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一年所见塔幢|望塔芊芊,暂放尘心游物外。

2024-02-04文化

「望林抟抟,望塔芊芊,望刹脊脊。青望麦朝,黄望稻晚,皛望潦夏,绿望柳春。望九门双阙,如日月晕,如日月光。」

——刘侗【帝京景物略】

灵岩山石幢。 苏州灵岩山百步阶畔有石幢,不详其时代。民国【灵岩山志】称:「沿称为智积菩萨衣钵纪念塔,又称为无际塔、圆照禅师塔,未知孰是,上部久圮,拟重修之」。

▲ 清末旧影,图源:网络

从志书可知,旧时塔幢不分,此幢原已缺上部,现已增筑幢帽。幢座和幢身纹饰精美。

灵岩山寺多宝佛塔。 位于灵岩山寺大雄宝殿东侧,南宋绍兴年间重建,七层八面楼阁式塔,塔身砖砌,木构扶梯、腰檐和回廊毁于火,1989年全面修复。

▲ 上世纪三四十代明信片

多宝佛塔南宋时的铁铸塔刹历劫犹存,可见当时形制。

无量寿幢。 灵岩山寺有西园,即吴王馆娃宫遗址花园,园内有玩花池,池中有石幢一座,民国三十六年为庆祝雷显之居士五秩双庆而建,雷显之为老字号雷允上当时的掌舵人。

慈云寺塔。 塔位于苏州震泽古镇禹迹桥畔,始建于宋,明万历时重修,砖身木檐楼阁式,六面五层,可惜遇到维修。

塔口庵经幢。 经幢立于漳州芗城区大同路与和平巷交汇处,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明末。幢基用唐代遗存石构件,其上幢身幢顶层层垒叠。此经幢前有巨大榕树覆盖,后有塔口庵为衬,风貌别具一格。

大安寺塔。 位于义乌市绣湖公园内,六面五级砖身木檐楼阁式,北宋大观四年(1110)建,明永乐年间重修。腰檐与平座栏杆、塔刹已毁,但仍可见原有木构残存。

▲ 上世纪初德国人恩斯特柏石曼拍摄

崇教兴福寺塔。 此塔为常熟标志,始建于南宋末年,历代多次大修,俗称「方塔」,九级四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二层以上开壸门,设直棂窗,施腰檐,檐角起翘,顶层为盔形顶。全塔峭削峻拔,屹立于湖山之间。到访时正值方塔园玉兰花开,古塔辉映,景致绝佳。

宋经幢残件。 常熟方塔园内散落一些宋代经幢石刻残件,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慧日寺等寺庙遗址处征集而来,其中一件残幢雕琢精湛,颇有韵味。

上方山楞伽塔。 塔在苏州城郊上方山顶,七级八面,仿木楼阁式砖塔。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建,明万历间毁于雷火,崇祯九年(1636)再次兴修,虽经历代修缮,结构仍保持宋代风貌。

永祚寺双塔。 双塔为太原古城标志,宣文佛塔居西北,文峰塔居东南,分别建成于1612年和1599年,双塔均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度相仿,近五十五米。永祚寺双塔是全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最完善、规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组。详细可见文章:太原永祚寺|无梁有殿,尊宿尚留双塔在。

▲ 延庆寺老照片,图源:爱塔传奇

延庆寺北宋经幢。 延庆寺位于山西五台县城阳白乡善文村,寺内存一座金代大殿,另有一北宋景祐二年(1035)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从旧影看,原幢还比较完整,后被盗,高大的经幢仅余下方一截幢身。

法隆寺经幢。 经幢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金钱寺街内,唐大中十一年(857)镌立。幢基为两层须弥座,其上为平座,雕勾栏望柱;平座之上置幢身,遍刻经文和建幢记;幢身之上置宝盖连珠、仰莲、平座勾栏、短柱、华盖、磐石等,宝珠塔刹已失。

湖镇舍利塔。 秀美宋塔一座,位于浙江龙游县湖镇下街舍利寺院内,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塔高二十七米有余,逐层收分,特显其修长,玲珑俊巧,轻灵秀丽。详细可见文章:湖镇舍利塔|溪籁无声,塔铃空有语凌云。

梅城南峰塔。 塔在浙江建德梅城镇南高峰上,始建于宋代,历代毁修,明嘉靖时重建,八面七级密檐式塔砖塔,塔内有梯,系夹道,单线,分层,逐层盘旋而上,可达第七层。登塔可眺望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汇合,风景绝佳。

长庆寺塔。 塔位于黄山市歙县练江南岸的西干披云峰麓,此处原本佛刹林立,如今仅余宋塔一座。密檐式实心七级方塔,砖石结构,塔体平面近方形,各面均有彩绘残留,惜塔院不开门,只能隔墙远观。

