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现代故事:被冷落的人

2024-01-07文化

话说青龙山下,有个村子名叫水龙村。这村倚山傍岭,却是食水贵如油。

传说过去,青龙山是山泉滔滔流不绝的,不知何故,突然泉水断流、山坑干涸,连坑底石头也开了裂。

从此,水龙村几百户人家,每天只好吃外村流来的浑浊肮脏水。

就在人们想尽办法找水时,水龙村发生了一件惊人的大事。

这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各农户卖余粮回来,都觉喉干舌燥,人们不约而同来到唯一的古井打水。村民卢大九和肥姑,为争一碗水喝闹得脸红耳赤。

村长叶三正要劝解,却被人叫住了:「叶村长,有佳音了!」他转头一看,来者是村会计叶炳。

只因他眼皮眨一眨,计谋上心来,所以人起绰号「师爷炳」。

他满头大汗跑过来,拉着叶三兴奋地说:「吃水问题解决了!」

叶三一听,马上追问:「怎么解决了?」

师爷炳手舞足蹈说:「地质队在何村勘探,找到了一条地下河,同意帮助我们安泵抽水。嘿!现在呀,万事俱备,只欠水管了。」

叶三听罢,摇摇头说:「唉!远水救不了近火!何村离我们村有十几公里,哪来这么多钱买水管呢?!」

师爷炳笑着说:「水到渠成。买水管,有办法,只要你村长点头。」

叶三听了好像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连忙追问:「有什么办法?」

师爷炳故弄玄虚说:「打开,南风窗,万事皆顺章。」

叶三皱起眉头,想了想: 「哦,你的意思是向外伸手?」

「对呀!你看岭北的华侨,又赠小车又送卡车;岭南村最近为办华侨中学收了十多万元的钱呢。我们村港澳同胞也不少,只要一开口,别说吃水,就是鸡汁也有得喝哩!」

叶三把头摇得象个拨浪鼓,风道:「唉!牛吃稻草鸡吃谷,不同运气不同福!叫我挑挑拾拾倒容易,叫我伸手向人要钱,实在难开口!」

师爷炳哈哈大笑,掏出一封信说:「你快看看这个!」

叶三接过信,从头到尾细看一遍,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写信的是一个港澳同胞,人称金牙二。他是本村人,据说在香港开设了好几家商店。他在信中说愿为家乡建设出点力,已经约定港澳同乡,春节回乡聚会,共同商讨捐献问题,希望复音。

叶三看了,虽然高兴,但一时却拿不定主意,他怕伸手求乞,被人见笑。

师爷炳一催再催,并建议,到时以村委会的名义,设宴接待他们,叶三无奈,只好点头同意。

这事不一会儿便传遍全村,人人兴奋,个个开心。

可是,也有人暗自发愁的,谁?村里的一位大姑娘叶英。

她今年20多岁,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叶康在解放前前去了香港,家里只有她孤单一人。她前几天接到父亲来信,说要回乡过年。

按理说,她本该高兴,但她深知父亲在那边并不富余,因为穷,所以十多年都没回过乡。

村里要召开港澳同胞捐献大会,她担心父亲没钱捐献,当场丢脸,因此,忙给父亲写回信,劝他待过了捐献会再回来。

有话则长,没话则短,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

本村的港澳同胞,接到金牙二的信,又听说家乡改革开放年景好,都纷纷回乡过年。

车站上,到处是穿红着绿的,热闹菲常。在车站一旁,村委会特设了一个临时接待站,师爷炳亲自带领几名村民,在此迎候。

时近黄昏了,师爷炳不断地向公路上张望。他张望什么?原来还没接到金牙二呢。他希望公路上能出现金牙二坐的「的士」,或者空调客车,然而眼睛都望酸了,却不见金牙二的影子,师爷炳不禁焦急起来。

突然,一辆货车直开过来,停在师爷炳身旁。从车上走下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伯来,手提一个陈旧皮箱,笑呵呵地望着师爷炳。

师爷炳凝眸看,不禁脱口而出:「哦,是你!」

「是呀,阿炳老弟不认识了吧?」

「认识!认识!你今天也回来了?」

「哈哈,听说家乡要商议解决吃水大事,我也应该回来尽点力呀!」

「尽点力?」师爷炳上下打贯着老伯,不冷不热地说:「好呀,欢迎!」

这时,卢大九跑过来喊道:「炳哥,回来了,金牙二回来了!」

师爷炳一听,眼睛一亮,二话没说,撇下这老伯,带着卢大九往车站匆匆走去。

这老伯不是别人,正是叶英的父亲叶康。他没有听叶英的劝告,仍满怀喜悦按时回乡,刚才师爷炳对他这么一冷落,使他心里真不是滋味,呆立路旁,眼瞪瞪地看着师爷炳他们簇拥着金牙二走进接待室。

