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浙江女孩28岁不工作、不结婚,自费1万,花150天把故宫「搬」回家

2024-06-06文化

文|卡门的提琴

编辑|卡门的提琴

28岁,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奋斗事业、成家立业的关键年龄,可对于 浙江姑娘苏清吾 来说,她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辞掉工作、不婚不育, 反而自费1万元、耗时150天,独自在家乡搭建了一座堪比故宫的宫廷亭阁。

她都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动力让她坚持把故宫复刻在家?一个小小的乡村姑娘,又是如何掌握了雕梁画栋的精湛手艺?

别具一格的女孩

大学时代,苏清吾就已经很与众不同了。

虽然她的专业是广告学,但内心最热爱的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大家都在讨论流行时尚时,她却在自己动手裁剪中国传统服饰;同学们沉浸在网络娱乐中,她则走上山去砍竹子制作精美的鱼灯。

鱼灯?听起来好像很陌生。

其实在辛弃疾名句"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就提到过, 它描绘的就是鱼灯在夜色中晃动产生的灵动景象。

这样的传统文物,在苏清吾手中重现了它的风采。

走出校门,苏清吾本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在城市里谋一份体面工作。

然而,日复一日的固定作息和重复工作,很快就让她产生了反感, 她渴望自由,向往在乡村中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于是,这个年轻姑娘干脆辞掉了工作,拿起相机开始了独立摄影师的生涯。

虽然收入无法稳定,但她获得了人生的自由 ,每当工作机会稀缺时,她就会回到温州老家的山里,过上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复刻"故宫"之梦

从事独立摄影后,苏清吾的镜头与其他同行有了明显区别。

她更偏爱于拍摄那些饱含中华元素的古建筑景观和匠人劳作场景。

那些庄严古朴的建筑外表,不仅蕴含着独特的中式美学内涵,对称环伺的构图形式,正好契合了苏清吾摄影作品的审美需求。

一次机缘巧合, 苏清吾在家中临时搭建了一堵朱红浓墙 ,色泽浓郁馥郁, 神奇地与北京故宫的传统建筑颜色如出一辙。

就在那一刻,苏清吾脑海中凝聚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要是能在这面醒目的红墙旁,也造一座仿古的建筑,那景色必将别有一番风味。

想到就做,苏清吾从来不畏惧任何挑战的高低难度。

为实现这一梦想,她先是自掏腰包远赴北京故宫,仔细考察那里的建筑细节, 并购买了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旨在透彻学习施工所需的专门知识技能。

通过实地查看和理论学习, 苏清吾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了全新认识。

她了解到, 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榫卯"结构, 两块木头通过对接的方式咬合在一起,既不需要钉子,也无需胶水。

这种智慧巧构的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在承重和抗震方面具有超乎想象的强大性能。

为能在家中复刻如此精妙绝伦的结构, 苏清吾不得不从一无所知的状态开始学习。

从图书上查阅资料,到亲自动手操练,她都是从零起步, 完全靠着一股韧劲和毅力在摸索。

一锤一锤地凿出适当的榫卯形状,一点一点地打磨出光滑曲面, 从最简单的单元到最复杂的整体结构,苏清吾付出了无数个加班夜的艰辛。

但看着梦想逐步成真,她由衷地感到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座堪比御宅的"故宫亭"就这样在家中缓缓成型,装点了彩绘和琉璃瓦, 苏清吾的杰作终于出炉了。

苏清吾的视频一经发布,网友们纷纷惊呼"故宫被搬回家了"、"重现雕梁画栋的精妙"。

一时间,这个女孩儿风头无两,受到官方大V的高度赞誉。

不忘初心向前行

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苏清吾内心倒没有太大波澜。

长期埋头于手工劳作的她,早已习惯了淡泊名利的生活,对她来说, 最大的快乐就是通过亲手实践,向世人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妙与魅力。

故宫亭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她事业的方向。

接下来,她又用7个月时间、耗费3万元,复刻了一座唐风宫廷亭阁,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复刻传统建筑只是开胃菜,苏清吾将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拿手做了一件 "青花荷花纹吸杯" ,这个被誉为文人雅品的珍品,曾在当年的中国社交场合中广为流传。

而在现代眼光看来,它也不过就是一只连杯带吸管的杯子而已。

苏清吾希望通过亲手复刻,让世人从这一件微小的事物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渊源流长。

除了建筑和器物,苏清吾还将手艺伸向了其他领域,如陶艺、书画、雕塑等。

她甚至与官方合作,以非遗手艺建造了一座精致的小院,这些作品都见证了苏清吾对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著追求。

苏清吾曾说过,"我复刻这些文物建筑,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些传统文化并不高深莫测,它们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的确,她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让这些古老而优雅的文化重新走近大众视野。

田园生活的别样人生

如果说复刻建筑和文物需要巨大的心血和决心,那么苏清吾日常生活中的朴素,就更显她内心高尚的追求了。

作为一名90后,苏清吾没有被现代城市的浮华所诱惑, 她甘于过着回归自然、自给自足的生活。

早年回到山村后,她就开始像古人一样生活:挖野菜、钓鱼、烧火做饭,偶尔还亲自动手建造家具。

每天的生活费用加起来也就10元左右,其余的钱都用于购买制作材料,这种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她专注而单纯的内心追求。

朋友来作客时,苏清吾就会亲自下厨,待客于自家打造的"故宫亭"之下。

亭边还特意留出一块空地,季节一到就能欣赏满院的野花盛开。

这无疑是传统文人雅士生活的现代再现。

父母和周围人对她的生活方式原先都是不理解和反对的。

一个28岁出头的女孩子,不是应该打拼事业、成家立室才对吗?

然而,随着苏清吾在非遗事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亲友们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现在,父亲已经能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这亭子是我女儿亲手做的!"

苏清吾的内心世界分外丰富而充实:她期望将来能建一座自己的园林,将那些古老文化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过着智者般的半隐士生活。

在当今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苏清吾是别树一帜的存在。

她以踏实的行动告诉我们,面对并铭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用心体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智慧营造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