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文章例话】

2024-07-09文化

叶圣陶先生的书,我只读过【文心】,读完当时,我认为【文心】该是所有中学生都阅读的关于写作的书。由此,我知道叶圣陶先生,我的心中,对叶先生生出许多崇敬与佩服。

不记得是哪天,我将叶圣陶先生的【学会读书】加入书架并置顶,随着置顶书籍愈多,【学会读书】便被排到很后面去。又不记得哪天,浑浑噩噩静不下心的我在书架上翻翻点点,读完【学会读书】中收录的为【文章例话】写的序言。由此,我又知道【文章例话】。

【文章例话】是一本小书,收录24篇文章。这些文章来自【新少年】杂志,每一篇的形式是一段原文配一段解析,原文作者各异,解析只有叶圣陶先生。这些文章,是先生为少年们挑选的好文章。

在这本小书的【序】中,叶圣陶先生首先给「好文章」作了一个定义: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无所为的胡作妄为。

好的文章,要么为抒发情意,要么为分享认知,它们自然而生并不刻意为之,它们是一种厚厚积攒后的喷涌。先生的定义,在我过去的文章中是有所体现的,那些我很想写,写时能一鼓作气完成的,过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去读,会感觉写得还算不错;而那些围着标题填充的文章,则会有些顿挫感。(本篇读书笔记算是后者,它是一种写作练习。)

【文章例话】中收录的【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是蔡元培先生的即席演讲。叶先生借由本篇演说词,引出与「自然而生」不一样的被动式的「即时创作」,这样的文章,需要「无中生有」。无中生有,也能写出好文章,它基于我们平日里的持续积攒的那些素材。素材的来源,是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以及许许多多的书。

叶先生说,写文章并非是神秘艰难的事情。文章的材料是经验与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就能够写文章了。好文章在此基础上,只是多出些材料的精当以及语言的确切与周密。

叶先生说,文章中不使用「满足极了」「愉快极了」而能让读者感受到愉快与满足,是一种不错境界。好文章源于生活,它是对真实生活的展现,许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做额外加工,只需要选取某些关键点详细描写就好。关键点,可以是「戏台下的许多头」,可以是「买橘子的父亲背影」,可以是「两三个人的详细对话」,可以是「自己当时思绪的流转」……

叶先生在【序】的最末说:

末了还得说明,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必须养成了坐得正站得直的习惯,连「生理学」和「健康」都不想到,这才可以终身受用。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么样,写作应该怎么样,岂不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

完成以上内容的输出后,我不知道本篇笔记该如何收尾,我连续读好几遍,憋出一句「将读书写作养成一种习惯,是我已经做到的事情;请继续,切莫言己老」。

写下当时,我以为这结尾还算不错;待时间过去两小时,我的观点发生改变——我认为「切莫言己老」有些莫名其妙。我暂时没有更好的想法,于是只将自己的想法,记在此处。

还是慢慢积攒素材吧,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