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上可医国,下可医人,对中国人的思想德行、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在很多地方留下足迹,其中就有莱芜。
孔子观礼处碑,位于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东垂杨大街路南,北与垂杨书院遗址相对,碑圆额,身高3.05米,宽1.2米、厚0.23米;龟形座,龟首略残,长1.4米,宽1.04米,高0.25米。碑阳刻着「孔子观礼处」五个楷书大字,边有缠枝花纹,阴刻,明代莱芜县知县傅国璧立。
▲图源:新莱芜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载:「延陵季子长子墓,在县北三十里。吴季札使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即此。前有碑可考,近年间为水所没。」【续修莱芜县志】载:「景王元年(前544年),吴季札使齐反,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往观之。」「延陵季札子墓,旧志谓在县北二十五里,今其地有孔子观礼处碑。」(【莱芜历代志书集成】,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449页)今在口镇街道垂杨村仍遗有季札长子墓、孔子观礼处刻石纪事碑、垂杨书院遗址等遗存。
▲图源:天下泉城
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寿梦见季札贤,欲立之,卒不受,封于延陵,故号延陵季子。历任上国,遍交当世贤士大夫,曾聘鲁观周乐。季札带长子出使齐国,由齐国去鲁国至此,长子死,遂用周礼葬于此地。
▲图源:新莱芜
关于孔子于此观礼,【礼记·檀弓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延陵季子适(使)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礼记正义】,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91页)
孔子观礼后,在今港里村东向百姓讲季札子葬长子一事,赞扬季札子知周礼,大力倡导合乎周礼的葬礼仪式。据港里村名碑载,村名是因孔子观礼后,在此讲礼而得名,原名讲礼村,后演义成港里村。可见,莱芜是历史上最早接受孔子文明礼教的地区之一,莱芜葬礼的习俗也由此逐步形成,历经数代沿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
季札子葬子,孔子观礼,引起了知礼者的重视。明代,陈甘雨在此立使齐伤感碑。使齐伤感碑已无存,碑文载入明嘉靖【莱芜县志】。
明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临川人傅国璧以举人任莱芜知县。傅国璧在垂杨村建垂杨书院,并立孔子观礼碑和孔子观礼处碑,孔子观礼碑已无存。
2015年,孔子观礼处碑由莱政发﹝2015﹞31号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来源 ‖ 【莱芜印象—文物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