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歇后语故事:285.【窃响之谜:偷来的锣鼓为何打不得】

2024-03-28文化

285.歇后语:偷来的锣鼓———

答案:打不得

【窃响之谜:偷来的锣鼓为何打不得】

在一个古老的村落里,流传着一个歇后语:「偷来的锣鼓——打不得」。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故事,至今还让村民们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探究这背后的奥秘。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村里有位名叫阿福的小伙子。阿福长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只是有一样不好——他酷爱打鼓,却总是因为手痒难耐,偷偷摸摸地去敲打村庙里的大鼓。那鼓声宏亮悠扬,每次敲响都能惊动全村上下,但村民们都知道那是神圣的法器,非节庆日不得随意击打。

一日,村中来了个戏班子,带来了一套崭新的锣鼓。这锣鼓声音更是清脆悦耳,阿福一见倾心,晚上便悄悄将锣鼓偷了出来,藏于家中。自此,每当夜深人静时,阿福就会忍不住敲上几段,沉醉在自编的节奏之中。

然而,奇怪的是,每当阿福敲击这些偷来的锣鼓时,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有时鼓声沉闷,有时锣音刺耳,完全没有了白天在戏班子手中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阿福百思不得其解,他明明模仿的是戏班子的打法,怎么就是打不出那样的感觉呢?

时间一长,村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阿福这是偷来的东西不吉利,有人则说是因为阿福技艺不精。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智者老张路过阿福家,听到了这断断续续的锣鼓声,便走了进去。

老张看了看阿福手中的锣鼓,又看了看阿福焦急的眼神,终于开口说道:「阿福啊,你这是偷来的锣鼓,自然打不得。」

阿福不解,急忙问:「这是为什么呢?」

老张微微一笑,解释道:「锣鼓乃乐器,它们的声音不仅在于击打的力度和技巧,更在于演奏者的心态和情感。你因偷窃而来,心中已有愧疚和恐惧,这负面情绪自然影响了你的演奏。再者,锣鼓本为公共之物,用于庆祝和祈福,你私藏于家,已失其本意。所以,这偷来的锣鼓,怎能打出应有的节奏和韵律呢?」

阿福听后恍然大悟,羞愧不已。第二天,他便将锣鼓归还给了戏班子,并向村民们道歉。从此,阿福专心学习打鼓,不再做出偷盗之事。而那句「偷来的锣鼓——打不得」,也成为了村里的一句歇后语,提醒着后人:不义之物,终不可取。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诚信为本,正直做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成功。偷来的锣鼓之所以打不得,不仅是因为它背后缺乏正当的意义,更因为它无法承载演奏者真正的情感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