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100年前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建成高度241米,当时中国还在清朝!

2024-04-23文化

李白曾有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般来说一米是三尺, 百尺大概也就33.3米 。

咱们先不讨论「百尺」做泛指的可能性, 先聊一聊唐代真的能建造30多米 的高楼吗? 而世界上 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 又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

手可摘星辰

现在的楼房动不动就三四十层,以唐代的技艺若是能变成这种10层楼高的高层建筑,也是相当厉害了。

还真别说,唐朝匠人真的可能有这个本事, 传说大明宫算上下方的基座部分足足有130多米 高, 只可惜最后被黄巢一把火烧了。

这么高的建筑物是怎么搭起来的呢?脚手架这种施工利器,具体出现时间可能比咱们想象的还要早一些,至于怎么提重物, 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就已经学会用滑轮 了。

100多米的建筑物用这些尚且够用,100多层的摩天高楼可就用不上这些东西了,不过话说回来,摩天大楼这股风是从什么时候吹起来的呢?

第一栋真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叫做伍尔沃斯大楼 , 它大概建造于1910年, 高度有241米。 那时候辛亥革命还没爆发, 中国还是清朝 。如今它依旧在纽约老老实实的呆着,清政府都倒台100多年了。

在它之后, 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忽然开始搞起了高度竞赛, 市中心的建筑物们一个赛过一个。

1930年,纽约曼哈顿东部的克莱斯勒大厦以320米的高度,一跃成为 「世界第一高楼」 ,可惜的是它的第一宝座只坐了一年,纽约帝国大厦就以380米的高度傲视群雄。

二战结束后,各国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美国地产商人对于修高楼的执着也进一步加深了,要不是最终金融危机大爆发,全球不知道会多出多少有意思的建筑, 为什么这群人地产商疯了一般的追求高度呢?

有人说这其实是经济的必然发展阶段,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办公需求, 高层建筑必须努力向上扩充一个维度。

也有些人觉得这纯粹是 「吃饱了撑的」 ,是经济高度发达情况下的无聊秀肌肉行为。

上个世纪的摩天大厦

建摩天大楼可不是搭积木,所谓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 ,需要施工记忆、材料强度、设计技巧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以现在的施工记忆修成一座百层高楼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个世纪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做到的呢?

冶金行业的大发展给了房地产行业难以想象的支撑, 过去人们或许只能生产杂质极高的生铁、熟铁, 强度更高的钢材出现后,立刻席卷了所有低端冶金产业,在技术的不断跟进之下,我们出现了一字钢筋、弹簧钢、工字钢等等复杂结构,这些钢材在不同的领域积极的发挥着自己的效用。

在高强度材料的支撑下,设计师们可以搞定超强的钢构结构, 传统的承重墙理念在高层建筑中逐渐变得模糊, 因为建筑物最基础的钢构结构,就已经可以承担起绝大多数承重职能,所以说咱们打工人的办公室才能如此宽敞明亮,任何摸鱼行为都无法在老板的眼皮子底下隐藏。

钢筋混凝土 也让摩天大楼有了更多的可能,钢筋主要负责加强建筑结构强度,混凝土可以让墙体在保证坚固的同时,尽可能的轻量化,后来建筑工业还发展出了 空心砖 等建筑模块,它的配重更加轻盈,它在高度上才有更多的可能。

材料不断发展,设计师们也掏出了不少新东西来,比如说在最近10年的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筒体结构框架以及芯片筒结构框架 等等,这种设计可不是为了优化承重结构,因为能够真正摧毁建筑物主体的,可不仅仅只有建筑物的自重。

对于一栋高达百层的高楼,它必须扛得住地震,也必须扛得住狂风。

更有意思的是,一栋摩天大楼不仅要拼高度, 还要拼建筑速度, 为了降低建筑难度,确保结构配件的强度与受力结构,现在摩天高楼从来都不吝惜于大型预制构件的使用, 因为预制构件体型过于庞大, 安装时往往可能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效果,所以说精密测量仪器也是必备的。

这是因为有了这些崭新的材料与技术,人类才能不断的突破极限,创造一栋又一栋摩天高楼。

不断更迭的电梯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100多层楼的超高写字楼里上班,每天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呢?

一个是压线赶早高峰来到了写字楼脚下,另一个就是大家统一下班的时候。

9:00打卡,8:56到达,理想状态下坐电梯怎么也用不着4分钟,但是咱们也说了这是理想状态下, 一般情况下大家会堵在电梯口, 这一等就不知道多少分钟了。下班的时候也要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如果不能尽早挤进电梯, 那下楼恐怕就要用十几分钟。 既然等着电梯要这么久,为什么大家都不爬楼梯呢?

十几二十楼尚且还有爬楼梯的可能,五六十层楼爬楼梯,那这个班不上也罢!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电梯就是摩天大楼的生命线 ,一旦它发生阶段性罢工,那整栋楼的正常秩序都要被搅成一锅粥。

上个世纪建造的摩天大厦也是有电梯的, 较早「领证上岗」的那一批,由于相关技术和生产力限制,电梯的作用机制多少有些简单粗暴,一根钢索加一个木笼,要是绳索断了,底下的笼子就和棺材差不多。

1853年,伊莱莎·格雷夫斯·奥蒂斯搞出来了,苏斯奥蒂斯发明了 安全制动装置 ,他在电梯两侧各安装了一道导轨,电梯上部则配备了一个类似于卡车弹簧结构的金属插脚。

当电梯缆绳断裂时, 电梯顶部的联动装置在重力作用下启动, 两侧的金属插脚向外伸出直接卡在金属导轨中,类似的安全制动装置依旧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正是因为有了一道又一道的安全制度装置,我们才能避免电视剧里那种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坠亡事故。

电梯给了摩天大楼更多的可能,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又是什么技术会给这些伟大的人类造物带来新的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