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薛宝钗进大观园,从不知道客随主便,主打一个我行我素

2024-06-20文化

贾母对年轻小姑娘总是有一份来特别的喜爱和宽容,只要有眼色懂分寸,就能得到贾母的一份关照。 比如邢岫烟,贾母愿意伸手帮她一把。如果再长得再好,贾母更不吝惜表达喜爱,比如薛宝琴。再不济像傻大姐,纯没心眼子,有啥说啥,也能得到贾母一份关照。

但是,就是薛宝钗不行 。虽然薛宝钗几年来在贾府对贾母日日小心奉承,但贾母对薛宝钗嘴上客气,但是从来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喜爱,以至于在薛宝琴到来之后,薛宝钗半真半假的说了一句,「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贾母不喜欢薛宝钗,根本不是「金玉良缘」、「木石姻缘」之争,而是薛宝钗眼界低,见识少,还看不懂眼色,做事没有分寸。

先说「钗黛之争」,即使没有薛宝钗,「木石姻缘」也是「镜中月水中花」。 这个贾母和林黛玉心里都很清楚。林黛玉自己明白,她父母双亡,没有长辈做主。其实就是,林家垮了,无法和贾宝玉门当户对。

一生富贵荣华的贾母,最重要的愿望就是想看着贾宝玉能如贾代善一样振兴贾家。而不让贾家富贵是一场黄粱梦。 贾母本身就是贾、史联姻的当事人,四大家族同气连枝的开端,又为贾政娶了王夫人, 贾宝玉的婚事首选当然也是要联姻 。贾母一直没有明确表示要定下来「木石姻缘」,也是明白林黛玉并不合适。

在贾母看来,贾宝玉最适合联姻的方向,首选 四王八公、甄家这种 世代勋爵或者皇帝亲信 其次是 李纨家这种在朝为官的 书香门第 如果家世好,那女孩儿不识字,脑袋有点不好使也可以 ,具体参照王熙凤和王夫人。 如果家世次一等,那女孩儿就得懂得分寸,能相夫教子 ,参照李纨。

从这两点看,林黛玉不合适。但是林黛玉不合适,不代表薛宝钗就合适。

从家世看, 薛家虽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但是能拿得出来的也就是「官商」 ,说到底也还是商人。 贾家虽然缺钱但更缺权 和商人联姻 ,那就是直接的落于下层, 让其他世家耻笑不说,还得让自己家阶级继续下滑 。而且薛家也没钱了,薛宝钗嫁过来能带来多少嫁妆?补得上贾家的窟窿吗?

从为人处世上看,薛宝钗不具备公侯世家对于媳妇的最低标准。

薛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薛家主要是买卖生意, 薛宝钗在 分忧解劳下,耳濡目染 ,为人处事目光短浅、眼界过低,还不懂看人眼色。

薛宝钗与人交往只重利。 大观园里,薛宝钗最开始重点结交的就是史湘云,两人联合对付林黛玉。之后,又开始刻意结交收服林黛玉。对于贾家三春,薛宝钗开始是没看在眼里的。但在看到探春得了王夫人看重,又和贾宝玉亲近,薛宝钗才开始示好。 而对于存在感不强的迎春和惜春,薛宝钗哪怕花时间去和袭人套近乎、让金莺儿去笼络茗烟也不会花时间交往的。 对于表弟媳妇邢岫烟,薛宝钗也就是赎了件棉衣,宽慰两句,既没有接济,也没有帮着去震慑下婆子,放着满箱子放不下的首饰,也想不起给邢岫烟一件。

但是贾母以及受贾母熏陶的贾家、史家、林家的小姐处事可不是这样的。 贾母是愿意广结善缘的 ,比如对刘姥姥,对邢岫烟,对薛宝琴。 史湘云和林黛玉与人交往全凭「志趣相投」 ,比如两人与香菱、妙玉全是以「诗」相交,诚意满满。 史湘云 知道邢岫烟当衣服贿赂婆子的时候,当即就要义愤填膺的出头, 自有一番公府千金的气势 探春时刻恪守贵族小姐的身份, 住一个院子还要下帖子起诗社,这是「雅」;对刁奴毫不客气地教训,这是「威」;出头帮迎春解决「金凤」,这是「义」;探春看邢岫烟没有配饰,私下送一个碧玉佩,这是「仁」。

