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人类欲望之谜:夏娃之错?欲望是人自始至终要面对的难题吗?

2024-02-15文化

注:本文资料源自互联网,没有任何不良引导之意,请甄别。

人的欲望为何如此深不可测,难以满足?

虎豹纵然凶残,但饱腹即止,狼财尽管凶猛,只为果腹。

然而人却不同,似乎欲望无边无际。

在古代人们为了食物,如今为了财富,欲望就像那无底的深渊,永远填不满!

一箪食,一瓢饮已不足以满足,上要求其雅,下还要求其精。甚至不残杀暴虐,破坏自然平衡。

食物足够后,还有生理需要,还有精神需求——欲望永无止境。

所以有人说,能看穿人的欲望,就能看懂人类本身所有的奥秘。

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的欲望在主宰吗?【旧约】认为欲望与生俱来

欲望的来源可以解释清楚吗?这是一个被探讨了很久的问题。

[心] 有人认为欲望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一切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心] 也有些人认为欲望是由社会和文化造就的,比如广告、媒体、社交圈子等。

不过,要完全解释清楚欲望的来源可能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欲望都是独特的,仿佛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中东传统文化里,人的欲望被视为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而且它们可能受到罪恶的影响而扭曲。

比如在耶稣跟随者眼里,人无限制的欲望可能引发贪婪、嫉妒、愤怒等负面能量的产生。

为此,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虔诚的信仰,祈祷和忏悔等行为来控制欲望,平息内心,以追求更圣洁的生活。

故事 :照【创世纪】的描述,最初,人神和谐共处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的人类纯真无瑕,毫无私心。

亚当和夏娃(男人和女人)在上帝特地为他们所建造的伊甸园里生活,园里有两棵树:「生命之树」和「智慧之树」(又叫分别善恶树)。

顾名思义, 生命之树象征着生命,祝福和丰饶 ,体现了人类的生命力 ,繁衍和上天的恩赐。

智慧之树则有知识、分辨力和自由的寓意。

不过据书中记载,上帝禁止他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实!而除了智慧树之外的其他所有树上的果实都可以吃。

看来无所不能的上帝当时给了男人和女人两条路:

拒绝智慧之果,保留初始的纯洁与上帝和谐相处。接受智慧之果,从此掉入分辨罪恶良善的轮回中。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亚当和夏娃选择了第二条路。

在【创世纪】中,一条蛇引诱女人去吃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蛇是如此说的:「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当亚当和夏娃没能抵挡住蛇的诱惑,违背了命令,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时,他们的纯洁状态从此被打破了。

这导致他们被驱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人世间的苦难和生死轮回,当然同时也失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的权利。

蛇在中东的传统文化里,就是欲望的化身,当然同时具有邪恶,黑暗等含义。

在这个神奇的故事里,每一人或每一种事物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夏娃在蛇的蛊惑下偷吃了禁果,言外之意就是这个女人没能控制住欲望,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得到了所谓的智慧,却失去了纯洁。

夏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暂时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却影响了整个人类!

故事虽然梦幻,细思却让人胆战心惊!原来欲望才是所有罪恶的源头。

故事 :在【创世纪】中另外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人类的数量逐渐增加后,他们试图建造一座直通天庭的塔,即巴别塔。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人建造高塔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名誉和权力。然而,上帝对此感到不悦,于是变乱了他们的语言,并让他们分散居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一个人的欲望能改变他的行事方式,一群人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就非常巨大了。当这种欲望成为常态,就是人类灾祸的开始——战争,暴力,犯罪,掠夺,歧视,侵略。

欲望是一个复杂的主题。适度的欲望可以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过度的欲望可能导致贪婪、嫉妒、愤怒等罪恶。

所以,节制欲望和寻求内心的平衡就显得甚为紧要了。

欲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解释的概念

欲望产生的源头着实令人头痛,现代科学也只能试图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心]心理学家认为,欲望可以看作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 它包括人们对食物、水、睡眠等这些基本需求的感受,以及对爱情、友谊、尊重等社会需求的追求。

他们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欲望的形成、满足和影响,希望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心]生物学家从进化的角度看待欲望, 他们认为,欲望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满足欲望,生物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例如,食物、性和安全感有助于生物本身获取能量,从而实现繁殖后代,以及避免危险。

[心]另外哲学家们从伦理、美学等方面探讨欲望 ;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是欲望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而经济学家更多地将欲望与需求联系起来。

这些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却没能道出欲望产生的终极缘由。

所以欲望被看作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可是这些解释真的能说服你吗?每天在各种欲望驱使下生活的人们对于欲望到底怎么来的,真的有过深度的思考吗?

但是要看懂人类,却必须面对人的欲望!

