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徐世明:围猎种种(下)—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20)

2024-02-28文化

围猎种种(下) —— 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20)

徐世明

黄羊围

关于黄羊围,也有一些有趣的说法。

蒙古人称公黄羊为敖高瑙,称母黄羊为西日嘎勃,称黄羊羔子为英金嘎。

巴林人除了按规矩定下来的日子外,别的时间不猎黄羊。他们每年只在塔玛干台举行三次大型黄羊围。

塔玛干台的黄羊围在历史上是相当有名的,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就形成的五段长围。

在黄羊围开始的那一天,附近凡是能够拿得动布鲁棒的男人都须参加打围。

是时满山遍野皆是骑马牵狗的人,人喧马嘶,宛如一场盛大的那大慕大会。

塔玛干台是黄羊众多的山丘,猎人们要从成百上千奔跑的黄羊中分出几只好的带头公黄羊一个接一个地分段追逐,否则,一个猎物也捕获不住。

围猎时,猎人之间有不杀怀胎野兽的规矩,但是如果在塔玛干台上狩猎,则什么禁忌也没有。

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猎黄羊,不可用枪击杀,而采取分段纵马放狗追赶的方式捕获。当被追的黄羊跑得疲惫不堪的时候驱狗将其拽倒而捕之,或以布鲁棒将其打倒,或用马撞倒它。

还有一些骑术高超的猎人,乘快马追赶,从马背飞一般跳下去,将黄羊生擒。

打黄羊圈,是一种赛人、赛马和赛狗的绝妙游戏。把黄羊打倒之后,猎人们争先恐后地纵马飞驰而来,在「下马点」的范围内下马,用利刃将黄羊活着卸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分给大家。

活卸黄羊,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很早以前,自以为跑得飞快的黄羊和猎人打了一个赌,并立下誓言,说你们若能撵上我,并且捉住我,我情愿活活让你们卸取胸脯肉,反之,猎人永远不可问津黄羊。

在这里,黄羊说的竞赛方法是一匹马,可惜它没表述清楚。聪明的猎人挑选出同一种毛色的100匹骏马,以五段长围的方式,摆下长蛇阵追赶黄羊。

撵上之后,活活卸去了它的胸脯肉。骄傲的黄羊在这次角逐中不幸败北。

从此以后,猎人们每当抓住黄羊,就要活活卸取它的胸脯肉分给参加打围的众猎手。至于真正的猎获者,则是头一个用布鲁棒将其击倒,以坐骑将其撞倒,放狗拽倒黄羊或活捉它的猎手。

分黄羊肉的规矩是这样的:猎获者分得珠力德,但不得先动手来卸。

若猎获的是公黄羊,要用偏缰系住它的犄角;若猎获得是母黄羊,要用偏缰拴住它的脖子。猎获者抓着偏缰站在「下马点」旁边等候众猎手。

头一个到达的人有权索要荐骨部分,在卸取的时候,若是公黄羊,可取连着皮的尾巴和睾丸,若是母黄羊则卸取它的尾巴,站在原地等候其他人的到来。

接着来到的第二名和第三名猎手,剥皮卸取黄羊的两只后腿;第四和第五名骑手剥皮卸取黄羊的前腿;第六名猎手卸取连着皮的胸脯;第七名猎手卸取德日玛(蒙古语,即脊背);这时候,第一名到达的猎手,以手里拿着的黄羊尾巴为证据,卸取带胯骨的骨叉;接着而来的第八和第九名猎手卸取黄羊的四根肋条;有时第十名猎手能够得到黄羊的肝脏;最后,亲手捕获黄羊的猎获者取黄羊的珠力德、整张的皮子、颈椎、短肋和四只蹄子(黄羊蹄子是做马鞭柄的最理想之物)。

