法给自己提供施展空间时,他才决定过一种平凡的生活,洒脱地走向远方。

大抵我们也是如此,唯有经过重重迷雾,才能看清生活的方向,学会放下世俗的利益。

当我们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前进时,就能找到幸福吧。

于是有些人会认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逍遥自在,对现代版的终南山隐居心向往之。

事实上,当你选择摒弃一种生活方式,走向另一种生活,中间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想而知,陶渊明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

他的痛苦一方面来源于生活的贫困,隐居时期,他不仅要靠种田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妻子儿女。

这种困窘,我们从其诗文中也能体会一二——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五十岁时,给五个儿子的信中也提及了生活的穷苦;另一方面来自精神上的孤独,隐居生活乏味而枯燥,周围都是一些种田的农民。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做官时虽然生活也不算太好,但至少算得上殷实,也是有「草屋八九间」。

而隐居后家徒四壁,荒年时他甚至沦落为乞丐。

更不用说,陶渊明还身处于乱世,战争、天灾频发的年代,生活很难得到保障。

但他的诗中,却从没有一丝消极的情绪,反而异常平实、真诚,真正地放下了世俗的功名利禄。

是什么撑起了这积极的心态?

因为陶渊明是一个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即使生活有些不顺利,那又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重要的是田园生活正是他想要的,也是属于他的成功。

所以当你纠结良久后,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状态时,积极地接受可能会失去的东西。

即使活在下流阶层也不抱怨,这才是真正地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但活在经济型社会,我们常常会被功利主义的思想驱使,盲目地忙碌,不知目的地在何方。

虽然老将佛系挂在嘴边,可一旦家庭责任压身,要做到陶渊明的淡然并不容易。

也正因如此,陶渊明理想的桃花源才显得如此可贵。在无奈彷徨之时,也能给心中一些安慰:至少还有人活成了我心中向往的样子,没准哪一天我也可以。

下一次,我将陪伴大家精读的是英国著名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

「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

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明天就让我们走进【米格尔街】,去认识那些平凡却因热爱生活而珍贵的人,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