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乡土散文:挑水

2023-12-17文化

乡土散文:挑水

文:王业沁

父母自吴村小学退休搬到城里后,我已有三十年未拿过扁担挑水了。

近期,应村书记李庆国之约,到五合参观了茶博馆,顺道回吴村看望了老岳母、老同学、老邻居。走到下吴村时就看见王光军、汪改方、汪自清等家门口的院子边都已铺架了自来水龙头,一问,方知,这些水龙头都是从山洼子里的沁水凼接下来的山泉水,村民的饮用水,已不再肩挑,而是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落差,用pvc管道连接到每家每户,堪比城镇水厂的自来水。人类在发明机械水泵以前,饮水用水大多是用肩挑的,用的多是木质水桶和竹制扁担。

木质水桶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在民间,木工(木匠)有大木(专门做房子的),小木(专门做日用生活用具的如床、桌、櫈、衣柜,碗橱、梳妆台、洗脸架等等),有圆木(桶匠专门做水桶、米桶、澡桶、粪桶、马桶、洗脸盆、洗脚盆等圆形用品),还有漆匠、篾匠、瓦匠等等。水桶是圆木工匠做得,一般使用杉树,按照用户要求的大小长度(水桶的高矮),锯成一段一段的,再用特制的钢丝锯,锯成弧形,按照一定的斜度抛光,打眼,用木屑连接起来,还有其他工序等,桶的两边对应木板要留长一些,以便安装木耙,用扁担绳勾勾住水桶,便于肩挑。水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板的长度,所谓「木桶定律」这里不再细述,村上人家大多数水桶是一担两桶100斤左右。

挑水的扁担是竹制的,这制作扁担也很讲究,用的材料是五六级的毛竹,粗大和细小的毛竹都不能用,最好的是六级毛竹,而且竹节要均匀,做扁担(村上的人叫除扁担)的竹子要竹篼以上,两米五以下的竹筒,长度一般在一米五左右锯断,从中间破开一分为二,六公分宽,两头留节,以便系绳,绳上有的系的是木钩,有的系的是铁钩,便于勾住水桶的木耙,以利肩挑。扁担自古以来故事多,如「一根扁担睡三人」,经典的红色故事「朱德的扁担」等等。

乡土散文:挑水

吴村的饮用水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上吴村后头冲桑榨岭下的沁水凼,一是下吴村后头河里的一个沁水凼。

吴村小学在未新建以前,是在下吴村的老王家祠堂地基上改建的,我住在学校,10岁以后,除了跟村上的小伙伴们在星期天上山砍柴「供灶门」以外,平日里,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我在家里是长子,父母是老师,且又住在农村,家务活象砍柴、挑水、挖菜地等必须帮助父母做,那时个头比水桶高不了多少,还没有扁担长,满桶水肯定是挑不动的,那就半桶半桶地挑,家里的水缸能装200斤水,也就是两担水,大人两趟完成的活,我得需挑四趟,每天必须挑满,因为母亲要在上课之前,烧好开水准备同学们饮用,好在下吴村这个沁水凼离学校不到200米距离。就这样挑了几年,后来我到城里上中学,吴村小学老校址改成了水田,搬到上吴村新建的校址。

新校址离桐河稍远,饮水依然是挑,是在后头冲桑榨岭下的沁水凼挑,上吴村比下吴村大,户多人多,饮用的水都是在这个水凼里挑的,好在这时,我已高中毕业,把户口由非转农,变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水缸还是那口老的,水桶和扁担还是当年的,不变的老物件,而我已由童年少年,成为知识青年。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初高毕业的学生,是非农业户口的,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青年)。是农业户口的,回到农村「修理地球(回乡青年)」。我因为是小集镇非农业户口,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县城劳动局转了户口登记上山下乡,变成了所谓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实我就在吴村长大。挑水已不再是半担半担地挑了,满担,一口水缸两趟挑满,只是村上挑水的人多,在水凼舀水时需要排队等候,从学校到水凼500米距离,来去两趟就是一公里路程,满满一担水,挑回学校时还要上一个踏步坡,还不能让水荡出来,民间有句俗语「满桶水不荡半桶水荡」,意思是指有学问有城府的人是不显摆,充实的人谦虚寡言,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这也是古人在挑水后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喻指人的修养程度,满桶水和半桶水挑起来荡漾的程度绝对不同。这挑水就是晨起后的第一件事,天天如此,雷打不动,直到我参加了税务工作,之后弟弟接着挑。

我与弟弟先后离开吴村参加了工作,父亲因为左腿有点残疾不能挑水,母亲年事也高了,恰在这时,村上陈爹爹家有一个聋哑的儿子,人们都叫他「大聋子」,耳听不到,嘴说不到,手脚也很笨拙,说他傻吧,但是,对我的父母却有着不一样的尊重,他每次到学校到我们家来玩,我们总是拿出糕点给他吃,拿父亲的大半新衣裳给他穿,在吴村,因为父母都是老师,非农业人口,家里的经济条件在村上比起来,还是能说的过去的。俗话说「人恋恩情狗恋食」,有一天,我双休日回家休息(未结婚在单位无房),在街上买了一点卤菜带回家,「大聋子」看到我回来了,午饭前,他又来到我家,母亲为他剩了一碗饭,夹了一些卤肉,递给他,一碗饭菜他很快吃完,之后,我用手势比划着跳水的姿势(哑语),意为请他来挑水,他领会了,嘴里张着「哦、哦、哦」地直点头。后来的日子,直到父母退休,家里的饮用水,基本是大聋子挑的。

水桶、扁担,挑水已成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因为,它们伴随我们的祖先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作者简介】 王业沁,广德市税务局退休干部,爱好写作,喜用文字记录过去的岁月,充实现在的生活,曾在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调研文集【科学税收征管之路】,多年来已在各类报刊,以及网络平台发表诸多作品,现为宣城作协会员、广德作协顾问,宣城、广德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

【投稿说明】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