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三遍【枕上诗词】后令人醍醐灌:当我们谈论唐诗时我们在谈什么

2024-02-02文化

网上有这样一个提问:

诗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高赞的回答是: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些诗句,以诗言志,以景托情,透过它们,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曲折波澜的一生,也是他们在命运沉浮里的绝美注脚。

而这一本【枕上诗词·唐诗里的岁月山河】,透过28位唐朝有名的诗人,让我们更了解他们,也带领我们穿越唐朝那段远去的岁月。

省而不疚,是诗里的放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寒风刺骨的冬日,天地皆白,远处的江面上泊着一叶孤舟,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心无旁鹜地持竿垂钓。

这位老翁正是柳宗元,他的这首【江雪】,化千古之寂寥,写尽了世间无尽的孤独。

柳宗元出生于长安一个没落的门阀士族,他家祖上世代为官,他的八世祖和六世祖,皆为朝中大吏。

可到了柳宗元出生,家族没落,他的曾祖和祖父只做到县一类的小官,父亲柳镇官阶更低。

柳宗元13岁时,应崔中丞的邀请,代为写了一篇【贺平李怀光表】。

此文一出,13岁的少年才俊,一时传为了美谈。

二十一岁时,柳宗元高中进士。

九年之后,他从贤殿书院正字,到蓝田县尉,再到官拜礼部员外郎,一时风光无限。

可 「永贞革新」失败,而立之年,他被贬谪永州。

居无定所,穷困潦倒,他写到「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

更不幸的是到永州半年后,陪他颠沛流离半生的母亲,因水土不服,缺医少药而病逝。

13年前父亲去世,7年前妻子去世,再到母亲的离去,柳宗元接连痛失至亲。

在永州的第5年,他10岁的女儿和娘再次离世。

天地苍茫间,孑然一身,那个寒冷的冬天,柳宗元的孤寂和痛苦直抵心扉。

多年后,历经飘零的柳宗元,寻了一处僻静处,远离人群,山林为伴,他写到「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在永州的十年里,因为山水、民情,柳宗元写下了名动后世的「永州八记」,让一方的山水,因他而传颂千古。

他虽短暂被赦回,但在一月游后,因刘禹锡的诗词,他又被贬到了更遥远荒凉的柳州。

这一次,他却早已看淡世事,在到柳州的第二个月,修复孔庙,兴建学堂,释放奴婢,改革陋习,他让一方百姓,因他而生活无忧。

论语中说: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逝,终年四十七岁,那纸赦令抵达时,他早已魂归厚土。

可看透了时局,在地方上愿意为百姓谋福祉的他,早已在自省中将一切看的云淡风清。

若所行之事都发自内心,又无愧于心,便可早早将一切放下,人生的魔障困不住一个能自解的人。

豪情不灭,是诗里的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大笔一挥写下这首诗时,刘禹锡已人到中年,历经贬谪的他,豪情不减,尤为可贵。

刘禹锡的母亲因得梦大禹赐子,便给儿子取名「禹锡」,又取字「梦得」。

他九岁时,师从有名诗僧皎然和灵澈。而他一到长安城,便结识了韩愈、柳宗元等人。

第二年春天放榜,他赫然榜上有名,人生的一路锦绣繁花,徐徐而来。

之后,他成为太子校书,结识了太子侍读王叔文。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中,为了除掉朝廷的弊病,他奔走在锐意革新的最前沿。

可七个月之后,早已卧床瘫痪的李诵下发禅位诏书,传位给太子李纯。

「二王、八司马」成了这场革新中最先被贬之人,刘禹锡被贬朗州。

不同与同样遭贬的柳宗元写下「千山鸟飞绝」,刘禹锡到朗州后虽有失望,但依然心怀希望。

元和九年,刘禹锡等来了诏书,走到汩罗江畔,他写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长安的繁华依旧,春景犹在,可看着官员们只知争权夺利,满心愤懑的他,在玄都观中又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经年的等待,因一首讽刺诗,再次被调离。

是他的不屑,亦是他的宁折不屈。

刘禹锡被贬谪二十三年,从意气风华,到归来人到中年,他「折太多」,但他始终又是那个不折的「刘郎」。

直到文宗登基,刘禹锡又在一个春天,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京城。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之后刘禹锡虽一度外任苏州、汝州、同州,却在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一起得以喝酒吟诗,安享晚年。

作者说:

「刘禹锡用他乐观向上鄙视苦难的性格,熬死了政敌,晚年位极人臣。」

豪情不灭,希望不死,刘禹锡在尝尽了人生的悲观离合后,安然老去。

向上生长,不被曲折世事弄丢了斗志,吹不灭的,打不翻的,永远是心里自点的明灯。

随遇而安,是诗里的洒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晚年的王维隐居在辋川别墅,兴致来了,或在山中信步而走,或寻一处流水淙淙处静坐。

这时的他,闲适自在,「随缘任性」,可这一派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模样之外,他也曾为国为民。

王维出生在河东蒲州,祖父为当时的乐官,父亲官至汾州司马,母亲出生于最显赫的「五姓女」之一,博陵望族崔氏。

王维自小对乐理、诗文、国画、佛学都有深刻的研究。

十五岁时,他因惊才绝绝,而被岐王视作入幕之宾。

之后岐王更是盛办宴会,只为把他引荐给当时最得宠的玉真公主。

王维悉心准备,以一曲琵琶,几首诗文,获得玉真公度亲睐。

二十一岁时,王维高中进士。

可就在短短的一年后,他因舞狮子案被外放,成了济州一个小小管仓库的参军。

天宝十四年的初夏,王维回到京都,意气风发的他一如往常一样进宫早朝,但等来的却是宫人四散逃离,宫里血流成溪。

不愿逃走的官员,成为了安䘵山的阶下囚。

盛名在外的王维,被一次次胁迫,他只得吃下哑药,做一时的抵抗。

但终因身边官员一个个被杀,他被迫做了安䘵山的「伪官」。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一首【凝碧池】,救了王维一命。

但一年的囚禁,辗转之间的逼迫,还有危难之际朝廷的仓皇出逃,终是寒了他的心。

往后,他选择了半隐半仕,远离尘俗。

749年,王维买下了辋川别墅,花十余年时间,精心修建,往后这里成为了他和母亲用来休憩灵魂,安放身心的美好家园。

独从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就在这样的一花一木,一山一石中,洗荡了自己的心境,也将清远空灵的山水诉诸在了他的诗歌里。

人生的长河里,事与愿违是常态,而随遇而安,随性洒脱,需要自己放得下,也需要明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王立群谈古诗词时说:

「让古诗词活在当下的语言里,也是一种让古诗词走进当代人心中的一种方式」。

这本【枕上诗词】,恰好是最好的媒介。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诗人们用自省不疚,豪情不灭,随遇而安等人生哲理,穿过了自己人生的乌云。

而在唐诗熠熠生辉的那个时代,不仅有柳宗元、刘禹锡、王维,还有写下「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的白居易,写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的「苦吟」诗人贾岛等。

我们翻着书页回望着他们,他们也用诗歌,在今朝又重新指引着我们。

作者 | 幕灯·袖枕青禾

图片 | 幕灯·摄影爱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