岩寺文峰塔。 此塔位于歙县岩寺镇北郊,西临丰乐河,建于明嘉靖时,塔七层八面,历朝咸有修葺,清末塔檐被焚,民国初塔顶遭雷击倒坍,现已重修。塔东有凤山台,与塔同时所建,以衬塔景,今仍存。

妙应寺白塔。 白塔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尼泊尔人阿尼哥设计建造于元至元八年(1271),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拜访时妙应寺未开,只能从巷弄中领略大塔之美。

广胜寺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初建于北周,多次重建,现存琉璃宝塔于正德十年(1515)动工,讫嘉靖六年(1527)落成,庄严伟丽,雄峙太岳。明天启初年,又在底层增建了回廊,形制就此定格。其后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均有修葺。

金顶琉璃塔。 宝塔在临汾闹市区铁佛寺内,砖石仿木结构,共六级。塔内底层为方形空室,当心置铁佛头一尊。宝塔造型奇特,第一层至第五层为方形,第六层变身为八角形,其结构除底层中空外,二层以上皆为实体,外墙镶嵌诸佛和佛传故事琉璃图案。

海会寺双塔。 双塔一高一低,前院较低一座为五代建、宋代改修的六角十级、高近30米的砖砌空心舍利塔,因塔外砖壁布满佛龛,当地人也称千佛塔。可惜佛龛中的千尊佛像悉数遭人毁坏。

后院高塔为空心琉璃舍利塔,也称如来塔。八角十三级,高五十余米。此塔最妙之处,在于第十层塔身向外支出半米而成的悬空楼阁,栏杆采用全釉琉璃,望柱上矗立绿色琉璃柱,塔壁嵌有琉璃壁画,两侧檐柱琉璃盘龙,设计精巧,装饰华美,可称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此塔目前仍可登顶,在琉璃阁内一览海会寺风光。

青莲寺舍利塔。 塔位于晋城青莲寺下院,建于明万历年间,通高二十五米,塔下设有青石雕砌的八角形须弥座,中为覆钵式塔身,上有十三相轮,通体砖砌。

洪山无影塔。 塔在武汉洪山公园内,南宋咸淳六年(1270)建,仿木结构楼阁式八角七级石塔,各级皆镌佛像,多残损。

隋舍利塔。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后上方百余米处,名为「隋舍利塔」,其实为民国初年故址复建。正方形,塔基须弥座,中间四角作蕉叶状,顶端为僧帽宝顶,宝刹相轮五重,顶尖圆盖,象征圆光。

胜像宝塔。 位于武汉蛇山黄鹤楼公园内,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原与黄鹤楼同时耸立在黄鹄山上,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上。宝塔外石内砖砌筑,石砌为主。塔基十字折角形须弥座,塔身为素洁的覆钵体,塔刹基座也为须弥座,刹身相轮十三层,上刻莲瓣承托石刻宝盖,刹顶为铁制宝瓶。

狼山支云塔。 支云塔位于狼山之巅,建造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历代重修。塔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朱漆雕栏,腰檐成翘形,上覆以金色琉璃瓦,秀出山林中。

幻公塔。 幻公塔在狼山登山道旁,七级四面实心砖塔,明嘉靖年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所建。

定光塔。 位于此即俗称的福州白塔,唐末初建,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白塔七层八角砖砌,外表素面,涂上白灰,顶上葫芦状塔刹。

千佛陶塔。 福州鼓山涌泉寺山门前,一对陶塔耸立在两侧。东边一座为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为贤劫千佛宝塔。塔高约七米,八角九层,系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呈棕褐色,塔檐塑有僧人、武将,悬陶铃,塔身塑佛像千余尊。这两座千佛塔建于宋元丰五年(1082),宋塔中之佳作。

武威塔。 位于福州于山戚公祠西侧。塔为七层八角实心,花岗岩构筑。此塔始建年代不详,是从别处移来于山,2006年于山管委会将散落的石塔构件重新配补修复,重立于戚公祠西侧,用于纪念戚继光诞辰480年。

开元寺石塔。 此塔已不在如今的福州开元寺内,而在附近居民院中。塔高约七米,七层八角,层层收分,每层雕有坐佛,石塔腐蚀风化严重,据考证应为宋时遗存。

罗星塔。 石塔矗立于马尾港罗星山上,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也是海上重要航标之一。初建于宋,明天启年间重建。塔为空心石塔,七层八角,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

崇妙保圣坚牢塔。 坐落在福州乌山之东麓,福州人更多是称它作乌塔。塔七层八角楼阁式,由五代时期闽王王延曦(941年)在唐无垢净光塔的遗址上修建,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五代时期楼阁式石塔。也是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