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他数学只考15分,为何能被清华破格录取?

2024-04-26文化

你知道吗?

有一个人,他数学只考了15分,却被清华大学录取

他一生做的读书笔记,多达5麻袋

他分不清左右脚,却是众人口中的民国第一才子

他28岁就成为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又被人称为民国第一毒舌

他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岁还狂就是无知

他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位风雅之士

他就是写出了名著【围城】的钱锺书。

1910年,钱锺书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钱锺书一出生就被祖父过继给大伯钱基成抚养。

三岁,大伯就开始教钱锺书识字。次年就去上小学,不过才上了半年就因病辍学。

不过这在钱家不是什么问题,钱家书香世家,大伯钱基成亲自教钱锺书读书。

钱基成对钱锺书非常喜爱,可以说到了溺爱的程度。他对钱锺书基本就是放羊的自由式教育,带着钱锺书看了一堆书。从【水浒】【三国】到【七侠五义】【济公传】等等,所以钱锺书七岁就看了四大名著,也为他在文学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蒙。

钱锺书9岁时,大伯去世,生父钱基博开始教养钱锺书。钱基博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学业上还亲自规划和布置,不仅让钱锺书系统地读古文名篇,而且还教他如何作文。

在严父的管教下,加上钱锺书的天资,他一路考取了江南最好的小学和中学。

19岁那年,钱锺书考清华。 他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是英文满分,国文接近满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后世有人说录取钱锺书,是清华的荣耀。

钱锺书是个书痴,清华藏书丰富。这对钱锺书来说,更是如饥饿的老鼠调入米仓一般快乐。清华读书四年,北京的景点他没去过,却几乎横扫了清华藏书

1935年钱锺书去英国留学,更是把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当成第二个家,饱读其中百万册的藏书。

在抗战逃难奔波途中,钱锺书依旧手不释卷。

一边读书钱锺书一边做读书笔记,他的笔记分为外文笔记,中文笔记和读书心得。外文笔记不单限于英文,还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文。这些笔记加起来足足能够装满五个大麻袋。

饱读诗书的钱锺书很早就显露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

钱穆曾经出过一本【国学概论】,序言是钱锺书父亲所写。但是实际上这篇序言是钱锺书代笔,而且一字未改。

当时钱锺书不到20岁,刚刚进入清华读书。

在清华钱锺书遇到了自己一生所爱,杨绛。

钱锺书说自己见到杨绛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锺书说第一次见到杨绛时,「我的心里已经炸成了烟花,需要用一生来打扫灰炉」

有一次,杨绛给钱锺书写信,信里只有一个字「怂」,意思是问你心上有多少人?钱锺书回得也很巧妙,同样只有一个字「您」,意思是我的心上只有你。

婚后,手脚笨拙的钱锺书却坚持每天给杨绛做早餐,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钱锺书写【围城】,每写完一章就要读给杨绛听。杨绛永远是他最忠实的读者。

钱锺书和杨绛牵手一生,共同度过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深情从未改变。

特殊时期,钱锺书被人批斗,杨绛为了给钱锺书澄清,不惜被下放到外文所里扫厕所。

杨绛被人揪斗,钱锺书上前保护杨绛,结果两人都被剃了阴阳头。

杨绛和邻居发生冲突,文弱的钱锺书拿起木板就冲了上去。

两人被分别下放,只能以书信联系。

杨绛后来说钱锺书「三天来一信,两天来一信,字小行密,总有两三张纸...我贴身衬衣上有两只口袋,丝棉背心上又有两只,每袋至多能容纳四五封信。我攒了不到二十封时,肚子上左边右边尽是硬邦邦的信。」

日子就这样过去,钱锺书和杨绛都开始步入老年。

钱锺书患病住院时,杨绛就在医院照顾,旁人劝她回家休息一下。

杨绛固执地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钱锺书去世前,把他和杨绛的稿费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留给杨绛的最后一句话是「绛,好好的」

1998年,钱锺书去世。清华学生自发折了1千只千纸鹤挂在清华校园的树上,为他们的老学长送行。

钱锺书犀利直接,人称民国第一毒舌。他评价王国维的诗词是「笔弱词靡」,对张爱玲的作品不以为然,撰文嘲讽过林语堂的幽默文学。说鲁迅只适合写短篇。

有人不喜欢他狂,有人忌恨他刻薄,有人说他天真,有人羡慕他博学天才。

不过不管世人如何评价钱锺书,在杨绛的眼中,他始终是那个最深情的丈夫,最有趣的父亲,最天真的「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