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多少人,走过那「桥」

2024-06-08文化

世间有水,便有了摆渡船,从此岸到彼岸。动态的船延伸了人的智慧,因而,静态的桥构建了心中的企望。在无限制的畅通中,桥,达成了心中的意愿。走过去,佳人在彼。走过去,别有一番风景。阳光下,亲或友在桥的那一端恭迎;星月下,她或他在桥的那一侧守望、等待。

桥的那一端,有一方蓝图,存在着美好,安放着心中的惦念,那边的风景与人,成了心中的憧憬,成了走上桥去的原动力。

有多少人走过这桥,有多少桥连接着美好,答案,只能在每个人的心中。

人生要走过无数的桥,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高考,便是一座无形的桥。桥的那一端,是更美好的精神家园。

多少年,多少人,挤上这桥,纷拥而挤,摩肩而挤,挤的昏昏沉沉挤的千辛万苦,自然,还有挤不过的,还有落荒而逃者,更有挤入水中者。

世间有万象,独此象最牵人心。泱泱古国传承文明,科举已废,然而选拔人才,依然需要。

作为一种选拔优秀人才的机制,这,无可厚非。然传承古文明的国人,潜意识中固有的因循,让此桥香火鼎盛。学而优则仕。此桥为铺垫人生金光之道之要冲,故尔社会群体意识也在根本上在桥这边摇旗呐喊,为走上桥者,擂鼓助威,添油蓄火。

选拔人才,无非是为这些人才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一个机会。而没有卷入的人,则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

即便这些走过桥的幸运者,他们,人生的理想也仅仅是多了一张扉页。而主页上的更精彩的内容,还更遥远,更漫长。

围墙内的生活书籍中的理论,无论怎么说,都还没有经过实践这一环节。犹如温室中的蔬菜,它的生命生长元素都是保护性地给予的。而自然而长的蔬菜,也许在与风雨阳光的拼接中,少了某一元素,而后的继续生长,则要靠自身的生命力了。

理论,终究要转化为生产力,无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否则,只能是纸上的美谈。

因而,挤过桥去,再丰富、深化自己的精神营养,当是好事。然这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人生的一个点而已。

人类社会的广博性与日新月异的变更性,注定我们一生都该不断学习不断求知。而不仅仅在知识的圣殿中遨游一番。

知与行的关系,从古至今,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在探求,思索。

仅仅有知,或仅仅践于行,都是片面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在行中知,行,在知中行。行,丰富了知。知,再施于行。

因而,我们的读书,我们的求学,应该是一辈子的,终生的。而不仅仅满足于能挤过那座桥。「朝闻道,夕死可乎」,我们的先人,在生命行将消逝的时候,还不忘「闻道」,这种求知的精神,应贯于我们的一生。

社会及传统舆论,更不应该为这一点事儿推波助澜。

遥想几十年前的那阵子,哪有那么多人等在考场外,那么多车保驾护航,这是在根本上为高考助燃。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方才脱险,归入阵营。

路漫漫其修而远,这一关此一桥,过与不过,都要像关云长那样,前方,尚有千里之遥。

千难万险,这,只是,人生的开始。

(文中图片源自 @云闲的视界

2024.6.7张亚雄于江苏·丹阳·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