因此人的欲望也是各类宗教研究的重大课题,因为人无穷的欲望正是这些追随者要面对的最大敌人。

释迦牟尼就说过,欲望是人的痛苦之源,因为欲望永不满足。

老子也认为欲望会带来喜悦和痛苦,关键看你如何平衡两者。

孔子描述更具体:欲望是人之本性,正犹如河中之水。水适可灌溉农田,过多则造成水灾;欲望应有所节制,以免带来灾难。

当然,也有人认为欲望是洪水猛兽,. 「欲望必须服从于智慧,否则它会成为毁灭的力量。」

佛家视欲望为修炼的最大阻碍,要摒弃

在如何对待人的欲望这件事情上,最严厉的莫过于佛家的理念了。

在佛家中,欲望被认为是造成痛苦和轮回的根本原因。

他们认为,人们就是因为欲望而陷入无尽的痛苦循环,因此需要通过修行来消除欲望

佛家强调克制欲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境界。

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就是人与欲望争斗的历程!

故事 :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他的父亲是释迦国的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优渥的环境里。

他的诞生故事颇神奇,在出生后立即就站立了起来,并且朝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莲花。

释迦牟尼的童年在王宫度过,那是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

他离开王宫时29岁,体会到人世间的痛苦与苦难,深受触动。这使他下定决心要寻找生命的真谛。于是,他放弃了王子的地位,出家修行。

在长达六年的修行生涯里,释迦牟尼尝试过极端的苦行,试图通过肉体的折磨来找到真理。然而,他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让自己解脱。

他转而寻求其他的修炼方式,主要通过冥想和禅定来追寻智慧。

在35岁时,释迦牟尼终于在菩提树下开悟,他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获得了无上的智慧。从此,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向世人传授他证悟的真理。

释迦牟尼教导人们要遵循「四圣谛」:苦、集、灭、道,以脱离轮回之苦。而在80岁时,他进入了涅槃,结束了他的一生。

释迦牟尼追求真理的道路其实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不是与别人,而是与人的欲望。

[彩虹]所以佛家中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戒,旨在控制欲望,尤其是对感官享受的渴望。

[彩虹]有通过观照和冥想来认识自我和生活的禅修,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减少对欲望的执着。

而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苦」指的是生活中的各种痛苦和苦难,而这些苦难主要源于欲望。要摆脱痛苦,就需要认识到欲望的作用,并尝试控制它们。

[彩虹]所以他们提倡的因果循环,其实就是欲望和行为产生相应的结果。过度放纵欲望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他们将贪、瞋、痴视为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也是导致痛苦的主要原因。

实质上,贪欲指对世间事物的过度渴望,这种欲望可能导致无穷尽的追逐,从而产生痛苦。

由此可以看出,佛家把人的欲望以及欲望所带来满足的痴迷看作人能提升的最大阻碍!

一些佛学经典中记载,释迦牟尼面对各种诱惑时,是如何以坚定的意志和智慧,成功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心路历程!

可见在佛家中,欲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佛家鼓励追随者通过冥想、禅修和遵守道德规范来认识并控制欲望,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觉悟。

道家视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要道法自然

相对于佛家,道家对人的欲望持相对积极的态度。道家认为,欲望是人的自然本性,适度的欲望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过度的欲望可能导致贪婪和罪恶,因此,道家强调节制欲望,寻求内心的平衡。

[彩虹]所以他们主张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在他们看来,欲望既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应当受到自然的约束。

过度的欲望可能会破坏自然的平衡,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彩虹]同时他们引入了阴阳五行的概念,很好地说明道家的平衡原理。五行(金、木、水、火、土)代表着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而阴阳的平衡则是这五种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

道家认为欲望与阴阳五行密切相关,需要保持平衡,以免造成阴阳失调。

过度欲望可能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衡,进而影响健康。

[彩虹]道家提倡戒酒、戒荤、戒淫,以保持身体的纯净和心灵的平静。试图通过这些戒律,摆脱欲望对他们的控制。

[彩虹]道家内丹修炼也想达到同样的目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这包括调节饮食、锻炼、呼吸和冥想等方面,以保持生命的活力。

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庄子,在【逍遥游】中,通篇强调了人要超越世俗欲望,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黄帝阴符经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这说明了在人间生命中,总是存在着对立面之,包括了欲望与节制,生与死等等重大的人生课题。

道家哲学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道家修习者们认为,人的欲望会造成对道的偏离。

所以鼓励追随者要通过修道、冥想等方式回归道的本原,以摆脱欲望的束缚。

可见,道家视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必须要面对的,但也需要受到节制,以便实现身心的和谐、健康的生活以及精神上的觉悟。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认为,欲望过于强烈会导致罪恶、祸患和过错。因此,他主张克制欲望,懂得知足,以避免人生遭遇困境。

「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些表明,在道家理念里,欲望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结语

过度追求感官欲望会使人迷失方向,甚至导致道德败坏。

所以老子在几千前就提出了,克制欲望,返璞归真的主张,以求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化越来越丰富,也导致许多人沉醉于感官享受,忘记了内在的精神追求。

到底什么能帮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呢?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是被欲望所驱使。

至于这个「本质规律」又是什么?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是你,选择相信老子的道,还是佛家的佛,或者其他?

如果都不是,你又会怎样面对自己的欲望呢?

欲望是一种永恒的困惑,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佛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