叶康见师爷炳又走来,以为是来招呼自己,正欲迎上前去,谁料师爷炳一个左转弯,叫来私人单车,让金牙二坐上车,叮铃铃的打响车铃,把他送回村了。

其余数人,全为金牙二运行李。卢大九蹬着满载的单车,突然车头一歪,直冲叶康而来。叶康急忙躲避一不小心,跌个踉跄。

正在这时,叶英从接待站走出来,急忙扶住叶康,突然她征了一下,惊喜地喊:「爸爸!」

叶英扶着爸爸走进接待室,斟上一杯热茶,问:「爸爸,你没收到我的信吗?」

叶康回答说:「收到了。」

「既然收到了,你还回来?你看,有钱人被前呼后拥,热情接待;而爸爸你,却被人冷落一旁。」

叶康看着叶英愈说愈难过,就安慰地说:「阿英,你何必介意呢?支援家乡建设,不是阿炳一人的事嘛!」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女俩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叶康问:「阿英,你见过我的罗盘吗?」

「箩盘,有呀!」叶英转身进房里,拿出一只竹箩和一个瓦盘来。

叶康见了,笑得前仰后合,「傻女,不是这个,我要的是上面有指南针、有东南西北方向的罗盘。」

叶英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东西。早烧掉了。爸爸,你可不要搞迷信哩!」

叶康一听,愣了好一会儿,惋惜地说:「真可惜,没有就算了。我要上青龙山走走。不用等我吃午饭。」说完,他拿起柴刀,带上午饭,就出门上山去了。

叶英看着爸爸的背影,心里暗想,爸爸过去当过风水先生,多年在外,难免还有封建迷信思想。

他这次上青龙山,恐怕是寻找将来落叶归根的宝地吧。只因父女久别相逢,叶英没有阻拦,还亲自送他出门。到了黄昏时候叶康挑着两捆柴回来。

一进家门,便躺在床上。闷闷不乐的样子。

叶英猜想,爸爸定是太劳累了,因此不忍打搅他。谁知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村里的人看见了,不觉奇怪起来,议论自然多了。

肥姑说:「叶康在外十几年,再穷也不至于上山打柴吧!」

卢大九说:「难说哩。老糠榨不出油的,亏他还说什么回来支援家乡建设,不要村委会照顾就好了,难怪师爷炳说他大言不惭呢。」

这些风言风语,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传到叶康父女的耳朵里。

叶英听了,心里不好受,但叶康听了,只是一笑了之。

年二十九那天,叶康仍然上山去,但这天他回来得特别早,一进门,就笑嘻嘻的,与往日大不相同。

叶英正要询问,师爷炳却走了进来,递过一张红站,说:「康哥,今晚村委员会设宴,请你光临。」

叶康接过请帖,戴上老花眼镜看了一遍,激动地说:「好好!可是商讨支援家乡建设事情吗?」

师爷炳敷衍地「唔」了一声,就匆匆走了。叶英见师爷炳态度轻慢,心里又是难过,又是焦急,她说:「爸爸,你去赴宴、有没有钱捐献?我这里有两百元,你拿去捐了吧。」

叶康抿着嘴笑了笑,劝慰地说:「阿英,叶炳这号人,眼下就只有一个钱字,你不要象他一样见识,阿爸虽穷,但有一颗心,不会让你丢脸的。这两百元你留着以后用吧。」

宴会在村里的大祠堂举行,师爷炳和叶三守候在大门口,殷勤接待着港澳同胞,宾主寒喧一潘,眼看就要入席了,但金牙二却迟迟没有来,师爷炳心里焦急,叫卢大九赶快去清,还说请他不到,不准开席。

