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莫兰迪的同类

2024-07-18文化

霍晓蕙

看比画还美的景

写比散文散的文

先不说莫兰迪,等会儿再说。

从杭州回到济南,进家门的那一刻,就开启了系列「整理运动」。行李各就各位,地面桌面清扫停当后,调整窗帘的幅度,使它与光线相得益彰,再给窗边的金边吊兰来个180度大转向——经过一周的光照,向阳的一面垂下几条绿丝绦,换个角度来看便多了几分美感……一通忙活后,像研究字画似的逡巡一番,方拿出喜爱的茶具。在清茶的淡淡香气中,那种安心、温馨、欢心的欣欣向荣的感受降临,进入福流状态。

我有我秩序。这秩序并无定法,它是建立在家庭熏陶、生活习惯、审美倾向基础之上,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种顽固「症候」,或许含有一点强迫症性质,但于人于己均有益无害。

孩子童年时看希腊神话,里边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人物。他因触犯众神而受到惩罚,被要求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由于石头圆且重,每次接近山顶时都会滚下去,导致西西弗斯不得不重新推石头。永无止境的推石头成了神话里的名场面,被人类赋予坚持、毅力、挑战困难等象征。孩子认为,每天重复打扫、整理的母亲简直是「女版西西弗斯」。他看在眼里的是母亲的忙碌,殊不知其中存在创造的乐趣。看似重复,实则常有变化和新意。并且,建立起来的那种秩序感十分治愈,即便辛苦一点也很值得。

前几日,去孩子居住的城市看他,小住几日。暂居的房子被他布置得干净、简约,书桌上物品的摆放也自成体系,处处散发着一种艺术氛围。这是多么熟悉的秩序感啊,窃喜。

秩序感并非教条呆板的打扫和整理,而是美感追求的一种生活化方式,本质上和画一幅画时的构图、布局、用色没什么不同。

说起画来,就得说莫兰迪了,这位意大利画家是一位秩序感典型症候者。当他那些瓶瓶罐罐画作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总是有一种「这位兄台,我懂你」的亲切感。

莫兰迪的静物画看似简单,实则是精心布置、反复推敲的结果,构图、色调、造型完美统一,稳定、平静之中有节奏和韵律。从色调看,他的所有作品都是饱和度低的灰调子,像一首不嘹亮、极舒缓的抒情诗。

他画一大堆瓶子罐子,干干净净,安安静静,日复一日,画上没有多余的物体,人也没有多余的故事。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无非是罐子和瓶子的位置偶尔换位,光线有了些许挪移。看似重复的画来画去,实际上是用简单的秩序感表达最抽象的美的追求,画啊画啊,把内心世界纯化成一泓宁静的清流。

莫兰迪的画,济南的泉,韦应物的诗,在我心里都是同类,是美的代名词,或纯净无华,或恬淡如玉,或含蓄蕴藉,同样都有着强大的张力,散发着和谐之美。

不知从何时起,清汤寡水到没有话题感的莫兰迪成了热门,这种热从美术界蔓延到时尚界、家装界,「莫兰迪灰」成了公认的高级色。看来并不是「知音世所稀」。

整理一个房间也好,艺术创作也好,为了美,为了心灵,持续地、真诚地去做吧,构建自己的秩序感,经营独有的艺术空间,写下寻常岁月的光影诗,让生命的清泉静静流淌,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份美好和清凉。

2024年7月17日晚写于济南历下

图片均为莫兰迪的油画静物作品

壹点号 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