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仁不主政,善不为官,情不立事」,这是古代先贤对于人一生的总结。简单点说就是做人首先要知己知彼,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去做这样的人,认识别人,知道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其次就是告诉一个人要保持理智,不能被欲望和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要用理性去看待任何事情;最后就是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什么人就该干什么事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千万不能有逾越。而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四个人格特质:看得准,心够忍,下手狠,善后稳。
一、看得准
孙子兵法讲究慎战,要先胜而后战,切莫先战而后求胜,如果判断和决策不准确,一拳打出去,不能直击要害、一招毙命的话,你很可能就完了。形势和时机判断要准,洞穿到趋势,直击到本质,从而精准预测。战争的关键是算而不是战,战争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判断和决策的依据是利益与形势,要依利而行,顺势而为。一要结合客观实际,而不能纸上谈兵,拘泥教条;二要深谋远虑、三思后行,不要意气用事,因为冲动是魔鬼,肆意妄为,盲目蛮干,放纵和失控会走向错误与灾难。这要向水学习,水因静止而清明如镜,人因沉静而心思清明,想的对,看得准,做得好,干的妙,往往出奇制胜,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才会有正确的思路和上好的计策,苏洵【心术】有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二、心够忍
【素书】讲,安莫于忍辱,形势和时机不利于出手,要忍,要等待,不打无把握之仗,力量不够不能正面硬刚,而应该像水一样漫过去绕过去,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了装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能屈能伸,先保全自己。水因地势而变化,战因敌情而变化,敌人强大,不要以卵击石,而要等待时机,见机行事,因势利导,只有能做到一时的忍辱负重,才能完好生存下来,为成为最后赢家创造机会,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能忍才能控制情绪,不被情绪裹挟和奴役误导,不会被怒而挠之,也不会被卑而骄之,才能准确判断,正确决策;能忍才能保持冷静与理智,不被激怒,不会骄狂,才不会上当和犯错。
脾气不是不可以发,但一定要记住,发脾气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不能是情绪失控的外在表现。【素书】里讲,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喜欢发怒,但却没有威慑别人的力量的人,一定会受到别人的侵犯;喜欢当众羞辱别人的人,一定会因此而遭殃。所以发脾气要注意条件、环境和方式方法。
刘备因关羽被孙权所杀,被悲愤冲昏头脑,忍不下这口气,倾尽全部兵力,怒而兴师,结果被火烧连营,势如雪崩;诸葛亮进攻司马懿城池,久攻不下,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哈哈地穿上,让诸葛亮观看,自己能忍,不生气,气坏的就是对手,诸葛亮的如意算盘从而落空。看穿对手的意愿并违背,使其反向实现,这是最大的战争智慧,这种智慧的基础是能忍,只有忍辱功足够,才能保持冷静与理智;司马懿在曹魏政权的提防和排挤之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装病迷惑了皇帝曹爽,保全了自己,才有了后来颠覆曹魏,成就帝业。
三、 下手狠
条件成熟,时机一到,就绝不能心慈手软,下手要狠,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不留后患,因为时机稍纵即逝,切不可过于仁慈,心软往往坏事。项羽和夫差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一个鸿门宴放虎归山,错失杀劲敌刘邦的最佳时机,自此造成了败亡的走势,无力回天;另一个被勾践装疯卖傻蒙蔽了心智,失去警惕,最后被扮猪吃老虎。所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要斩草除根,不可掉以轻心。
四、善后稳
善后要稳,事后要消除隐患,防止后遗症。平时要学习和锻炼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体悟和磨炼驾驭和管控危机的能力,只要善后的水平足够高,做事稳妥,不留后患,就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话不能说满,事不可做绝,凡事留后路、留退路,要学张良,顺势智为,全身而退,莫学韩信、逆势妄行,未得保全。要谨言慎行,永远如履薄冰,永远如临深渊,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你一大意,危险就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