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内卷,你实现了阶层跨越吗?

2024-02-08文化

内卷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

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沉思录】

内卷从何而来?

内卷的本质在于「阶层跨越」。众所周知,资源的总量是固定的、社会是分阶级的、人口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上层社会想要保持稳定的数量和较强的控制力,必然会提高「入场券」的价值。当中产阶级的基数很庞大,就要争取少数」阶层跨越「名额,恰在这时候社会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生产力也处于缓慢的「量变期」,大家就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的价值,以买到那张珍贵的入场券,于是就产生了内卷。借用一位知乎网友的例子来说明:

「我2011年在刚上初中时候,当时成绩排名提升的同学会被老师表扬,名次下滑的会被批评。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的名次,都拼命学习,那么每个人的成绩都会提高。但每个人的名次还是没变,但重点高中还是只招前10名的同学,不会因此扩大招生名额。’」

所以,固定的资源、高价且少量的「入场券」、中产人口的庞大基数、跨越阶层的焦虑感、没有突破性变革的生产力和「个性意识」的隐藏促成了「内卷」。

良性竞争与内卷

很多人会问:「我努力学习错了吗?」没错,不甘心落于人后思想是符合人性的。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答案的关键在于自己对人生的目标定位。大家都知道,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所以大部分人的人生目标定位应当是过上「美好生活」。

那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美好生活?是「良田千顷、佳人在侧」?还是「高居庙堂、虎啸龙吟」?亦或是「守得园田三亩,望向南山千堆雪」?我认为在于付出代价和收获的是否呈正相关。

当付出代价和我们的美好生活目标呈正相关,我称之为良性竞争。良性竞争是一种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进步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分工,且社会分工在价值概念上是相对平等的。社会日益广泛的分工使得每个人的需要不能仅仅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而是同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这种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场景将会在未来社会中得到更深入的体现。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自己的社会分工职责下,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求,就会促成良性竞争。

当付出代价已经与美好生活背道而驰,我称之为「内卷」,也就是恶性竞争。阶层跨越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对自由、权力、金钱的渴望超过了所有人。这就好比,一个从小坐井观天的人有一天扒在井沿看了一眼天,就想翱翔天际。不平等价值观念的深入、不甘被踩在脚下的原生动力在不断鞭打着这一部分人,促使他们为社会发展、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群体总是处在一种状态,他们期待注意,也就很容易被人暗示……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野蛮人。」(古斯塔夫·勒庞)在群体意识下,大部分人会被紧张的情绪带动起来,于是就产生内卷。当然,这也造成了一种「欣欣向荣」的假象,更造成了资源的普遍浪费。

「内卷」是无解的吗?

是无解的吗?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加速提升生产力,提高人的主观性。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社会分工会被极大的改变,庞大的劳动力会被释放出来,人思维的主动性、活跃性、创造性会被拔高一个层级。

普及平等意识,承认社会分工。纵观五千年历史,我们还没有走出「士农工商」的阴云,当代一些文艺作品、文学作品乃至自媒体还在大力鼓吹历史中的「阴谋」,宣扬人性的恶、打造「阴险人设」,何其卑鄙!所以要承认社会分工、普及分工的平等意识,让人有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强感,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被焦虑刺激,拒绝成为打鸡血的人。创作者多久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或者思考一件事?打工人多久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前程能走到何处?家长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倾听、思考一下孩子的需求?要让自己的节奏尽量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真实的存在。

搞活思想,丰富个性,创造多元。「大家都要、大家都想,所以我也要、我也想……」群体意识太可怕,极大地压制了人活力的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部分基层单位失去活性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当承认个体的重要性,发挥个性的能量,创造出合力,真正让多元化的能量回归社会、回归全体。

造一栋大楼,需要经过设计等数十道工序,最终才会有人站在楼顶眺望远方。人们往往看到「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鞭挞宇内」后半句的风光,而忽略前半句的艰难,短短六个字是秦人几百年的奋斗与设计。我们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个人所需、所求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匹配、与自己的愿景冲突,真正摆脱浮躁的社会之风,将一件事做好、做精。

天道既裁,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

——【恒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