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走近道教:天下道士那么多,为何唯独茅山道士最出名?

2024-03-30文化

「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影视剧里常常会有道士的角色出现,他们或是本领超凡的武林高手,比如金庸武侠剧里的王重阳、张三丰、全真七子;或是降妖捉怪的大师,比如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甚至还会扮演者反派角色,比如【西游记】里的虎力大仙、多目怪、比丘国的国丈、鹿力大仙等等。

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道教的发展历经了兴衰,并且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流派,如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全真派等等,最后又都被归结为以斋醮符箓为代表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为代表的全真派。

道教内部的每个门派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清微、北帝、神霄、上清等门派以雷法作为修持目标,雷法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它将道教的诸多法术互相融合,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禳斋醮、符箓咒法。雷法以役使雷部诸神为行法的基础,修持者可以达到呼风唤雨、祈晴祷雨等境界。

再比如净明派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修行教义。许真君在西山广传道法,并形成以西山万寿宫为祖坛的净明宗坛;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全真派主张「性命双修」,以化炼内丹为主,注重人身的精、炁、神的修炼,以长生久视作为修行目标;丘处机开创了全真道教的龙门派,在全真派性命双修的理论基础上,对全真派进行创新,并吸收了儒家的处世方式与禅宗的修养理论,在遵循「三教合一」时以道教思想为主导。

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今江苏南部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是道教的四大法坛之一上清法坛所在地。在汉朝之时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和茅衷来到句曲山,看到此地人杰地灵,是清修圣地,于是选择在此隐修 ,因此人们将句曲山改为茅山。后来南岳夫人魏华存的弟子杨羲和许谧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坛」,所以茅山派又被称为上清派。

茅山派的修行以符箓为主,此外茅山上清派以【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两大经典为依托,注重本身的精炁神修持,通过存思服食天地间的灵气以及神灵的真炁,从而可以修炼成仙。在道教的诸多派别中,茅山上清派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有经戒、科仪、符箓、斋醮、炼养、金丹等多种修行方式。

茅山道士顾名思义就是茅山派的道士,此外道教内部还有净明道士、全真道士、武当道士等等称呼,天下道士那么多,为何唯独茅山道士最出名呢?

道士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低调的群体,人们多数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认识他们。要问众多影视剧里哪个道士角色最出名,相信很多人会说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成了许多人童年的记忆,电影里的众多道教元素也是很多人对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来源。

然而事实上,道教的茅山派与影视剧里的茅山道士还是不同的。剧中的茅山道士应该是和南方民间的道士「喃呒佬」类似,他们是一群在丧葬礼仪中为先人进行超度仪式的民间道士,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不属于正统的道士范畴。并且出现的道教法术也是来自于民间的巫法,而不是来自茅山上清派的道法。

之所以会有误解,其实跟民间的一些志怪小说有关,唐朝小说【集异记】写道:唐天宝年间,苏州吴县的一名小吏张励购得一处十分怪异的宅院,以为里面埋藏着宝藏,他掘地三尺挖出来一个铜釜,打开之后突然跳出来一只猴子,釜中有铭文:「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神猴于此。其有发者,发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六合烟尘,而发者俄亦族灭。」后来到了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果然起兵叛唐,张励全家人无一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