卢大九匆匆而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见金牙二大摇大摆,直奔祠堂。

师爷炳慌忙上前,扶他到了首席。一切招呼停当,正要宣布开席,叶三却走过来:「等等,叶康伯还未到哩。」

师爷炳眉头一皱,把叶三拉过一边说:「算了吧,我着他是没钱捐献,不敢来了,开席吧。」

叶三却摇了摇头,说:「不,还是再等等吧,我去叫他。」正说着,叶康来了,就象金牙二一样,他大摇大摆地走进祠堂,而且就坐在金牙二身旁,顿时,全场瞠目。

师爷炳更是愤恨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主人致词祝酒,贵宾举酒干杯,互相应酬,满堂欢笑,自不在话下。

酒过三巡,师爷炳站起来说:「诸位先生,乡亲们,这次承蒙金二哥提议大家欢聚一堂,共商建设家乡大事。现在,让村长叶三发言。」

叶三虽然很不想开口要钱,但在众人的掌声中,不得不站起来说话。他脸红地说:「各位父老兄弟,我们村的吃水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身为村长,深感有愧。现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地质队在何村探到了地下河,只要铺设水管,就可以抽水回村了。」说到这儿,他的脸更红了,话梗在喉咙里,十分费劲地说:「唔!为了,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我们想……」

师爷炳眼见不妙,马上接过话头:「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嘛’,诸位有心支援家乡建设,我们表示欢迎,爱国一家嘛,关于铺设水管,需要一笔资金,怎样解决,还请大家出主意吧。」

师爷炳话音刚落,金牙二马上发言,他表示愿意出钱资助,尽力而为。

这一番话,赢得热烈的掌声。其他港澳同胞也纷纷表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卢大九捧出笔墨,摊开了大红纸。

师爷炳接过笔蘸好墨,走到金牙二面前,来了个九十度鞠躬,恭恭敬敬地说:「请!」这时,祠堂内外,挤满了群众,争看热闹。

金牙二笑了笑说:「还是让大家先捐,为了家乡建设,还请大家当仁不让,小弟定然奉陪到底。」

金牙二言外有意。想在榜尾上最后一笔,来个捐献第一。师爷炳自然心领神会,马上转向别人。于是有捐五千元的,有捐三千元的,二于元,一千元,五百元,最后、就只有金牙二和叶康未动笔了。

师爷炳接过笔,蘸饱了墨,送到金牙二限前:「请!」

金牙二接过笔,看了叶康一眼,微微一笑,把笔一递,请叶康先写。

叶康摆摆手,也报以微微一笑,表示请他先下笔。金牙二这回可没推让,大模大样走到红榜前,卷起衣袖,把笔一挥,写上了一万五千元。

他还没写完,师爷炳就开口报数顿时掌声雷动。

金牙二故作谦虚,向周围频频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又彬彬有礼对叶康说:「康哥,该你了。」

师爷炳已经卷红榜了,听金牙二这么一说,只好停手,对叶康冷冷地说:「对呀,支援家乡建设嘛,到你了。」他这一招,本来是有意为难叶康。

谁料叶康毫不推让,朗声说:「好,让我捐吧。」说完就随手接过金牙二的笔,蘸饱了墨,对师爷炳说:「阿炳,请你按着红榜吧。」

师爷炳听了,真是一肚子气,但又不敢当众发作,只好照办。

只见叶康不快不慢,吊腕挥毫,写了个「一」字,书法苍劲有力,人群当中,已经有人低声议诊。师爷炳心想:「哼!谅他再写,最多是写个‘十’字!」他撤着嘴,一副蔑视的模样。

叶康看在眼内,却不声不响,继续吊腕挥笔,写了「百」字,真是出乎师爷炳意料,但师爷炳又在心里冷笑起来,「哼!居然充大头鬼!有本事的,就学金牙二写个‘万’字!」谁料叶康果真写了个‘万’字,这真使师爷炳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紧接着叶康又挥笔了。他在「万」字下又写了「英镑」两个字,顿时全场轰动,掌声、喝彩声、笑声闹成一片。

叶康捐献一百万英镑的消息,马上传了出去,远近皆知。躲在祠堂外偷看的叶英差点吓昏了。她不敢再听下去,双手捂着脸跑回家里。

师爷炳也吓坏了,这惊人的数目使他难以相信。但红纸黑字分明在眼前。他疑惑地问:「康哥,你真的捐一百万英镑吗?」

叶康点了点头说:「没错。」

师爷炳又问:「那一一什么时侯给钱?」

叶康哈哈大笑,朗声答道:「明天!」这一句话,又引起了满座惊叹。

宴会结束后,全村几百户人家都在议论此事。

有的说:「叶康哪有这么多钱?怕是吹牛!」

也有的说:「在香港捞世界,一人不知一人事,或者他以前怕露富,装穷扮苦。」

师爷炳也找叶三说:「老叶,叶康不过是个搭棚佬,听说这次回来过年还是向人借的钱呢,他哪来这百万银钱?」

叶三沉吟半晌:「我听说叶康向来老实,不见得是耍花枪的。」

师爷炳摇了摇头,小声地说:「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看,还是找他摸摸底好。」

叶三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向叶康家走去。叶康回到家里,见女儿正在翻弄他带回来的旧皮箱,连忙问她:「阿英,你找什么?」