与史湘云、林黛玉、探春相比,薛宝钗做事就显得太过功利,又太不顾及身份。

薛宝钗在交往中又看不懂眼色、听不懂话音。即使「世外仙姝」林黛玉,到了贾家,也知道一切得照着贾家的规矩来。 贾母说一句探春姐妹读书不过是不当个睁眼瞎,林黛玉立刻知道改口说自己也不过是些许认识几个字。 公侯世家交际,说话不能说透,全靠领悟。这在贾家、史家、林家的姑娘都是必备技能。 这些技能可不是看几本书,背熟个字典就能学会的。 史湘云那得益于史家两位侯夫人经常带着她在四方太妃那个交际圈中交往。探春是在贾母身边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本身比较机敏。林黛玉自然是母亲的教导。

但是薛宝钗显然是没有的,最关键她自己还意识不到。 大观园里贾母对于蘅芜苑不满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但是薛宝钗反倒是衣着更加朴素起来,甚至身上除了金锁,其他玉佩什么的都不戴了,还要告诫邢岫烟别戴。 到人家做客一不守规矩,二不听劝,换成哪家主人也不会喜欢?

薛宝钗的眼界还是停留在商人层面,层次太低。薛家薛姨妈、薛宝钗和薛蟠,其实都没有见过什么的世面。 王夫人也是嫁到贾家才见识到什么是金尊玉贵、娇生惯养。 薛家日常交往的都是商人、伙计,要巴结是地方官吏,导致薛宝钗认为科举仕途才是正路,人情练达才有前途。 因此, 薛宝钗在贾家特别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规劝贾宝玉上进。 第一次规劝就被贾宝玉给了个没脸。史湘云还学着薛宝钗劝过一次,也被贾宝玉好不留情地怼了。

说起来, 这次算是史湘云被薛宝钗坑得最惨的一次。史湘云这个姑娘是没有「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想法的,毕竟史湘云来过贾府那么多次,就是为了找贾宝玉来玩的。这次不过是鹦鹉学舌 。「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这句话薛宝钗、甚至是袭人的风格已经非常明显了。」

贾宝玉当然也没客气,直接撵人 。那天贾宝玉要见的人是贾雨村,更准确的说是,贾雨村求见贾政,顺便求见贾宝玉。 对于依附于贾家的贾雨村之流,贾宝玉见于不见,能不能友好的交流,对于贾宝玉的仕途没有任何影响。

贾宝玉从来就不是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公子哥,平时他交往是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在秦可卿葬礼上贾宝玉就搭上了北静王,已经日常去北静王府搞他的仕途经济了。

这些薛宝钗是不懂的。 在她看来, 只要是官就要好好交往。毕竟,薛蟠犯事,贾雨村是敢提审薛家人的。但是薛宝钗不懂,这件事换到贾家,要换成贾雨村亲自上门汇报事情已经解决,请大人不要担忧。 这就是贾家和薛家的差距,权贵与官商的差别。

而薛宝钗用薛家的思维来劝导贾宝玉显然是不合适,甚至可能有害的。而且薛宝钗说得这套,袭人一个大丫鬟也能说得差不多,不过是辞藻上直白些。

眼界低,又不听人言没法教导,做事还过于势力,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贾母的认可,更别说给贾宝玉做贤内助了。

但很显然, 贾宝玉在前八十回,是难以找到让贾母满意的孙媳妇的。即使史家 ,一个父母双亡的史湘云,选择的也是嫁给卫若兰这样的王孙公子, 没看上无爵位继承的贾宝玉 。而贾珠之所以能娶李纨,也是凭自己进了国子监,学习好。 而贾宝玉明显爵位考不上,学习还不行。即使是元春封了贤德妃,上门巴结的只有傅试这类的人物。

所以, 贾母打算的是,等贾宝玉长大点,或者自己进学了,或者考中进士了,再向皇帝求个情,看在老国公的面子上,袭个官,就好婚配了。 这也是贾母在端午节打谯的时候说得「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的打算。

有家世最好,没有家世一定要个性子好的,有脑子的,至少别添乱的。至于,薛家宝钗,该哪凉快哪凉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