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华读书郎,今天一起来读【官箴】(读遍万卷书系列)

2024-06-14文化

1. 作者:【官箴】的作者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南宋吕本中。吕本中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官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官箴的代表作之一。

2. 成书背景:【官箴】的成书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政治需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非常复杂,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政治素养才能胜任。【官箴】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为官员提供道德和政治方面的指导。

- 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道德和政治,【官箴】的出现,也是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 社会现实: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非常复杂,官员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官箴】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官员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官箴】的作者和成书背景都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官箴】作品:

1. 【虞人之箴】:周武王时的【虞人之箴】是流传至今的三代官箴中最完备、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它是周武王时掌管山泽苑囿的虞人,为响应太史辛甲的号召而作,意在劝诫最高统治者铭记前人的教训,节制兴师动众的田猎,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消除国家面临的各种忧患,创造人与百兽「各有攸处」、各得其乐的良好环境。

2. 【大正箴】:周成王所作的【大正箴】,主旨在于告诫主管刑狱的大正官务必做到「临狱无颇」「正刑有掇」,即心怀戒惧公正判案,而「明德慎罚」则是贯穿【大正箴】的一条红线。

3. 【耄箴】:春秋早期的卫武公所作的【耄箴】,恳切要求百官「恭恪于朝」,发现问题及时告诫,听到忠言如实反映。

4. 【勤箴】:春秋中期的楚庄王所作的【勤箴】,谆谆告诫群臣必须谨记「民生在勤」的古训,戒懒戒惰。

5. 【凡百箴】:梁武帝萧衍所作的【凡百箴】,以群臣百官为告诫对象,要求他们一要做到「事无大小,先当孰思」,即凡事都须深思熟虑、周详谋划;二要做到「其心不定,不可施令」,即心志不定、情绪不稳的情况下切忌实施政令;三要做到「勿恃尔尊」「勿谓尔贵」,即克服傲慢态度和跋扈作风。

6. 【帝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原本是为教诫太子而作,篇中细述治乱兴亡之迹、临民理政之道,在中国古代官箴书创作史上具有发轫之功。

7. 【臣轨】:武则天在正式摄政前所撰的【臣轨】,属于训诫臣僚之书,该书围绕文武百官砥砺官德、提升本领而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在当时的朝野上下产生了巨大影响,东传日本之后同样备受推重,被认为颇有益于治道。

8. 【令长新戒】: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的【令长新戒】,以县官为规诫对象,要求他们勤勉政事、体恤贫苦。

9. 【刑政箴】和【君臣箴】:唐德宗李适所作的【刑政箴】和【君臣箴】,前者是「监于往躅,书以自勖」的自警之作,后者则重在箴戒近臣,要求他们「咸思正直」,积极进谏。

10. 【官箴】:南宋吕本中所作的【官箴】,强调为官之德,包括清正廉洁、慎言慎行、勤政、公正、谨慎、宽厚、忍耐、学识等。

11. 【作邑自箴】:宋代李元弼所作的【作邑自箴】,主要论述了地方官员的从政之道和治理经验。

12. 【昼帘绪论】:宋代胡太初所作的【昼帘绪论】,对官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13. 【百官箴】:宋代许月卿所作的【百官箴】,总结了历史上官员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14. 【州县提纲】:宋代佚名所作的【州县提纲】,介绍了地方官员在司法和经济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官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集合了历代对于居官要领与为官之德的归纳与总结,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重德化,清正廉洁:强调官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操守,追求清正廉洁。这包括公私分明、刚正不阿、忠诚不二、诚信待人等。

- 求无讼,和谐相处:主张避免诉讼,注重调解,以和谐为贵。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追求无讼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

- 强调公正与勤勉:要求官员在执政过程中保持公正,不徇私情,同时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

- 重视自我修养:倡导官员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自律能力。

- 提倡读书与学识:认为官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学识,以便更好地处理政务和司法审判。

