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道德经33章,用阴阳思维悟老子,终于看到了老子的七窍玲珑心

2024-06-13文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是人的见解、经验,是属于人的判断能力,需要的是见识和才智。【庄子】:「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象还有四季和昼夜的变化周期,可人心却深藏于厚饰的外表下不可捉摸。」可见知人是「我」的能力, 是探索「它」事物规律本质的能力,是不断学习,增长见识的过程。只有大量的经验的积累与实践,才会有识人的本事。

自知则用的是内省力,是为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而作的修炼,是为有明心见性的境界,而不断的修行和觉悟的过程。自知需要弃掉「我」的才智、见识,才能识得「自然真性」,是不断减损的过程。 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便知道自己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是大彻大悟的境界。

有识人的能力未必有自知的能力,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识人不如自知。

  • 韩非子:「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用来知人的智慧,用来自知就不行。
  • 鬼谷子曰:「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要想知人,就要先了解自己,自知后才能知人。如此,则了解对方就如比目鱼一般,如影随形。
  • 王弼注: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 但今天我要说的观点是,自知是在识人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人是明识,自知是在「知人」的基础上产生的境界,很多人认为「知人」不如「自知」,认为只有「自知」才能「知人」。其实二者不是对立面,而是即对又统一的关系,就像鸡和蛋一样,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鸡生?很难去辨别。

    要自知,先学会识人。你先得有大量的知人、识人的过程,才能积攒出来一些见识、才智,而这些见识就像一面镜子,才能照见真我。没有知人识人的过程,「自知」就像空中楼阁,无法建立。而当你能够真正的自知以后,再来知人,就能如明镜一般,「他」无处可逃。也就是说自知~知人~自知,是一个反复循环,反复实证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所以想要自知,先得知人,想要知人,得有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切入口就是知人、识人。二者不是二选一,是递进关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王弼注:能战胜他人的人,只不过是有力量而已;能战胜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强,没有外物能够损耗他的力量。

    能战胜他人的人,是用了「我」的智与「我」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以一个有限的力量去对抗一个有限的力量胜不足以称道,而能战胜自我的人,是打破了「我」的界限进入「无我」的空间,以「无我」的境界,是没有外物能损耗其心神。

    但 我们得先明白一个道理。

    胜人与自胜,同知人与自知同理,自胜故然可以进入「无我」的空间,但没有先学会如何胜人,又如何知自胜?更不知什么样的胜才是自胜的境界?一个人能不断的超越他人,有了力量的基础后,才有基础可以不断修炼、体悟,才有战胜自我的可能。没有胜人的基础与体验,却想自胜,这样的自胜是很脆弱,禁不起敲打的。古今中外所有厉害的高人、大师、强者无不经历过与他人交流、切磋,无不经历过或胜或输的体验。

    胜人而后学自胜,自胜后再来胜人,胜人不过是在为自胜打基础,学会自胜后再来胜人以此检验成果,这也是一个循环往复,周流不息的过程。

    老子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循环往复不断的垂炼,才有「道」生的机会。哪怕一颗种子的发芽,也需要历经数次循环反复的向上运动,才能破土而出。

    知足者富

    知足是因为能自知,自知就是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修行到能见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都是天地万物的一种,都是天地自然之气所化生,所以天地赐予你什么禀赋,你就发挥什么样的能量,而你是什么就发挥什么样的能力,这就是自知,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而不去羡慕他人,就是知足,能知足的人心里是富有的。

  • 【庄子】「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走起路来毫不费力;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不用动脚也能前行;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可以来无影去无踪。」风知道自己是风,能无形无影,就不用羡慕有形体的生物;蛇 知道自己是蛇,知道无脚也可以行走,就不用感叹自己无脚;蜈蚣知道自已是蜈蚣,脚再多也只能用来行走。……所以不用羡慕谁,也不用遗憾不完美,天地是多样,万物各有特性。
  • 【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这就是鹪鹩、鼹鼠的富足,能饱腹,能有一居,而不奢求其它。
  • 孔子:「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颜回的富足:有道在(志向不失)其中即可,而不求物质的奢靡。
  • 知道自己满足于此,没有失去什么,便是富足。

    富:内心充盈、有余。

    强行:指努力不懈。志:志气

    努力不懈的去坚持「志」。古云:「人之有志,犹树之有根。」能让志向不从身边离开,才能够长久。肉体虽然死亡,但精神(志向)会一直存在,这便是真正的长寿。

    老子、孔子的精神,在这里就是死而不亡者寿的体现。

    古人论志的重要性

  •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
  •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 尚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王阳明:「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 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 总结

    联系上下文,根据老子最后提到的「志」,有一个小观点分享。自知、自强、知足,都是在说一件事。「自知」明白自己的秉赋,知心之所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自强」,知道自己的志向,能坚定不移的涤除杂念, 不为物欲所累,能战胜自我,把「志」贯彻到底;「知足」 人生得一志足矣,而不求多,并且从未让志向离开自己,能一如既往的坚持,努力不懈的去践行,不管身在何处,不管是富贵贫贱,「志」仍然在在,就很「知足」。

  • 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什么「乐」,因为从未志。
  • 能决定人幸福的,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东西,而是你的心里怀揣的「志」,从未遗失。
  •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长久的本质。知人而后能自知,胜人而后能自胜,知已后能立志,能把「志」当财富,矢志不渝的去坚持、实践,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其「道」生,肉生死,「道」不灭,「我」死之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我,这就是持续不断的力量,天地万物,生生不灭的本质。年年岁岁花相似,对于上帝来说,人的生生灭灭与花草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