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2024-03-24文化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内容梗概

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十三篇可分 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 经典 为主 力求点面结合 ;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 文体 为中 ,又做到点线结合。 因此,【经典常谈】 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字(工具)——【【说文解字)第一】

经——【(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

史——【【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子——【诸子第十】

集——【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三、作品特点

作者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人门书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四、分篇简介

【说文解字】第一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 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2.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

3.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4.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还标注读音。

5.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 仓颉造字 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 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 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

晋代 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周易】第二

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 八卦 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 (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 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所以在【周易第二】朱先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周易】内容的介绍上,而是追 溯了【周易】的起源,梳理的【周易】的发展,可以说跳出了【周易】,高屋建瓴。

1.卜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2.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 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

3.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 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在汉代, 成为【六经】之首 。

【尚书】第三

【尚书】是 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

(1)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

(2)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 卜辞我们称为「辞」 ,【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

2.【尚书】内容

(1)【尚书】包括 虞夏商周 四代

(2)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号令多称为「誓」或「诰」 ,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 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 ,有关军事的叫「誓」。

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也有记事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

(3)【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诗经】第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 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 「风」「雅」「颂」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计有「周南」「召 南」等十五国风,共 160 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 的典礼,共 105 篇,又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31 篇,用于诸侯朝会; 「小雅」74 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 篇,「鲁颂」4 篇,「商颂」5 篇,现存共 40 篇。

赋、比、兴 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诗经】根据所配乐曲的性质划分的三个种类) 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礼第五

三礼—— 【礼记】【周礼】【仪礼】

【礼记】内容:「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 想的。【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

发展:【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 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

【春秋】三传第六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 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 ,左氏却以叙事为主。 【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

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 。

【礼记】 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

【中庸】 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 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 策士 开始受到重用。

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

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战国策】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

【史记】【汉书】第九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 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 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

诸子 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各学派代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

汉武帝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统于一尊。

诸子百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

思想: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

其他代表人:孟子,名轲,邹人。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

荀子,名况,赵人。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积久了,习惯自然,再加上专一的工夫,可以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为的。

墨家创始人:墨子

思想:「兼爱非攻」

他们有主义。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生,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

道家:

老子和庄子: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楚国隐士。楚人是南方新兴的民族,受周文化的影响很少;他们往往有极新的思想。

庄子名周,宋国人,他的思想却接近楚人。

法家:

韩非子

他们中间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

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学于荀子。他采取荀学、老学和辩者的理论,创立他的一家言;他说势、术、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缺一不可。势的表现是赏罚:赏罚严,才可以推行法和术。因为人性穷竟是恶的。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

阴阳家

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于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

代表人物:驺zōu衍。他研究「阴阳消息」,创为「五德终始」说。「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的信仰。驺衍以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运尽而衰,为别一德所胜所克,别一德就继起当运。

辞赋第十一

屈原 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 】和【九章 】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

东汉后班固作 【两都赋】 ,张衡仿作【二京赋】 ,晋左思作【三都赋】。

诗第十二

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 陶渊明、谢灵运 ——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 ——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 ——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 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 。

诗的发展

1.乐府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

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作【乐府诗集】。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

2.五言诗

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3.晋代诗

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这种诗千篇一律,没有「我」;但在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大诗人。

4.宫体诗

齐武帝永明年间(西元四八三—四九三),「声律说」大盛。

诗文都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这时的诗,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

5.唐诗

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初唐时候,大体上还继续着南朝的风气,辗转在艳情的圈子里。但是就在这时候,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

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晚唐诗向来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

6.宋诗

宋代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真成了诗玩意儿。

王禹偁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

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

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为人有气节;他的诗常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达官。他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

文第十三

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 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 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

主要内容:

1.辞

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命」或「辞令」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

2.【论语】和诸子百家——言文渐渐分离

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

【墨子】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括,【老子】可为代表;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经言】,都是这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

还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士的说辞也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

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

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书。

3.记事文

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

4.辞赋

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

5.散文

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谬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

6.语录和传奇

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语录起于禅宗。禅宗是革命的宗派,他们只说法而不著书。他们大胆地将师父们的话参用当时的口语记下来。后来称这种体制为语录。

传奇是有结构的小说。从前只有杂录或琐记的小说,有结构的从传奇起头。传奇记述艳情,也记述神怪;但将神怪人情化。这里面描写的人生,并非全是设想,大抵还是以亲切的观察作底子。这开了后来佳人才子和鬼狐仙侠等小说的先路。

7.话本

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8.八股文

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

【课堂练习】

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A;【解析】许慎是东汉人。故选A项。

2.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答案】C;【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

3.下面关于【诸子第十】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

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C.庄子以为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

D.【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答案】B;【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论,仁、义、礼、智就是从性善发端的;荀子的与之相反,是「人性本恶论」,认为人本性「好利而恶害」。他说「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

4.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答案】C;【解析】通过【三礼第五】中的「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可知,项中「‘乐’在古代与‘礼’并称」有误,二者是各自独立的。

5.学习【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答案】B;【解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而不是【春秋】故选B

6.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诗经】【史记】等经典,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发展脉络。

B.东汉许慎作了【说文解字】,书中搜集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每字都有说解。

C.【易传】中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观念,这里面包含着多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

D.孔安国将从孔子旧宅的中所得的【书】加以整理,发现比当时的通行本篇数要多。此处的【书】后来被称为【今文尚书】。

【答案】D;【解析】D.「【今文尚书】」有误,应为:【古文尚书】。故选D。

7.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一人。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答案】D;【解析】D.有误。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称为近体,不谐调的诗称为古体,杜甫抒写时代。李白用诗抒写自己生活。

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

B.【论语】是私家著作,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还包含了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语录。

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D.【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

【答案】C;【解析】A.「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可知,【红楼梦】不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B.「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第一种私家著作是【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可知,【论语】没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D.「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表述不正确。结合「【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离骚】里记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这几篇里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可知,【天问】不算是他的自叙传。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