狐狸围

猎人们有一句谚语,叫做「九月的狐狸十月的狼」,这便点明了捕获狐狸的最佳季节。

每当捕猎季节到来的时侯,巴林的蒙古人便开始打狐狸围。一般地说,打狐狸围并不需要很多的人。在打围的时候,猎手们在单日里动手。

出发前商量好准备包抄的山头,同时还要根据山势、乘骑和猎犬的情况,考虑猎人的年龄和技巧,来安排埋伏狩猎的人、外围包抄的人和轰赶猎物的人。

打狐狸围多在天露微熹就启程。

埋伏狩猎的人,多选那些猎犬快猛、坐骑好,同时富有经验的人来担任。他们埋伏在狐狸必经的路口上,静候猎物的出现。

轰赶猎物的人前往狐狸藏身的地方,掷石呼叫,轰赶狐狸。

走山梁的人(发狩猎信号的人)则登上高处观察狐狸的动向。当他发现了狐狸以后,便大声呼喊或摘下帽子挥舞,指示狐狸的动向。

外围包抄的人,多是人强马壮、眼力敏锐的年轻人。他们位于山脚,把狐狸向山上赶,赶向埋伏狩猎人的去处。

狐狸被赶上山后,山梁上的人和埋伏的人又把狐狸赶往山下。如此循环往复,狐狸疲惫不堪,也就敌不过猎狗了。但狐狸天性狡诈,并不甘心被猎狗捕获。

在搏斗中,它或是用尾巴晃动,让猎犬白白扑咬,或是咬伤猎犬最宝贵的鼻子,从而逃遁。

不过一只有经验的猎狗在搏斗中往往一举咬住狐狸的脖颈,使其无法脱身。

打死狐狸以后,整张剥皮,然后在剥去皮的光脊背上割九刀,切断它的筋骨,将其脑袋向下放在山上。

猎人们对狐狸奔跑之快是恼火的,但它下坡时跑得很慢,如此设置意为咒其跑得更慢些。

打狐狸围,多在阴历九到十月份进行。因为阴历十一月份狐狸怀胎,猎人们忌讳捕杀怀孕的母狐狸。

对于捕获的狐狸,将狐狸皮卖了以后大伙分了,一般打死狐狸的人能多得一些钱。

兔围

在历史上,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蒙古人从每年阴历正月十七开始到三月一日期间,每逢单日都举行猎兔围。

在这种围猎中,没有什么埋伏一类的分工,一般只在野兔多的地方自由的狩猎。

在猎兔的时侯,谁打死或射死就归谁所有。在打围中被猎犬捉住的兔子,哪个猎手先下马拿到手就归谁所有。如果哪个猎手眼尖,首先发现藏在窝里的兔子,大伙包围起来,推举手疾眼快又有准头的人打。

打死的兔子归首先看到的人所有。如果打兔的人没有打中,免子窜出去之后被包围的人打死了,也归先看到的人所有。但兔子一旦跑出了包围圈,该怎么打、该谁获得则另当别论了。

在猎黄羊围和猎兔围当中,能不能获得猎物,全在猎人的骑术高低和坐骑的快慢。巴林东部的奈曼苏木的骑术最佳。他们飞奔而来,靠近猎物之后,从马的四方都能一跃而下。

他们可以抽鞍鞒从前面飞下,还可以推鞍鞒从后面滑下,也可以踢镫从右边或左边下来。不管怎样下马,在下马之前都要放开扯手,拽出掖在腰里的偏僵,抓在左手之中,跳下马去争抢猎物。

富有素养的马不离开自己的主人,当主人撒开缰绳后,马仍然站在原地或追随主人向前跑。

野猪围

野猪,多生活于地势险要的原始森林之中,以吞食松球果、橡子(又称橡实)为主。因此,它们多聚集于松树和橡树丛生的地方。

根据野猪的年龄和犬牙,猎人们把野猪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型。那种常在松香上蹭身,在细沙上打滚的野猪被叫做「穿铠甲的猪」。那种牙齿锋锐的野猪叫「獠牙猪」。

猎人们还把较老的野猪称之为「带笼头的猪」。捕获「穿铠甲的野猪」有生命之虞,因为它刀枪不入。而那些智勇双全的猎人在捕获这种猎物的时候,常常骑到它的身上,用刀刺中它的要害部位毙之。

善于与野猪搏斗的猎犬,往往瞅冷子撕破野猪的腹股沟(此处皮薄)进而咬死它。

打野猪的猎人,根据野猪不善跳跃以及不善转身的弱点,站在山梁处或沟岸上,待它张大嘴巴狂奔而来的时候,用枪或利刃击其股腹沟毙之。

狼围

猎狼围的日子,多定在农历十月份。但遇到狼害频仍的时候,亦可以随时进行围猎。

猎狼分为一般性围猎和分段长围两种方式。猎狼多在狼群众多的山峦或平地进行。

有经验的猎手在猎狼时,先追赶一阵,当它力气不支的时候,飞马擦着狼的身边,故意让狼咬住自己蒙古袍的下摆。就在这一瞬间击中它的鼻梁,一棒打死。遇到有仔的母狼,先将母狼打死,然后用烟熏其洞穴,熏死狼仔。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打死母狼。倘若打死了狼仔而漏掉了母狼,后者就要进行疯狂的报复,事后往往会咬死很多牲畜。

如果遇到一两只离群单独活动的狼,几个犬马较好的猎手便可进行捕猎。有经验的老猎手,还可以带上装有小铁爪的夹子套狼。

其他

蒙古人除了捕猎大鸨(亦称地鸨)、野鸡、沙半鸡之外,从不伤害天鹅、鸿雁、喇嘛嘎鲁(蒙古语,即黄鸭,羽毛如披黄色法衣的僧侣)、鹤。他们认为鸿雁与鹤是瑞祥而长寿的飞禽。

当春天的候雁第一次排着长队飞来塞北的时候,年轻的媳妇们则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梳洗打扮一番出屋迎接天上的雁群,在雁群飞过的时候,也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

此外,猎人们还有禁止用铁器捕獾的特殊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