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浙江中考语文守正创新,题目新颖,更像一场妙趣横生的社会实践

2024-06-24文化

浙江各地的语文中考守正创新,题目新颖,更像是一场妙趣横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温州的语文中考试题为例简析一下,会给学生、家长、老师以不少启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而要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精学文言课文,打好文言基础,这是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基础。

温州2023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共分四大块:

第一块是学生打卡活动(38分);

第二块是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23分);

第三块是探索主题学习活动(24分);

第四块是参加写作活动(60分)。

四块共计145分,再加上5分书写分,总分150分。

除了第四块的写作保持了常规风格,其他三个板块简直跟社会活动是一模一样的,学生就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完成了对语文基础上知识的测试。

这样的题目不只是增加了考试的新颖感、轻松度,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与能力的提升。

先来看看 第一块是怎么打卡 的吧。

题目是这样设计的:温州「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是中国首个集戏曲文化、游园体验为一体的戏曲生活市集,定期推出系列文化活动,请你作为戏曲推广人,与同学一起去打卡(38分)。

首先在 「打卡戏文大道」打卡 ,就是看戏文,然后请同学们联想类似的名句。题目如下:

1.戏文: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 答题: 「日光弹指过」让人想起【论语】中孔子的感慨:,。

2.戏文: 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答题: 「人月双清」使人想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的美好祝愿。

3.戏文: 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答题: 这一意象,让人想起:,两句。

这里巧妙地把古代诗歌背诵默写的内容引了出来,题型是混合型的,把理解默写与情境默写结合起来,答题时,既要理解戏文的内容,又要弄懂所给的情境。1、2题给了范围的限制,即给了篇名,而3题只是给了内容与情境,关键点是「雁」,由此可以想到课文中学过的写到雁的诗篇,大家都知道「鸿雁传书」,可知戏文中说的「雁断」就是「音信断」,下文也有「音书要寄」的提示。那么,表示「雁断」即音信难以传达的诗句就会流露出来了,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经常考到,不仅要会背诵,还要充分理解其含义,否则,即使能够背出来,如果不解其意,也难以下笔答题。此题还有一个适合的答案,就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的也是音信难达的意思。

要准确默写,平时就要做到两点: 其一是对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都能够熟背出来;其二是对熟背的诗句要理解内容。 如果光会背诵,但不知道含义,那就无法准确选择相应的句子。这就给同学们一个重要启示: 学习古诗文、文言文章,一定要以熟读理解为基础,熟读了,才容易理解,在理解基础上熟读,达到熟读成诵,那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光会背而不解其意,那是没有用的。

上题的答案如下: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接着是 「打卡主题市集」 。此题创意性、趣味性很强。学生对于创意商品有点困惑:手机壳上的张飞、林冲扮相截然不同(题目提供了扮相不同的商品图案),为什么呢?要求结合名著,推测扮相不同的原因。

这个题目是 考古典小说名著 的,一般来说古典名著离不开四大名著,温州今年考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答好这一题,就必须知晓其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答题时,主要是把二人的不同性格说清楚,【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与【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名著中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重要人物,张飞是具有鲁莽的性格,而林冲是个逆来顺受的人物。同时,还要对能够表现他们的性格的主要情节略说一二,以证其性格特点。

下一个打卡地是「九山戏台」。在此观赏【琵琶记】经典选段,要求体会赵五娘的心境,然后做题,就是「与同学分享 体会赵五娘心境的 过程」。注意:这是让你分享你自己的「过程」的,也就是在欣赏这段唱词时,你的心情是如何随着赵五娘的心境而变化的,把这个「过程」写出来,而不是只写赵五娘的心境。这里给了一段戏文,是选自【元本琵琶记校注】。戏曲文字也是古代白话,不算难懂,唱词就略了。

较难的是下一个打卡地—— 「打卡高明亭」

这是考查文言文的。 这里给了两段文言文,与【琵琶记】的作者高明相关。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置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旌之。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为王四云耳。元人呼牛为「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进上,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于是捕王四,置之极刑。(选自【留青日札】)

这里考了重点实词,涉及两个

一个是「卓乎不可 已」中的「及」;另一个是「尝 此戏」中的「奇」。

这里的「及」是动词,在课本中是多次出现的,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多次出现「徐公何能及君也」,意思就是 「比得上、赶得上」

「奇」一般是「奇怪、惊奇」的意思,这里是活用为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叫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对……感到惊奇」。

还有一个点是 断句 ,就是给「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断句,只能断两处。第一句是判断句,用「乃」表示,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到「属」。「之属」是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的用法,课本中有「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两处,应该是充分理解其含义的,就是指「之类」的意思,其后应该断句。题中的「珍羞之属」,意思是「美味佳肴之类」。下一个显然是断为「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因为「亦」前是可以停顿的。

此外还有对于内容的理解,属于古文的阅读理解。这里从略

第二块是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 ,给了【鲲鹏记】的文章,其中有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有对鲲鹏内容的梳理,也考到了课文中古诗文的内容。我把答案一并附上,供大家参考,熟知题型,特别是对于归类梳理这种学习方法,要上心在意,以后可以尝试去做,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时,做好归类整理,有助于理解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归类能力、思维能力。

题目及答案如下: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成语: 扶摇而上

要求作答的是划线部分的默写。

第三块是学校举行探索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其中涉及资料卡片、资料夹、思维导图等知识点。(略)

第四块是请你参加写作活动,就是写作文 。(略)

从温州中考试题来看,语文试题更加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当中,在文化活动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掌握情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需要积累的知识点是丰富多样的,多姿多彩的,要全面吸取,不可有偏向,不管是现代文阅读理解,还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都是同样重要的,千万不要在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划线,一定要把现代文的学习与文言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它们是语文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上述题目设计中,可以看出二者的融合,体现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方针」,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还有一个趋势也当注意,就是把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活动之中,也就是考题中更多涉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趋势,比如宁波今年考的是「寻踪美丽宁波,领略甬城文化」研学活动。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语文学习当中,重视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地的人文名胜、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典籍等,都要有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