这些思想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对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和官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官箴】中提到的为官之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清正廉洁:这是为政之本,要求官员保持清廉,不贪污受贿。

- 慎言慎行:官员应谨言慎行,不随意发表不当言论,行为举止要慎重。

- 勤政:强调官员要勤奋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处理政务。

- 公正:在执政过程中要保持公正,不徇私情,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 谨慎:做事要谨慎,考虑周全,避免因疏忽而导致错误。

- 宽厚: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待他人要宽厚仁慈。

- 忍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具备忍耐的品质,不轻易放弃。

- 学识:官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学识,以便更好地处理政务和司法审判。

这些为官之德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对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和官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官箴】对后世官员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政德:【官箴】将清廉、谨慎、勤勉视为当官的法则,这一观点被后世广泛接受,成为官员政德的重要内容。自宋代起,「清慎勤」被为官者奉为从政圭臬,清代康熙皇帝更是钦定「清慎勤」为通用「官箴」。

2. 重视修身:【官箴】提倡官员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自律能力。这一思想促使后世官员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3. 倡导公正廉洁:【官箴】强调官员应保持公正、廉洁,这对后世的廉政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后世的官员们将公正廉洁视为为官的基本准则,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执法。

4. 提供行为规范:【官箴】中记载的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为后世官员提供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指导。这些经验和道有助于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处理政务。

5. 促进社会教化:【官箴】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官员的言传身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教化作用。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官箴】中的思想和观点为后世官员的行为准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官箴】中的一些经典格言:

1. 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为官处世,要时常由别人推及到自己身上。

2. 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前辈曾经说过:「什么事情都害怕等待。」等待,就是要详细审察的意思。

3. 夫人之性,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人的脾气,容易发作而难于控制的,数怒气最为明显。

4. 一介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一个人如果有仁爱之心,对于人们必定有好处。

5. 惟不能少自忍者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不能忍耐的人必定会失败,这实在是不知道利害的分别、贤愚的区分。

6. 诚生爱,爱生智。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及:只要有爱,就会有无穷的智慧。只要有诚信,便没有爱不周全之处。如果爱民如子,就不害怕他的才智不够。

7. 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将诚作为自身处世的根本,以勤奋、慎重为己所用,这样便可以避免发生大的灾祸,和大的失败。

8. 乡曲士夫,有挟术以待人,近之不可,远之则难者:乡曲中的士大夫,有恃才傲物的,对这种人不可亲近,但疏远他们也非常困难。

9.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每个人都有各自才能的长短,不能够要求臣子兼具六种(朝廷、文史、军旅、藩屏、使命、兴造等六中臣子)才能。只要能够干好一项职务,便无憾了。

10. 治无成局,以为治者为准,能以爱人之实心,发为爱人之实政,则生人而当谓之仁:治理政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以管理者自身为准则。能够心怀爱民之心,施行爱民的政策,使得人民安了的生活,这边是认证。

【官箴】中总结了许多从政经验,以下是一些较为经典的内容:

- 明确从政原则:官箴强调忠诚是为政之道的核心,官员应公而忘私,为国效力,同时要积极进谏,矫正君主的过失。在个人层面,要忠于自己的良心,尽职尽责,完成别人所托之事。

- 强调政德本分:官箴认为,当官的法则是清廉、谨慎、勤勉。为官者要保持公正、廉洁、诚信等素质,做到问心无愧,得到上级赏识和群众爱戴。

- 鼓励陶冶情操:古代官箴鼓励官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节俭的生活方式,以俭养廉。同时,要管好身边的人,防止他们弄权贪赃。

- 注重自身修养:官箴提出官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关注民生福祉:官箴强调官员要关心百姓的疾苦,以民为本,为民服务。要注重施政的实际效果,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 谨慎处理政务:官箴提醒官员在处理政务时要谨慎小心,不可疏忽大意。要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

- 保持良好心态:官箴认为官员要有良好的心态,不为名利所动,保持平和的心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这些从政经验对于现代官员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