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
◎柴林林
每年临近春节,总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形,一幕幕的记忆浮现眼前,一帧帧的画面温暖心房。
小时候过年,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期盼,也是最快乐的。小年前就放假了,便开始数算着日子盼年,用红色的彩笔,在挂历上每天画个红圈圈,圈圈越多,就知道离过年越近了,心里那种喜悦和激动,溢于言表。
过了小年,这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里的大人开始里里外外打扫卫生,走亲串友送年礼,赶大集置办年货。
那时候的大集,物品种类繁多,赶集的人熙熙攘攘,特别是年前最后一个大集,那真可谓人山人海,孩子们可不想错过这样热闹的场景,不管多么寒冷,哪怕是冻得流着鼻涕,也得跟着去集上遛遛,买点好吃的:糖葫芦、柿饼、软枣、炒花生,还有爆米花,装到口袋里,一会儿抓一把塞到嘴里,那种幸福和满足,现在想来,依然记忆犹新。
大集上最火爆的当属爆仗市,它设在东关河西岸,想必也是出于消防原因吧。爆竹声响彻云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管备年的预算多么紧张,每家都是尽量买上一挂鞭炮,除夕夜呲掉去年所有的不快,期冀来年幸福吉祥。
那时候岁数小,不敢放爆竹,爸妈就给买「滴滴筋」(谐音),类似于现在的手持烟花棒,小伙伴一起,找个没有灯光的地方,双手用力地摇动着点燃的「滴滴筋」,看那一簇簇火花熠熠生光,随着手摇动的轨迹,或是一条直线,或是一个圆圈,那种过年的欢愉,溢满心田,等回家后,被妈妈拉到镜子前,哎吆,抹得那一脸的黑灰,恰似没洗脸、脏兮兮的小花猫,对着镜子一阵傻笑,被自己的囧样给逗乐了。
年前,酥锅、炸菜、蒸馒头、蒸年糕是必做的。那时候,都是柴火灶、大铁锅,那一锅大馒头,热气腾腾的,像一个个白胖的娃娃,真是稀罕人,奶奶会在每个馒头上点个红点点,喜庆的气氛顿时显现,还用模具,蒸些个鱼、桃、元宝形状的花馍,增加一些年的氛围。年糕则寓意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也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期许的食物,更是孩子最期待的,因为只有过年才有的吃,那黄米面,掺上煮熟、捣碎的红枣,在奶奶灵巧的手里,变作一个个小小的窝头形状的年糕,蒸好后,只允许吃一个尝尝,其它的放到外面,冻好后藏起来过年伺候客人,我们就拿着小小的年糕,舍不得吃,先闻闻,啊,那甜蜜的枣香溢满鼻翼,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着,入口糯糯的、粘粘的、软软的,真是美到心里。
还有那海量的、不得不提的大酥锅,仿佛没有什么食物是不可以放进去的,猪肉、猪蹄、鸡、鱼、藕片、白菜、海带、香菜、山药……满满一大锅,最上头的白菜叶张牙舞爪地,在跳动的灶火上,慢慢地变柔软,继而沉入锅里,盖上锅盖,至少三个小时打底,随着升腾的缕缕热气,酥锅独特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因我们本地流行「过年菜」,所以,炸肉、炸丸子也是不可或缺的,「过年菜」就是把炸肉、炸丸子放上菠菜或白菜,用水煮了,加点盐、酱油、香油,出锅前的青蒜末是灵魂,把香味激发到极致,有肉、有菜、有汤,营养丰富,配上大馒头,年味扑面而来,满满的家的气息,各种食物烩在一起,也是蕴含着年的团圆元素。
「炸果果」也是我们童年记忆里、过年才有的上等零食,用油和面,放上芝麻,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饼,切成小长条,中间切个口,翻过来,就成了一个花样的面皮,或做成甜口的,或做成咸口的,油炸后,酥酥脆脆,香气四溢,在零食极其缺乏的年代,那就是孩子们最钟爱的口中美味。
记得奶奶说:大年三十,生米不下锅。所以,我们这里过年都会炒茶汤,就是把小米面用大锅炒熟再做粥。每年,吕孃孃都会炒茶汤,炒好后,让弟子哥哥送来满满一大盆,吕孃孃的茶汤堪称一绝,细腻绵软,香气浓郁,每每妈妈熬茶汤,满屋子都是那炒米的味道,很特别。人们总说,饮食喜好源于童年,一点不假,直到现在,年过半百,每年冬天,茶汤都是饭桌上的宠爱,那香味,满足着味蕾,也填满那颗时时思念过去的心。
