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晚潮|写生西湖名人之钱镠:一代雄主与艳称千古

2024-07-26文化

潮新闻客户端 葳蕤陈风

早年工作在西湖边,住宿旧仁和村4号小院,每天上下班走三衙前、荷花池头,从中国美院边上的巷子出来,穿过南山路就是钱王祠,隔壁是我20年军旅一半生涯的扎根地,省军区政治部。

因此,很早就听说关于吴越王钱镠的相关轶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有一年,原配夫人吴氏回娘家省亲有些时日了,钱鏐因念及,便给夫人写了一封思念信,其中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言辞平实、暖心,情愫且诗意、缠绵……

钱王祠石牌坊。

钱王祠石牌坊。

地面石刻图。

钱王祠石牌坊。

钱镠夫人是临安横溪郎碧村一户农家的女儿,出嫁前已是乡里远近闻名的贤淑女。嫁给钱镠后,随夫四处征战,过着担惊受怕、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成了王妃,对家乡和高堂依然念念不忘,每到岁末年尾,总会回娘家住上一段时日,看望邻里乡亲,陪伴侍奉父母大人,待到来年开春再回来。

一次,钱镠忙完政事,想放松一下出宫去走走,忽见堤岸杨柳依依,满城春色,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清代学者王士祯(1634—1711年)对「艳称千古」的绝世情书以相当的评价:「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之后,随着文人雅士们的不断作诗吟诵和扩散,使得曾经作为最美情诗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黯然失色。

西湖。

西湖映日荷花。

再是钱镠定都杭州后,准备营造宫殿。这时,有个堪舆的风水师对他说:「您的宫殿,如果只在原来王府基础上扩建,钱家国祚不过百年;如果填埋西湖造宫殿,则国祚可得千年啊!」钱镠听罢,微微一笑,说:「哪有持续千年而不改朝换代的事啊!修造宫殿就不要与民争地了,把西湖留给百姓吧。」钱王的睿智与远见荫泽后世,世世代代的人们也同样没有忘记这位先贤。除了西湖边规模宏大的钱王祠外,钱塘江畔还矗立着「钱王射潮」的巨型塑像。

钱王射潮。

钱王射潮。

黎明即起钱塘江。

钱塘江安澜静谧。

(一)

钱镠(852-932),浙江临安人,字具美,小名婆留,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梁朝,钱镠接受册封,立国吴越,统1军13州,辖今天的浙江省、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

钱镠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据说他出生的那天夜里,钱宅满屋生辉,红光闪烁。他父亲见此自以为是不详之兆,欲将刚出生的婴儿扔去水井里,但其祖母于心不忍,把他抱了回来,娶小名「婆留」。钱镠长大后以贩卖私盐为生。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守将王郢作乱,石镜镇(今浙江临安南)豪强董昌招募乡兵讨贼,钱镠由此步入行伍,跟随董昌,步步高升。

唐景福二年(895),董昌决意要摆脱唐朝中央控制,在越州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钱镠劝说董昌无效后,唐昭宗命其讨伐董昌。公元896年,钱镠攻破越州,平定董昌之乱,地方得以安宁,因此改长乐为安昌。在连年讨伐征战的过程中,钱镠逐渐从籍籍无名的私盐贩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

钱王祠五王殿。

御碑。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的兴替与南吴、吴越、前蜀、闽、南汉、南平、楚、后蜀、南唐和北汉十国争雄。五代十国与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国家大分裂,大整合,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源于晚唐黄巢起义失败后,藩镇割据加剧,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凭借军事实力争相雄起。这些脱胎于藩镇的军阀,虽然军事实力强大,但统治阶层内部兵变频发;北方的契丹趁中原内乱,大肆南侵。中原王朝可谓内忧外患。

那么,在一个十足的乱世里,钱镠所创建的吴越国,何以成为十国之中政局最稳、国祚最长、百姓生活最为安宁富庶的地方政权呢?

钱镠奉行「善事中国、保境安民」政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知道东南吴越不过是一个地方政权,并无入主中原之实力。因此,「保境安民」是上上之策,惟有避免战火免遭生灵涂炭,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并且给子孙立下遗训:「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后唐灭梁后,吴越向后唐进贡,上表称臣,后唐皇帝李存勖,因此赐予吴越王玉册、金印以示恩宠。玉册,是惟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信物。以至新罗、渤海等诸国皆可接受吴越王的册封,尊其为君长。吴越国靠着这种与最强者绑定的生存策略,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屹立不倒,连南唐这样的强国都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保境安民匾额。

「表忠观」碑。

「表忠观」碑。

钱镠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修筑海塘,疏河浚湖,使吴越之地气象更新,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持续稳定的太平环境,不断吸引来自北方的移民,为江南地区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耕织和手工业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越国虽地域狭小,但占据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十分活跃。不仅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主动向历代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奉其为正朔,还主动派出船队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甚至与日本、印度和阿拉伯一些国家保持密切的经贸和文化往来,输出的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进口的主要有朝鲜的马匹、药材,日本的砂金、木材,阿拉伯的石油等。为了便利海上贸易,吴越国不断创新航海和造船技术,将原本难以在长江入海口靠岸的船只,改良成了平底沙船,可直接进入钱塘江,这也间接带动了吴越国海上军事力量的提升。

(二)

钱镠铁券,是唐昭宗李晔镐赏钱镠平定董昌叛乱有功而赐予的一块金书铁券,也是通常所说的「免死金牌」。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目前唐代保存下来惟一的铁券实物,实属稀世珍宝。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金书铁券(部分)。

这件「免死金牌」上,其中写着这样一段话:「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钱镠铁券,之所以成为稀世珍宝,除却上述意义,它贵在扛住了时间的磨砺与考验,因为传承不易。这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战火硝烟,朝代更迭,兴衰沉亡,是如何给一步步走下来的?

