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赵孟頫被骂「二臣」,书法被讽刺有「俗气」「奴气」,果真如此吗

2024-02-19文化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有很多,如果把他们比作一条星河,其中王羲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绝对是最亮的几颗。但是,与「二王」、颜柳相比,赵孟頫饱受争议,世人对他的讥讽谩骂至今不绝于耳。

与他同级别、同水平的书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评价如此割裂,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我们要先从他的出身说起。关于其生卒年、籍贯等信息毋庸多言,网上一查便知,真正敏感之处是其出身,他是赵宋皇室后裔,正儿八经的赵匡胤子孙,且有族谱可查。

但他出生时大宋已然岌岌可危,北方蒙古军队南下,朝廷招架不住,最终于1279年彻底灭亡,这一年赵孟頫26岁,正值大好年华。他也想像钱选、郑思肖等人那般隐居山林、绝意仕途,但最终在生母丘氏「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的劝告下,他还是决定出仕元朝。

这一决定也注定了他要遭受世人非议了,受儒家价值观影响,「忠臣不事二主」,更何况还是皇族之后,因此他被讥讽为「二臣」,不少网友甚至骂他是「汉奸」。他的字也因此被讥讽为「奴书」,清代才子纪晓岚就说「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故不谐于物论」。

而明末傅山也是站在这一立场上指出其书「俗而无骨」,并专门用「宁丑毋媚」来对抗他。我们要承认,南宋的灭亡与赵孟頫无关,他难以阻挡历史的进程,他有着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点,南宋的汉人、明代的汉人,难道都要为本朝殉葬才称得上「有气节」吗?

至于赵孟頫书法中所谓的「俗气」「奴气」,就要分开来看了,如果是以人品气节为标准,那么所谓的「俗」「奴」论其实站不住脚。但如果站在书法角度,也有一定道理。赵孟頫是将书法的美感与实用性结合的最完美的书家。

他一生临摹古帖,尤其是复兴魏晋、发扬「二王」,他的楷书深受王献之、智永、钟绍京、姜夔等人影响,而行书、草书则是以「二王」一派名家为师,不论是其早年学智永、赵构,中年学米芾还是晚年学陆柬之、李邕,始终不离「二王」根基。

但他对王羲之父子笔法进行了一定的精简,诸如转笔、衄挫等小技巧进行了简化,书写性更强,也更适合初学者,但也出现了拘谨之态,正如学界评价他「出古而不能出古」,赵孟頫的「俗」并不是寻常人理解的「俗气」「低俗」,而是开创不足。

总的来说,赵孟頫一生多数时候背负心理负担,缺乏魏晋唐宋名士文人的洒脱,这也是他的字不够洒脱恣肆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客观公正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既不能过分贬低,也不要过分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