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山海经】是九鼎的文字说明书,是大禹为彰显功绩下令编撰的典册

2024-02-14文化

【山海经】原著共22篇约32650字,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已遗失。【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存在很多分歧。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还给出了【山海经】各章节的具体成书时间。【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到中期;【海外经】四篇和【五藏山经】五篇,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海内经】四篇,成书约在汉代初期。

【山海经】一书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这表明司马迁读过【山海经】。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这部书应当早就已经有了。

【山海经】总共提及名字带「帝」的有九人:炎帝,帝俊,帝鸿,黄帝,白帝少昊,帝颛顼,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书中提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却没有称大禹为帝,这说明【山海经】成书之时应该在禹夏之际,大禹很可能还没过世,若是成书在夏朝甚至春秋战国,按说应该称呼大禹为帝禹。据此推测,【山海经】应该是大禹在成为华夏部落联盟大首领之后,令手下史官编撰而成的。

西汉刘秀的【上山海经表】中认为【山海经】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益。东汉时期的王充、赵晔等也都在其著作中将【山海经】的作者定为伯益,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增删修改。

伯益,一作伯翳,也称大费。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禹死后,禹子启自继王位,伯益与启争斗,为启所杀。

【山海经】虽然只有几万字,但在上古时期却堪称国家级的大工程,根本不是几个人几个部落能完成的。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文字始于伏羲时代到黄帝的时代词汇应该发展的比较丰富了,黄帝作为华夏部落联盟大首领在战胜炎帝打败蚩尤后一统华夏,命令史官仓颉在各部落使用的较为原始的异体字基础上,发展创造出一种较为规范的、各部落都能识别使用的文字,这就是仓颉字。五帝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但先秦史料中记载虞夏两千年,夏朝大概470年,虞朝可能有一千五百年,从黄帝到大禹大概会有两千年的时间,仓颉字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应该比较完善规范了,有了成书的基础。

上古时期的几个华夏部落联盟大首领中,只有大禹的经历最丰富,他治水走遍九州,见多识广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当上华夏部落联盟大首领后大禹下令铸造九鼎,以彰显自己的功绩,大禹将九州的山川物产铸在九鼎之上,这在当时是一大盛世,史官怎么可能不做记录?大禹让史官把九州地理物产记录下来,这也比较合情合理。伯益跟随大禹治水走遍了九州,眼界开阔博学多才,而且在部落联盟中很有威望,大禹让伯益负责这件事,是很有可能的。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还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四十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位历史人物,四百多个神怪异兽;

【山海经】中记载的矿产包括:金、黄金、赤金、白金、银、赤银、铜、赤铜、铁、磁铁、锡赤锡、白锡、玉、水玉、白玉、苍玉、藻玉、白垩、黄垩、青垩等,书中的分类十分细致,这些矿产包括在以下几个大类里,即金、银、铜、铁、锡、玉、垩土等,全书有三百多个地方出产这些矿物;

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多达一百六十余种 (一说一百二十余种),包括植物五十九种、动物 八十三种、矿物四种、可治数十种病,并记载了食、汤服、沐浴、佩带、涂抹等多种用药 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多种用药方法的最早 记载),特别是所述药物中有六十种可用于防病,如防蛊八种、防疫四种、强壮二十五种、避孕两种(这是我国有关避孕药物的最早记载)、防兽病一种,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从书中的内容看,涉及山脉水道、植物草药、各种矿产、神话或历史人物,在上古时期,在部落之中如此博学的人只有巫师,但从山海经的内容来看,远不是几个巫师几年、几十年能完成的,这应该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把这些积累收集起来编辑成书,在那个时代完成这样的巨著,除了官方任何部落或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

伯益靠着自己的威望,又在大禹的支持下,发动部落联盟下属的几百上千的部落巫师提供各种资料,又从虞朝史官的典籍中收集各种信息。虞朝的典籍溯源可达黄帝的史官仓颉,记载的是几百上千年甚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地理物产传说,而部落巫师所提供的资料更是包罗万象,所以【山海经】中的许多记载是荒诞不经的:什么小人国、黑人国、讙头国、黑齿国……令人无法相信,而这部记录山川河海、物产人文的书籍,应该被收藏于夏朝的典籍之中。

由于【山海经】是在大禹在世的时候成书的,出于谦逊或传统,大禹也不能让伯益在书中称呼自己为帝禹,所以就有了书中虽然记录禹治水的事迹,却不称其为帝的现象。

终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史官,夏朝君主夏桀暴虐荒淫,终古因此曾拿出典籍抱着哭泣,后来终古出逃投奔商朝。商朝君主商汤高兴地告诉诸侯说:「夏王无道,残害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轻慢贤人,抛弃礼义,听信谗言,众人都怨恨他,他的掌管典籍的臣子已自行归顺了商朝。这说明夏朝的典籍应该落到了商汤的手里,而记录山川地理的【山海经】也跟着夏典落入殷人手中。

【尚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你们知道,你们殷的先人,就有记载历史的文献典册,记载了成汤灭夏的事。典册就是书,说明了早在商初就有了记事的简册,也就是说有了书。周革殷命,那些收录在殷商史官处典籍便落入周的手中,【山海经】也可能因此被收入周天子的皇家图书馆中。

【山海经】是一本上古奇书,其中所记录的内容,即便是在古人看来亦实属荒诞不经,所以历代都将其看做是志怪类书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海经】中里的各种离奇记载都不断的被证实。

美国学者默茨博士(Henriette Mertz)研究了【山海经】,她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经过几次失败,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在山海经中有着「西南隅,有人如炭」这样的记录,放眼全球,以中原为坐标轴,西南方正是如今的非洲。

【山海经】中还有对小人国的记载:「有小人国曰僬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这段描述以往总被当作是古人脑洞大开的奇妙想象,直到俾格米人(非洲中部矮人)被发现,原来小矮人真的存在。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 驩头。 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 ,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翻译成白话文:在大荒之中,有一个人叫驩(huān)头,鲧的妻子是士敬,士敬有个儿子叫炎融,炎融生的驩头。驩头的长相是人脸鸟嘴,并且有翅膀,吃的是海里的鱼,凭借的是翅膀行走。很多人都认为驩头其实说的就是企鹅,企鹅吃海中的鱼,行走的时候凭借翅膀,人身鸟头,确实是很符合企鹅的特征,并且企鹅也是群居动物,特征完全是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