作为吴越国的国宝,钱镠铁券一直藏在杭州钱氏宗庙里,保存了将近一百年。钱俶(929-988),吴越末代国君,宋朝建立后纳土归宋,封淮海国王,迁居开封,吴越亡。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也都调阅过钱镠铁券,一直到第六世孙钱景臻,成为宋仁宗第十个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驸马,铁券移藏于驸马室内。靖康之变后,大长公主已经七十多岁,作为皇帝的曾祖姑母,高宗赵构在绍兴四年下诏为大长公主在浙江台州临海建立府邸,使钱氏这一支子孙世居于此,安享尊荣。

南宋末年,钱镠铁券已由钱焘保管。元兵第二次进攻临海时,钱焘被俘,记不清铁劵遗失的具体地点。时隔多年,铁劵被一位渔民打鱼时给捞上来后,又转辗到了钱焘儿子钱世珪手上。这样,铁券又回到了临海钱氏手中,一直到元朝灭亡,都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可惜的是,由于留在水中的时间太久,嵌在钱镠铁券后半部的金字,大多剥落。

洪武二十四年,钱镠铁券由钱用勤收藏,到此时已在钱氏手中保存了五百年。不幸的是,督查院查勘其在建昌知府任上有贪污行为而被抓。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对于贪污的官员,个个严惩不贷。钱用勤的儿子钱怞,想到父亲可能会被处死,情急之下想起家里还供着的免死金牌,于是,捧着铁券来到了明朝的都城南京。没想朱元璋居然接见了他。钱怞引奏唐皇赐券以及他的先祖「纳土」的功德后,朱元璋竟然免除了钱用勤的罪责。

时光漫长也荏苒,长话短说。到了乾隆二十七年,皇帝第三次南巡的时候,下旨调阅铁券。乾隆帝不仅饱了眼福,还题写【观钱镠铁券歌】:「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咨尔镠,董昌僭伪为昏狂。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膻芗。作歌装匣付珍弆,所嘉谢表撝谦光。」完事后,连同铁券一起退还给钱氏保存。

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入台州,钱氏子孙怕铁券丢失,便将其沉入水井,等太平军离开后又把它捞了上来,如此这般,金字脱落得愈发严重。民国抗战全面爆发,【嵊县(州)县志】记载,1938年,长乐乡被日军侵占,钱氏族人为了防止铁券再次遗失,按照祖上的办法,决定藏在钱赓麟家中的深井里。先是在铁券上涂上油,封上蜡,用棉线缠好,再在外包装上封一层蜡,绑上铜钱,投入水井。

一直到1945年,钱赓麟夫妇才把它捞出来,并将之藏到商会会长钱元瑞家里。1949年5月,长乐乡解放,钱氏族人推举钱元瑞为代表,将钱镠铁券捐献国家。1951年,正式将宝物移交给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到1959年,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铁券最终有了完好的归宿,用钱镠曾经写给夫人的一句话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期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徜徉千年而独有的家族精神。这种经得起千年风霜之精神,不仅仅是钱氏一族的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

(三)

「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这一思想,对儒家学说以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钱镠而言,更成功的应该是治家之方。

据钱王祠展出的图表资料介绍:吴越国三世五王后裔延绵至今遍及海内外。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颇为庞大的宗族体系,千余年来,精英辈出,涌现出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这与钱氏有教可循的「家训」及尊教重学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钱镠曾在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作【家训】八条,告诫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教诲「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自是第一义。」钱氏子孙得善其身,自强不息而光泽百世。

他81岁高龄写下了【武肃王遗训】,对其精心创立的【家训】作了最后的强调和补充。其中有一条:「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这是钱镠对子孙后代的拳拳之爱。

有人对钱家的人才进行过总结: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作为一部重视「平天下」的「王族」家训,「化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其中,也是【钱氏家训】区别于一般家训的最大特色。钱镠出身贫寒,自小读书不多,称霸后非常爱读诗书,通过拜师和自学努力,不但熟读了经史,还在书画上有了一定的造诣,自觉获益良多。因此,他强调:「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祠堂里有规定也有经费,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你富了要读书,你当官要读书,你种田要读书,你做生意也要读书。他说,读书是根本,做什么行业可以变,读书且不能变。读书的目的就是化小家为大家,而且报效祖国,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回望「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他们仨的人生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他们的景仰,固然是其卓越的科技成就,但更多的还是对其报效祖国的那种情怀,而这正是【钱氏家训】与家族接续教育的核心价值。

当我走出钱王祠大门,紧挨西湖的「功德坊」两旁荷池里,红白各色的荷花正盛放着,杨柳依依,游人如织,一派景美人欢腾的和谐画面。

我想着,当年「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钱鏐王,不止一次地久久凝视过西湖:正视自己的局限同样需要极大的勇气,而钱王把这份勇气化作了使命,为摧残已久的中华大地涵育了江南的一份元气。看来,西湖真的深不可测,因为它的湖底连着天下。一湖千古碧水,有人只是看见了周围群山的倒影和被风吹皱的涟漪,有人且看尽了一生,也预测了未来。

面朝西湖的钱王祠。

功德坊两侧荷池荷花。

石牌坊「陌上花开」诗

钱镠的一句话,西湖得以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以迎纳五湖四海的游人。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钱王寺,位于杭州上城区南山路11号,与岳庙隔湖相望,景点内正气宇轩昂地屹立着钱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万世敬仰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