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农村社区,坟头的状况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尤其对于年长者而言,流传着「坟头塌小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坟头维护的看重。
新下葬的坟墓,其包装与装饰并非即刻进行,而是依据逝者的年龄与离世时间来决定。例如,倘若逝者年逾八旬,可能会与其配偶合葬,如此在下葬时便会设立坟头与石碑。即便不选择合葬,家属也会在一年内尽快完成坟头的建立与石碑的立置,这一过程亦被称作「立碑」。
对于未满八十岁离世之人,通常需在三至五年后,方可进行立碑与包坟头的仪式。各地习俗或有不同,在我的家乡,新坟一般不会即刻包坟头。然而,出殡后的第三天去圆坟,却是一个普遍的习俗,此过程通常包含三个步骤,亦对应着三个特定的习俗。
圆坟,实则为对逝者的一种纪念活动。在下葬后的第三天,即隔了一天后,家属会前往逝者的坟墓前进行圆坟,为坟墓添土。同时,他们亦会烧纸钱,一边烧一边向逝者叙说家中近况,诸如是否盈利、孙辈是否考入大学、是否成婚、有无子嗣等。这般对话,仿若与逝者交谈,仿佛他们并未离去。
当然,不同地区的习俗存有差异,圆坟的具体做法亦因此而异。在某些地方,圆坟的仪式极为严谨,通常会在下葬后的第三天上午进行。参与圆坟的仅限逝者的直系亲属,如子女、配偶、子孙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等,其他关系稍远之人则不得参与。
参与圆坟之人中,年龄最长的长辈会引领其他亲属围绕坟堆顺时针走三圈,这一习俗在农村被称为「踩房子」。之后,还需进行「踩院子」的步骤,即在坟墓下方左右对称地走出一个长方形的路线。这两个步骤,可理解为家属为逝者建造住房与菜园的仪式。
在坟墓下方烧纸钱,有些地方则在下葬当天于坟头上烧纸。烧纸钱完毕后,依长幼顺序向逝者磕头,儿媳与孙媳需放声哭泣,有的地方规定必须大声哭泣,否则视为不吉利。
仪式结束后,主家会准备食物款待参与圆坟之人。之后,会依照传统的「做七」仪式进行,包括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百日祭、周年祭、三年祭等。
当然,这些严格的丧葬与祭祀礼仪,通常适用于年长者,对于年轻人离世的情形,仪式相对简单,通常无需守孝一年或三年。这些对年长者的严格葬俗,亦是农村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