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这类孩子小学成绩一般,但后劲远超同龄人!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

2024-06-21文化

姐妹们,上期我们「100 种职业,100 种育儿」专栏请了新媒体主编叉姐来分享怎么教孩子写作文,文中她提到 「不鸡写作,只鸡阅读」 ,大家也因此有了很多疑问——

「怎么引导孩子爱上阅读」、「阅读量要怎么攒、攒多少」、「散文精读具体怎么做」、「只爱看漫画怎么办」……

正好,叉姐多年坚持亲子阅读,也一直在做童书选品的工作,今天就继续和大家分享她是怎么「鸡阅读」的。

我刚读完【我在上东区做家教】, 作者本科哈佛、一路读到心理学博士 ,然后在纽约上东区给顶级富豪家庭做家教。她教的是阅读课,收费每小时 175 美元,还有很多家长建议她早该涨价了。

这些「卷」在云端的孩子,往往有两名家教,一名辅导 SAT 或 CAT(俗称美国高考),另一个就是教阅读。

看来, 阅读确实是最核心的学习能力, 以及,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不爱读」和「不会读」的问题。

孩子不爱读怎么办?

有句话说,「不爱读书的父母,养不出爱读书的孩子」,这其实对父母挺不公平的。

我认识一对夫妇,哲学博士+文学硕士的双浙大组合,家里大书墙顶天立地,人家也吐槽,小孩只会在磨蹭着不肯睡觉的时候才看书。

说句大实话, 今天的孩子,要不是实在无聊,是不会拿起书的。

家长无法把孩子的头摁进书里,只能提供前提: 够多书,够无聊

「够多书」是有标准的,阅读推广人公认,家里藏书超过 200 本,孩子更大概率爱上阅读。

我看过一个调查,有多年教龄的老师们家里都未必有这个藏书量。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 200 本书,好赖咱也算个「文化人」了。

我自己爱买书,家里每个角落都在堆书,也不断带样书回家给孩子试读,没有这个便利的家庭,可以用好图书馆、经常带娃逛逛书店,让书当个随时可以消遣的「备胎」。

确实是备胎,有手机可以玩的时候,再爱看书的孩子也抵挡不了诱惑。

所以,更难的是「够无聊」。

本来,看书就是一件需要「定力」的事儿,电子产品刺激的是多巴胺,而读书的快乐来自内啡肽——它来得缓慢、绵长,最重要的,是要先忍耐、付出。

除了管控屏幕时间,家长还要管住自己别把孩子的日程排太满。

我能「鸡阅读」,也是因为我只鸡阅读——平时只要求完成作业,他才能在睡前安静看会儿书;周日我们会留出一个完整的上午,悠闲地吃完早饭,看各自的书。

阅读应该是孩子足够无聊时给自己找的「消遣」,而不是家长布置的「任务」。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习惯?

每次聊阅读,家长们都有几个高频提问:

只爱听书怎么办?只看漫画书怎么办?只爱听家长读不愿意自己读怎么办?

这些问题背后,其实是对「阅读习惯」的焦虑。而我也想问一个更底层的问题, 你和孩子,能不能一起过一点「精神生活」呢?

在我看来, 阅读的本质是输入, 它构筑的是现实之外的「精神世界」。讨论新闻、看纪录片、听故事,这些都是「泛阅读」,会变成滋养和网络,让孩子有更多的路径进入书本。

我儿子也爱看漫画书,最近看【工作细胞】,痴迷红血球、T 细胞、免疫球蛋白这些概念。

那天,我意外得知高中同学罹患乳腺癌的消息,正在感叹,他就问我「癌症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的回答满足不了他,我给他拿了一本【牛津通识读本:癌症】,他努力看了好一阵,告诉我书里还是没有答案。

而我只能告诉他:那就看下一本。

生活中,处处都是阅读的入口,真正的阅读习惯,就是当孩子有好奇、有困惑的时候,知道可以向书中求,唯独如此,他才能终其一生,一次次回到书籍的怀抱。

几个技术性解答

→散文阅读

方法很简单: 圈出好词、划出好句,有感而发做批注。 我鼓励孩子大胆把书「弄脏」,因为读者和作者是平等的。

切记,对文本的理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接受孩子的标注可能是「你个老 6」,或者「太无聊了」,当他写下这些的时候,也是在和作者发生连接。

文末还有几个小模块,是阅读思考和写作方法提炼,我们会做一些简单的讨论。

我也带他上过三五锄的线上精读体验课,用的是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一堂课花 50 分钟读一篇散文,老师带着四五个孩子,读一段、聊一段,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角度发散地聊。

所以, 精读没有严格的范式,重点一是吃透文本,二是做深度思考和讨论。

孩子爱看的是「真人说真话」,大散文家们都有这个特质,要相信真诚的灵魂最能走近孩子。如果你家里有任何一本 汪曾祺、老舍、李娟、史铁生 的散文,都适合给孩子做精读。

→亲子阅读

市面上有一些贩卖焦虑的说法,比如孩子到了几岁就不该再做亲子阅读了,我是半点不信的。

我儿子四年级,亲子阅读确实越来越少,但我还在做,原因很简单:我愿意。

过去一年里,我给他读过【不老泉】、【汤姆的午夜花园】、【借东西的小人】,都是我自己先享受其中的儿童文学。

最近,我会拉着他一起翻几页【念楼学短】,现实的考虑当然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文言文蛮吃力的,需要一些积累。

当孩子需要一些动力进入某类书时,爸妈为他读就是最好的动力。

→非虚构阅读

非虚构阅读的概念这几年很红, 简单说,文学类是虚构阅读,其它的科普、纪实、学科类都算非虚构阅读。

国家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指导班上就提到过,美国学校鼓励孩子做虚构和非虚构的 1:1 配比阅读。

比如我儿子喜欢看太空科普,也喜欢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就是不错的配比。

上次去医院查视力,他看到有个「冷冻治疗室」的指示牌,缠着我问个不停。我们开始查资料,从液氮冷冻治疗一直看到了冷冻人的新闻,他非常惊讶地说:「我还以为科幻小说里才有人体冷冻呢。」

然后他开始思考:「这会有伦理问题吗?」

这就是我很喜欢的跨学科视角,虚构和非虚构的碰撞,已经让他能更广阔地看问题。 这样的孩子,即便小时候 成绩一般,也不必担心后劲不足吧?

其实,从顶级富豪到平凡如我们,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鸡阅读能给孩子光明的未来吗?我不知道。

每个人做选择,都是基于个体的认知和生命体验, 我会这样重视阅读,只是因为阅读是我所知的,全天下最好的事情。

至少,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情绪平和、目光清澈,这已经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