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胡百精 |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

2024-01-07文化

本文来源 于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书托邦

胡百精教授新作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

探讨中国传播思想史的

元概念和元问题

尝试建构中国传统传播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胡百精 著

ISBN:978-7-300-30801-2

定价:128.00

装帧:精装

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传播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

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秩序的工具。

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可辟出若干指向不同传播情境或领域的子题:个体表达与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及其规范——礼与礼治,政治传播——言路与舆论,以及公共协商——理性、公共性及其价值来源等。上述子题分别指向言说与存在、礼制规范与社会交往、言路建设与政治认同、辩论与说服伦理、舆论与共识建构、公共性与公共生活。

本书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介入关乎人之存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大、基本问题;重振人文主义、价值理性和传播学的「人学」意识,构建中国传播学话语体系;重申现实问题,促进古今会通、中西对话,生产在地知识,并持续增进其世界意义。

前言

本书将在第一章详述写一部中国传播思想史专著的意义。意义并非总是自明,而须在历史脉络上去蔽,在逻辑上垒筑,在价值上开显。历史提出问题,逻辑担保致知,价值则指向古今中西对照与对话。在学术实践中,此皆属谈且不易、行之更难之事。仅就对待古典文献而论,远之未免疏隔,近之则溺于其中;总揽或将流于空疏,执定一隅又常致片面深刻。有鉴于此,本书尝试呈现、解释和证成三个一体关联的问题:

一是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须辟出历史向度的研究和书写,统观传统与现代的传播问题,或传播视角下的传统与现代,以对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传播的角色、作用与价值,获得整体性的历史理解。传播学借此可介入对重大、基本历史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历史的行动者是人,传播要关怀宏大历史场景下的个体存在与命运,亦应介入共同体价值的生成与升进。依此整体的历史眼光,传播学是行为科学,而首先是人学。

二是以逻辑视角察之,中国传播思想史的书写应觅得操舟得舵的方法,即确认思想史的基源问题。所谓基源问题,乃历代持存或反复涌现且延展至今的历史母题,可以之统领传统观念世界内部对话和古今对话。思想的源头不是概念,而是人——共在的交往者对所遭遇的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问题的反应。传播思想亦非始自文明童年期的某个概念,那些有关言说、交往的机会和困境,譬如自我心灵安顿、我他关系调适、共在世界与共同生活建设、人天沟通的可能性等,唤起了人对传播问题自觉、主动的省思。而在值得省思的诸多问题中,必有刊落枝叶而为根本者,亦即基源问题。马克思将此方法称为寻找 「普照的光」,以之照亮历史研究之路。

三是中国传播史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的互构关系,即传播何以成就秩序、秩序何以规约传播。此一问题关涉言说与行动、存在与价值、器物与意义、权力与话语、修己与安人、多元与一体、理性与共识等复杂的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传播与秩序之间紧密又紧张的动态关系,不仅是传统思想关切的 「古典问题」,亦为今日个体生存和公共生活务须直面的 「现代问题」。唯坚实握住基源问题之机柄,思想史之门才会敞开,避过观念迷障、话语歧途及其诱导的支离外索。

由基源问题牵引,本书深究了言说与存在、交往与礼制规范、辩论与真理、言路与政治认同、舆论与社会整合、公共性与价值认同诸子题。这些子题从个体立身行世、人际与社会交往、政治与公共传播等维度切入,铺展传统传播思想的创生、冲突与融贯进路。在存在论、价值论、功夫或方法论层面,前述母题与子题观照传统思想的内在理路和独特禀赋,亦如实展现其断裂和局限。此等观照和展现不仅仅是对孤悬的古代知识的清理、回望,更重要的任务是促成有生机的对话。

自20世纪后期传播学被引入中国以来,不少先行者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传播思想史的书写亦早已起笔,且在文献集纳、专题研究和主动向历史发问方面产出了丰富成果。这些先行者和他们的智慧,引发、充实了本书的问题意识及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释。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与秩序:重返基源问题

一、重返传统的态度与方法

现代化与告别传统

同情、理解与复造传统

寻找基源问题

传播作为人之存在境况

二、传播与秩序

道德、言说与秩序

历史的秩序与秩序的历史

元概念与元问题

三、观念世界与意义之网

普照的光

整全秩序

重申人学意识

第二章 言说、交往与存在

一、言说:人之道,仁之文

有德者必有言

嘉言罔攸伏

言行两顾

修辞立其诚

言以全性

二、存在:君子所以动天地

君子三变,其言也讱

存亡之机,谈何容易

圣人糟粕,理在绝言

三、交约之道

终身之忧

面目不可掩

知时体情

修己安人

第三章 礼治、交往规范与共同生活

一、从人天沟通到人间秩序

事天治心

植礼入政

礼之本

化性起伪

二、从王道思想到交往规范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礼仪三百,必本人情

礼以正国

礼即理

礼下庶人

三、从关系网络到意义世界

关系、器物、制度与意义

公私共守,惟礼是从

自由于己,行礼不倦

第四章 辩论、明理存道与理性精神

一、明理存道:辩与不辩之间

最初的消息

不辩与不得不辩

无辩与辩无胜

非辩不可与腾说天下

二、纯智思辨:在语言的道路上

经验与逻辑

思辨致之

向名而辩

三、可爱与可信的形而上学

名实相离

无益于治

证真成理

第五章 言路、协商与政治认同

一、天道与言路

纳言与喉舌

天命谴告

二、言路上的士人与苍生

言路与兴亡

药石之言与人间疾苦

历史的面孔

三、协商政治

道理最大

立国元气

下坡路与路尽头

开明专制

第六章 舆论、秩序与社会整合

一、民心、民意与民智

民心至上、民意可惧与民智不足用

疏堵二难

教化与引而致之

二、历史的岔口

舆论与现代化

舆论的暗面

造健全之舆论

三、舆论进化与国族进步

理性养成与舆论进化

再造理性

再度转型

第七章 共识、公共性及其价值基础

一、公道凝摄:明分使群与天下归仁

能群善群

天生人成

一天下

二、公理体认:理一分殊与格物穷理

天道礼法外铄

天理济于公明

理一分殊

三、公议确证:意见之理与公定是非

心所同然

公定是非

以礼代理

公德合群

理性、共识及其对话转向(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