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解读论语354——做事要从根本上着手才能解决问题!

2024-03-17文化

解读论语354

——做事要从根本上着手才能解决问题!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关于【论语】,人们对此「书」的解读也是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从个人体验出发,从「古文字」的角度解读【论语】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样的韵味。

本人主要以训练自己「明悟」古圣先贤的深意为主,自娱自乐,发在网上也以交流交友为乐。

*********

上一节我们解读了: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让我们明白了,管理的三个要点,特别是其中的举贤才,让我们理解了,与掌权者熟悉起来是获得提拔举荐的不二法门!

*******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内容: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不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翻译为: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君主如果让您做宰相,老师您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先要将执政的总纲进行正名啊!」子路说:「这肯定不错的,只是老师说得太迂回了!到底什么是正呢?」孔子说:「仲由你真是个孤陋寡闻的人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大概当作一个缺项。我所说的正名,其根本原因是,名如果不正,则所言就没法符合逻辑;说法不符合逻辑,则事情就无法做成;做不成事,则礼乐之制度就无法推行起来;礼乐制度无法推行,则刑罚就无法中正;刑罚不中正,则民众就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所以君子确定的原则一定是可以明确言说的,明确言说的也一定是可以推行的。君子所说的话,不会随随便便就是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

先来看一下「迂」字:

再来看一下「野」字:

********

这一节,放在了「治国理政的方法」【子路篇】中,说的是孔子展望自己如何主宰卫国政坛如何治国理政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居住的时间最长。卫国国君也曾有启用孔子的想法,子路想知道孔子如果主政卫国的话他怎样施政,特别是要做的最关键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孔子肯定思考过这个问题,特别是针对卫国的特殊情况,就说,要先推行「正名」。子路不理解,为什么要绕远务虚呢?孔子说,你还没弄懂,在卫国,要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还怎么推行礼乐制度呢?所以要先从「正名」开始!

********

卫国作为「郑卫之风」的社会不良风气的代表,孔子是很清楚的。要改变卫国的风气,必须从「根子」上下手!这个根子就是「名」!

「名」,就是怎么都不会错的说法,这个字是由横着和竖着的各一个「口」组成的,即横竖都是这样称呼它!

正名,就是把国家所要行的「大道」明确出来,就是要让统治集团统一思想,统一到周朝礼制的大旗之下。

孔子针对卫国的施政战略,启示我们,做事要从根本上着手才能解决问题。

********

【论语】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