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宗族文化与宗祠在社会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2024-05-06文化

在历史发展背景下,宗祠形成了特定的社会治理价值。在中国农耕社会,特别是隋朝以后,「圣明之君治吏而不治民」「皇权不下县」的现象非常明显,中国基层治理的规则逐渐形成。至上而下的管理一般仅到府县,而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基础组织通常由具有血缘的宗族构成,宗族在传统社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族中最突出的建筑是宗祠,它是传统社会中宗教、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是宗族集体思想的集中体现。以宗祠为中心开展的社会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民族兴衰荣辱观

宗祠是传统社会中联系国家与社会的关键因素,以此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和集体意识。在祭祀活动中,围绕宗祠为核心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宗族形态和观念,这也构成了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认同观的基本单元。在漫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宗祠文化折射出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宗祠的各项活动中渐渐形成了集体意识和民族认同。祭祖是宗祠活动的纵向表现形式,敬宗收族体现了集体荣誉感、奉献与责任,强化了同宗族人的集体意识。联宗是宗祠活动的横向表现形式,通过对同宗文化的确认,强化了同宗族人的民族认同。

(二)促进个人社会化

人具有社会属性,并在与社会的交往中形成风格各异的人格,人在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社会化的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宗祠的活动中进行的。宗祠在祭祀中强调长幼、忠孝的伦理道德,尊师长,孝其亲。个体通过参加宗祠婚丧嫁娶等祭祀活动,以暗示、感染和模仿等方式形成记忆,强化个体对家族历史和祖宗的记忆与认同,从而实现全社会个体的道德社会化。

(三)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

从历史的发展看,统治者非常重视通过宣扬「笃宗族以昭雍睦」来维持社会稳定。从唐代开始创立的里坊制中强调宗族和里、保甲的相互协同,从而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如在宗族族谱族规中规定需按时缴纳赋税、服兵役、保安防、练乡勇等。宗族还可以享有一定的司法权力,处理纠纷、治安事件可先于宗祠办理,而后酌情交由官府,这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四)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虽然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宗祠历史发展的过程曲折,文献典籍记录缺失,致使宗祠文化载体的数量非常少,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缺失的,保留至今的宗祠以明清为主,而且多以名门望族的宗祠居多。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宗祠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向后代宜扬忠孝礼仪的文化责任,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公共空间,保护好宗祠也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