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移情行为的心理秘密

2024-06-29文化

人们大多会发生移情行为,或者说人人都会发生移情行为。既然移情行为这么普遍,那么移情本身一定蕴藏了心理秘密。

小孩子在认知客观世界的时候,会产生移情效应。他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去,会认为客观事物和自己一样,也会哭会闹,感觉到疼痛,甚至会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他们照顾小猫小狗的时候,会像照顾自己的宝贝一样。小猫小狗摔跤之后,他们会认为小猫小狗很疼,甚至要为小猫小狗包扎伤口。而当他们看到了打架的场面会感觉惊心动魄,甚至会为受伤的人感觉难受,感觉疼痛。其实小猫小狗摔倒了,不一定疼,在打架过程中受伤的人当时也不一定感觉到疼痛。只是小孩子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注到外界事物中去,才会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小猫、小狗的情感,代替他人的情感。

有孩子看到羊吃草吃得那么起劲儿,就觉得青草一定香甜可口,于是他们也拿起青草来吃,只吃一口就吐掉了。青草又苦又涩,并不是孩子们喜欢吃的。而羊喜欢吃青草,只因为羊的味觉器官和人的味觉器官不一样,消化器官也不一样。孩子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羊的身上去,认为羊喜欢什么自己就喜欢什么,羊能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其实,羊吃草只是一种生理本能,并不一定吃得很香甜,只是孩子们认为羊吃得香甜可口罢了。从孩子的认知可以看到成人的认知,可以了解移情的心理秘密。

不仅孩子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外界事物中去,而且成人也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外界的事物中去。一个大人听别的大人叙述悲伤的事,会不由自主地陪着流泪,其实只是调动了自己的情感,认为是那么回事,而真实的事情是什么样的,他并不知道。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他人身上,仿佛跟着他人叙述的故事经历了一番,但这种经历只是精神世界内的主观经历,而并非客观经历,甚至人和人的主观经历都不一样,就好像很多人听了同样一个故事,产生了不同的联想和想象一样,并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人读同样一部小说会产生不同的感触,产生不同的情感,甚至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评论。因为人的生长环境不同,遭遇不同,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阅读经验也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读同样一部小说,当然会产生不同的感触了。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人们在读同样一部小说的时候,会产生移情行为,把自己代入到小说中,化身为小说中某一个人物,一起来经历主观化的精神历程。虽然这种移情因为人的不同而不同,但移情产生的心理根源却是一致的。

人在小孩子的时候,意识好像一张白纸,接受外界刺激之后,就好像在白纸上刻下了很多印痕,这些印痕就是认知世界的经验。也就是说,人的意识相当于一面镜子,会映照周围的环境,甚至映照大千世界。也可以这样说,人认识到的世界是高度主观化的世界,是精神关照下的世界,也是人类认识的镜像。世界有什么人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或者说人的意识有什么,世界就会有什么。人们经常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事物,而有意忽略不喜欢看到的事物,意识进行了有意选择,而这种选择是不自觉的行为,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行为。当人们认识世界的时候,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去,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以主观化的情感来关照整个世界,于是就产生了很强烈的移情效应。

操控情感的是意识,而意识的深层是潜意识。潜意识会操控人们,只看到喜欢看到的事物,还要产生普遍的移情效应。正是因为有了移情效应,人类看到的世界才会高度主观化,才会带有人的主观精神关照,才会具备情感,具备人情味,才会丰富多彩。不然世界只是保持冷冰冰的样子,人们保持高度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会把世界看作人间地狱。正因为有了移情效应,才有了亲情、友情、爱情,才有了人类最温暖的情感。倘若人类不会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外界事物中去,那么人类始终都是自私的,甚至变成了妖魔鬼怪。以自己的情感去揣摩别人的情感,以自己的感触来代替别人的感触,虽然有些主观化,有一些感性思维的特点,甚至与事实不符,但人就是这样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并不能被完全否定。在认识中,人类的情感逐渐丰富,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也逐渐接近全面的认识,但前提是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而不能只是自恋或自大。

在人类世界里,移情效应比较普遍,而且容易让人产生很丰富的情感。小孩子把动物植物看成是人,是一种移情效应,成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要以天下为己任,也算是一种强烈的移情效应。感受他人的悲欢离合是一种移情效应,评价他人,评价身边的其他事物,也是一种主观化的移情效应。因为人不可能完全认知世界,也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以自己的经验去揣测周围的事物,本身就是移情效应的体现。客观地说,人类并不能摆脱移情效应,也不能变得毫无情感,但保持一定的理性还是必要的。

认识到移情的心理秘密,就知道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也知道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备哪些局限性,当然也就变得理性起来,不会再那么主观化,自恋自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虚心使人进步,并不过时,反而拥有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