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完杨苡回忆录,明白生命的本质就是体验和经历,并以此度过晚年

2024-04-08文化

我在三月份读完了杨苡先生口述、余斌撰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先生以百岁老人的视角,讲述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折射出中华大地上史诗般的变迁。

读完后,在对那个时代顽强生活下来的老人充满敬佩之情之外,还有一个思考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

那就是,当我老了,具体来说就是70岁以后吧,我会怀念哪些人?我会回忆哪些事?

实际上,这个问题现在是不好回答的,因为将来的回忆就是现在的体验,如果现在没有体验,将来何谈回忆呢?

1、一片戈壁滩和安静地读书

我现在能常常想起的,除了童年的小山村,还有在初高中时期那片戈壁滩上的防护林。

我依然记得,在年三十的夜里,我第一次没有去看春晚,而是在屋外呼啸寒风的陪伴下,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藕与莼菜】的美文朗读。

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当时就有一种迫切想读到原文的冲动,可惜啊,20年前我身边的物质还很贫乏,也不可能有互联网这样的东西在大西北那样一片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能够供我使用和娱乐。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似乎喜欢上了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听书的生活,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父母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早早就休息了,我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页一页地看,一片一片地读,在文字种寻求一种离开的出路,找寻一种可以抵抗的力量。

从那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就慢慢开始变好了,高中时的作文会被老师送到全年级「展览」。

所以,若论回忆,我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一片让我安静下来的戈壁滩,以及在那片土地上为了吃饱肚子而经历过的艰辛劳动。

2、初中的校园和求学之路

和那片戈壁滩相呼应的,是初中两年半的求学之路。

也许我们那个时候,说到上学应该是没有容易二字可言的,特别是在农村。但是,似乎大家又从来不曾将其视作辛苦。

从家里到学校,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应该是一个半小时,夏秋季节都好说,初中的时候是不觉得累的,可是一旦到了冬季和春季,那真是要命的。冬天是冷,西北风真是大啊,手指和脚肯定都是有冻疮的,耳朵也免不了遭罪。

手指中间的骨节现在还比较粗大,就是那几年冻得。

春天是沙尘暴的天下,三五米外视线就模糊的一塌糊涂,有的时候没法走,只好把自行车放倒,自己蹲下来一手抱头一手抓着车子,等着风肆虐吧。等它肆意完了,我再拍拍一身的尘土,出发吧。

所以,那一段路上,最喜欢唱成龙的【壮志在我心】——「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

因为艰辛啊,所以就觉得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自己,就认认真真地学习,就扎扎实实地背书,老师也格外关心,同学们大都很好,很照顾我这个「外地人」,偶尔也会被欺负,但是总会被绝大多数正义感满满的同学们救于「危难之间」。

3、高原之旅和流不尽的鼻血

伴随着一路的努力,终于到了大学毕业,然后工作,总之还算顺利。

十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我到甘孜州理塘县待了两年。实际上是五月份进驻,十月份撤回。

因为从事地质行业,跋山涉水是免不了的。理塘县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我喜欢这片高原上的云,因为感觉离天很近,云朵是那种淡淡的、轻轻柔柔的,风一吹便在蓝色的天幕上变幻着形状缓缓飘动。

干完活后,我时常躺在山坡上看云,周围除了风声之外没有其他声音,除了同组的1-2个小伙伴,也没有其他人和动物。

我们都会在那里躺会,裹着大衣躺在长着寸许长草的山坡上,看天,看云,或者闭着眼睛听风。

心里面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丝杂念,不论是馒头加凉水,还是红烧肉大米饭,都能一样吃得津津有味。

也有难以忍受的地方,那就是每天早晨洗漱时,只要水在脸上摸两把,鼻血便奔涌而出,怎么也止不住。后来随队的医生在鼻子里面打了什么针,才能缓解缓解。再后来洗脸或者擤鼻涕都格外小心,生怕又是「血灾」。

在那里两年,净时间也就10个月左右,却成了时刻还想再去一次,和爱人憧憬着,什么时候没有这么忙了,也去318自驾一次,再看一看毛垭大草原,再找一处山坡躺下来看看云朵。

生活的本质,应该就是一系列的体验吧,没有体验和经历,回忆也许就是苍白的,难以给儿孙讲故事,难以平和地度过晚年。

哈哈哈哈,我还没有老呢,怎么开始规划退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