挂历上的红圈圈,终于把年圈来了。除夕上午,爸爸带着我们贴对联、挂灯笼,对联是爸爸自己写的,大红色的纸上,遒劲有力的书法行云流水,纸与字相互映衬着,渲染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寄托着人们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还有那红红的灯笼,把电灯泡安在底部,一按开关,那光线透过灯笼散射出来,无比温馨。等晚上月上树梢,灯笼柔和的光线和天空澄净的月光,营造出了唯美、欢庆的意境,彰显着一份浓浓的年味。
年夜饭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也是春节的重头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传统,在人们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夕夜,即便相隔千里万里,人们都是尽可能地赶回老家,吃上那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期盼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家人围坐,灯火可亲,杯盏交错,其乐融融,这是笑声与欢乐交织成的一幅美妙的画卷。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迎新年,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我们跨入了崭新的岁月。一大早,就兴奋得睡不着了,等着妈妈从衣柜里拿出那身已经看过无数遍的新衣服,一顿忙活,穿戴整齐,新衣服、新帽子、新袜子、新鞋子,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新年新气象,讨个好彩头。吃过早饭,跟着大人去给长辈们拜年去。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讲究的是一种礼仪,传达的是一种教养,是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我最盼着去三爷爷家拜年,因为,每年三爷爷的压岁红包最大,一进门,大声喊着:三爷爷、三奶奶,给您拜年了!三奶奶赶紧拿一个棉坐垫放地上,我们「哐」的一声跪在垫子上磕头,三爷爷忙不迭地把压岁红包塞到我们的衣兜里,右兜里是压岁钱,左兜里是糖果零食,收获满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收获的不是压岁钱,而是长辈们一份暖心的祝福和希望。
初二走姥姥,表哥每年都是早早推着小车来接我和二哥,舅妈贴心地把小棉被铺在车上,我和二哥一边坐一个,记得有一年,下了好大的雪,我心里琢磨着,姥姥家去不成了,舅妈做的好吃的也吃不上了,望着窗外厚厚的积雪,满心失望。「吱扭」一声大门开了,表哥戴着厚厚的棉帽走进来,我那颗激动的心怦怦跳啊,大声欢呼着:妈妈,哥哥来了……
一路上,小车吱吱嘎嘎地行走在雪地上,白茫茫的田野一望无际,远处的长白山也像披了一件白色的冬衣,银装素裹,巍峨壮观,那景色,美得令人窒息,每每想起,仍然触动心境。
除了三十、初一,最热闹的当属正月十五了,大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处都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各种造型的花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仿若是一颗颗繁星降落人间。
马路边的树枝上也挂满灯笼,大型的花灯依次排列,有熊猫造型的、有【西游记】师徒取经造型的、有骏马奔腾造型的、有仙女在云朵间飘逸造型的,本年度属相主题造型的最多。卖玩具小灯笼的、卖糖葫芦的、卖棉花糖的,吸引得孩子们迈不动腿。妈妈给我买一个小灯笼,提在手里,喜在心间,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抬头望去,月亮如一盏圆盘,皎洁如水,月光与灯火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诗意温馨的画面。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那些过往,像一圈圈的年轮一般,在四季更迭中,葳蕤生香,永刻心底。
关于小时候过年的那些记忆,像一坛陈年老酒,越久远,越醇香。
作者 柴林林 洒脱随性,热爱生活,一棵小草的萌发,一朵花儿的绽放,都能悸动她的心境,喜欢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平凡日子里闪着光的点点滴滴!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