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艺术开卷|笺纸里的艺术故事:纸短情长,见信如晤

2024-02-29文化
你还写信吗?在古代,书信是人类交流、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展信安,见字如晤,翻一页纸,知三生事。」中国人自古最懂纸短情长。北京画院资深研究员张楠新书【纸短情长: 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近期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图书立足于长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积累,通过大量精美的笺纸图像资料,为大众读者提供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澎湃新闻特选摘书中序言部分。中国的笺纸文化源远流长近千年。传统文人为了传情达意,在小小的笺纸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寄托对远方家人、朋友的思念。被称为「文学战士」的鲁迅,给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用漂亮的枇杷笺和莲蓬笺写信。鲁迅知道许广平素爱吃枇杷,莲蓬并蒂又意为多子多福。妻子看到笺上图案,就已心领神会夫君的浪漫柔情。 一、「笺纸」与「笺谱」的历史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纸发明以后,文人常把精美的小幅纸张,供题诗、写信用的叫作纸笺、信笺。如果把「笺」和「纸」两个字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具有艺术价值的加工纸,取名为花笺、诗笺等。每一枚笺纸,堪称一幅微型的国画,或是钟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其可在方寸之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人在阅读诗词或书信的同时,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因而文人雅士对笺纸十分喜爱,他们将收藏的笺纸归类成册成为「笺谱」。「笺纸」与「笺谱」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
【纸短情长: 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书影
斗转星移,时移世易,文人趣味的转变,绘画风格的变迁都会在一张小小的笺纸展现。笺纸正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现在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人们用手机、电脑,发微信、邮件、短信,已很少使用笺纸。但是书信、信笺被保留下来,成为文物,成为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有时候也不必遗憾,与时俱进地想想,手机上个人设置的 QQ、微信聊天背景,发邮件时设计的背景,也可以说是笺纸的另一种物质转换形式。只是以电子的方式呈现,而不再是物质性的了,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笺纸具有很强的收藏性,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文物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慢慢品味。本书立足于长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积累,通过大量精美的笺纸图像资料,为大众读者提供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 (本文节选自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纸短情长: 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