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难忘的消失的「老行当」

2024-04-11文化

「老行当」是一种行业,具有历史时期的民俗产物,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经历和目睹过。西安解放前后,「老行当」非常辉煌,它对社会奉献了力量,给平民百姓生活带来方便。如今许多「老行当」虽已不在,但它有不可磨灭的历史。

二十年前我在写【登高望远看西安】时,和一个朋友就谈到西安已消失的「老行当」。她是个老西安人,一下搬起指头柔言细语说起了十几个街头上的「老行当」不见了。如绱鞋匠、钉盘子钉碗的、捞鑷构桶的、耍把戏(魔术)拉洋片(西古景)的、货郎担、膳狗的(阉割)、修钢笔的、摸彩赶猴(赌博) 的……。我带着亲切风趣的补充说:还有背着隋园形木箱,敲着木魚、沿街卖梆梆肉的,胳膊挎筐筐卖肉的。我童年卖过冰块,现在也没有了吧!她赞许的笑了一下说;你还卖过冰块!这早就被钟楼牌雪糕、冰淇凌代替了。我俩相顾而微笑的谈起了西安的变化、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处在一派欢乐之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我童年时住在城南报恩寺街,每天都见到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吆喝着。白天那些「钉盘子钉碗啦!」「铣刀磨剪子哦」「焊烟袋焊壶」的清亮悦耳的喊声,都给街巷人们带来一种亲切关怀的气氛。还有摇着小鼓的货郎担(针线杂货)和推车卖布的……。都给平民百姓带来方便。傍晚,河南人一手提篮子,一手提火炉喊着:「饶饼茶鸡蛋,茶鸡蛋烧饼」,和点着蜡烛卖烧鸡的……。这虽都为有钱人买的,但也给平民们带来一股「悠香味」。如今这些行当,随着市场的发展,街头巷尾都不再有这些吆喝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即删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报恩寺街西头路南有个摆摊绱鞋的,四五十岁,老西安人,就住在街头,在自家门口摆摊绱鞋。我还记得清础,他给我家年年绱鞋几十双,他绱鞋是用打了蜡的麻线,在锥针穿引下把鞋帮缝到鞋底上,用木托支掌定形,工艺精、质量好,很受人们欢迎。旧时,平民几乎不买鞋,都是自家打贝纸、纳鞋底,然后请绱鞋的绱好,我家六口人没有买过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辛苦做的。我长到14岁,一年一双也14双了,还不算棉鞋(俗话棉窝窝) 。好友小王曾告诉我说,书院门街有个张师傅,50好几,从小跟其父学绱鞋,手艺特高,顾客很多,生意特别好,也很有名气。他经常加班加点为百姓按时绱好鞋,赚得微簿的钱,养活六七口人。随着鞋业的发展,60年代这个行当己全没有了,可他们过去给人们留下的是深情,是温暖。

绱鞋(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旧时,我住的那个院子有好几个中年妇女,她们都喜欢「绞臉」,街上专门有绞臉的女生意人,她挨门串院给妇女们用细纶线交爻绞去脸部的汗毛、污物,使女人脸部整洁、容光焕发,风韵犹存。这个不吆喝无声的专给女人服务行业,如今已被美容店取代了。

绞脸(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有一年,我家的铁锅漏了,没钱买新的,好几天母亲借邻居的锅做饭。一天,我在院子就听见街上挑着火炉和工具补锅的匠人吆喝声,便急忙跑到大门外喊住补锅的老人。母亲提着锅到大门口,搞好价钱让他补。我好奇在一旁看他支起了小炉,拉起风箱,将铁锅小洞清理,手上托着一块湿布放了些木屑,对着小洞,从背面将溶化的铁水倒在洞上,一下就好了。现在生活提高了,锅具增新了,补锅的行业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补锅匠(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西安解放初期南四府街,甜水井街一带还有人家门口随时可看到新的,半新不旧的有蓬的黄包车(西安人叫洋车)这都是专为富人用的。街上来回流动的和停在街口的,穿着马夹、背上有个「车」字的是普通人出钱坐的,叫人力车。人家拉着跑着,为了生活,你不坐,车夫就赚不了钱,全家就挨饿。在双仁府原9号(我舅父住的那个)院子,有一家6口人住在一间五六平方的土屋里,主人姓费,蓝田人,很穷。租来一辆人力车,跑一天几十公里受苦、受罪,还挣不了几个钱。西安解放不久,这个人坐你拉,很「不平等」行当的人力车,五十年代逐渐也消失了……

人力车(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即删)

1947年,我在舅父家小住时,见舅母和表姐在缝袜子,一问才知是给织袜人织的袜子缝脚尖和脚跟。一天,我陪表姐把缝好的百双袜子送到庙后街一家织袜店,一看是一台简陋的手摇织袜机。六十年代初,这个手织行业也被现代化机器取代了。

我住26号大院的房东高家,买来一只精灵的浅黄色小狗,起名老黄,吃剩饭、吃小孩屎,长大的。和我很熟,生人进院子就汪汪叫。老黄大约一岁时,房东在街上叫来一个担的木棍,棍头有个红布条的专门给狗阉割的土行当。把老黄「蛋蛋」割掉了。我看着老黄怪可怜,给它一块馍,它都不理我。房东说,把它割了狗会更健康,长大的肉好吃。哦,原来这样!这个「老行当」街上早已没有了。

旧时,我到过尚仁路(解放路)的民乐园、游艺市场,南院门街,在那里都有「卖唱」的生意。年轻俏丽的女子,在一俩个人拉着胡琴,敲着梆就唱起来,有的小调动听,围观的都会给钱。我常见一个老人带着一个白嫩丰润的小姑娘,在小南门城门洞里卖唱。老人娴熟自如的伴奏着,小姑娘着深沉甜润的唱着,赚钱为生。如今有了歌厅,街口卖唱的已不存在了。我想,这个小姑娘如健在,也己八九十岁了。

以前有街头卖艺,现在成为时尚的休闲形式(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从前,老西安街头有卖兴平杏仁眼药、狗皮膏药的,有农民挑担卖余粮的、民间过年卖「香炉蜡台」、「卖灶糖」的……。也早已无声无息了。这些「老行当」都有苦和甜,多半是穷人们为了生活自谋的职业。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或多或少它留给老西安人的都是一些悲辛的回忆。

文/崔志祥(已故)老吴闲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