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南京火柴厂「灵谷塔」火花

2024-05-11文化

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黄龙元年(229),吴大帝孙权从武昌迁都建业,是为南京建都之始,从此,「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的帝王之宅——南京作为国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在东晋和南朝时期,南京成为了避战乱的「衣冠南渡」的目的地,许多北方士族和文人迁居至此,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南京众多名胜古迹不仅见证了南京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解放后,南京众多火柴厂接收政府改造后成立了公私合营南京火柴厂,建厂初期选取灵谷塔为背景,设计了「金陵」牌火柴,其中出口火柴则标注「KingLing」(金陵的早期英译)。其后虽然还可在南京火花上见到灵谷塔的身影,但随着1969年南京市新地标「南京长江大桥」的落成,其出镜率则显著降低。

灵谷塔是南京地区的一座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灵谷塔的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

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眷念前劳,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怃恤,惟兹阵亡将士杀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无依,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

灵谷塔高66米,九层八面,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各层外面,都围以花岗石走廊,塔的中间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级直登九层。该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灵谷塔的内外四壁上,镶嵌着青石碑刻。该塔的八面,每层都有四门四碑。塔外第一层是蒋介石亲笔书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第二层是叶楚伦书写的蒋介石所撰的【遣阡表】,第三至八层仍是蒋介石所撰的「黄埔军校第一至六期同学录、序」各一篇,分别由戴季陶、张静江、钮永健、刘纪文、周伯年、杨天骥等人书写。塔内计28块碑刻,在第二、三、四层的12块碑上,镌刻着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日【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全文,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标准草书遗墨,游人到此观赏后,无不啧啧称美。第五、六、七、八层16块碑镌刻的是民国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总理孙先生在黄埔军官学校开学训词】,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小篆所题,均由苏州吴县唐仲芳勒石。

据史料记录,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赠送了一对高四英尺的紫铜狮子;天津市长张自忠赠送了高五英尺的紫铜鼎一只;杨虎城将军赠送了石鼎一座,鼎刻「铭鼎垂勋」四字;第十七军赠送的汉白玉石刻貔貅一对立于牌坊前;陈济棠赠送的一只铜香炉供陈列祭堂;刘镇华赠送石罄一只陈放纪念馆外平台正中。此外,还有商震、何键、刘峙、关忠信、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以及许多其它团体和个人赠送的石鼎、铜鼎、石狮、银鼎、银盾、银花圈等纪念品。抗战期间,公墓建筑群曾遭到破坏,特别是纪念馆(今松风阁)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曾做了简易的维修。1947年6月国民党政府制定了【春秋二季祭奠阵亡将士办法】,即黄花岗起义纪念日;秋祭日期为9月3日,即抗战胜利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阵亡将士公墓区改为灵谷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