叶英撅着嘴巴说:「找你的一百万英镑。」

叶康不由哈哈笑了起来:「哎呀,傻女,这里找不到的!」

叶英一听,更不安了,埋怨地说:「爸爸,你都六十岁人了,还开这样的玩笑!到了明天,交不出一百万英镑来,我们还有什么脸见人!」

叶康安慰地说:「你不用担心,阿爸平生不说慌话,明天一定可以兑现!」

叶英见爸爸说得认真,心里又惊又疑,问道:「你哪来的一百万英镑呢?」

叶康招了招手,叫叶英过来,附耳低言,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番。叶英听了,马上转忧为喜,禁不住跳了起来,一把抱住叶康的肩头,笑着说:「爸爸,你真有办法!」父女俩笑人成一团。

正在这时,叶三和师爷炳来了。一进门,师爷炳就问:「康伯,熟人熟事,不妨问问,你捐的一百万,是交英镑,还是交金银?」

叶英「嗤」的一声笑了,说:「明天你就清楚。」

叶康也笑了笑,认真地说:「对,明天你们派出十多个壮汉,带上锄头、铁桶,跟我上青龙山去。」

「什么,上青龙山?」叶三和师爷炳犹如丈二金刚一摸不着头脑,不禁齐声追问。

「对!上青龙山,这一百万英镑就在山上呢。」

叶康斩钉截铁地回答,师爷炳脑子转得快,他想:「可能叶康早就发现宝藏、怕人盗去,一直埋在山里,如果这样,肯定不是纸币,一 定是黄金。于是,他暗示叶三,同意他的请求。」

叶三会意了,说:「好,我一定照办,明天派人跟你上山,一切听你的。」

第二天一早,叶三和师爷炳,果然带着十几个壮汉拿着工具,随叶康上青龙山去。村里人听说叶康有一百万黄金藏在山上,也好奇地跟着上山了。

叶英有意插在人群当中,听大家在议论什么。但对别人的问话,她总是笑而不答。走到山上一块低注地时,叶康说:「就在这里,大家挖吧。」

壮汉们一听,挥起锄头干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挖了两米多深。大家探头一看,洞里全是烂泥浆,锄头再也用不上了。

师爷炳看着看着,突然向众人摆手说:「大家停手!」说着就走到叶康跟前,半笑半质问道:「康兄,看见了吗?全是烂泥浆,一百万英镑,连个影子也没有,不会是竹篮打水吧?」

叶康看见洞底的泥浆,反而高兴起来:「阿炳,这回是三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放心挖吧!」然后转身对众人说:「乡亲们,一百万英镑就在泥浆下,大伙儿快把泥浆舀掉吧!」

壮汉们顿时精神振奋,拿出铁桶就舀,转眼间,又把坑洞挖了一米多深。可是,还没见到百万英镑的影子。师爷炳冷笑道,又叫停手。

叶康顿时剑眉倒竖,大喝一声,跳进深坑洞里,抢过了旁人的铁桶,抡起就舀。壮汉们见此情景干劲倍增,又一口气挖了五米多深。突然,洞里传出了「咕噜咕噜」的响声。

叶康喝令大伙儿迅速撤离。

刚撤不久,「哗」的一声,一条水柱从坑洞里冲出,活象银龙升天。转眼间水柱消失,山坡哗啦哗啦地响,千百年的枯坑全都流着山泉水。

有人高声叫奇,有人跑到坑里用手舀水喝,水声、人声混成一片,山鸣谷应。

叶康上前,笑着对叶三和师爷炳说:「村长,阿炳,我的‘百万英镑’兑现了。你们看,泉清水秀,造福万代,这何止百万英镑的价值呢?!」

这时叶三、师爷炳和在场的村民恍然大悟,师爷炳不禁面红耳赤。

叶康怎么知道这里有水呢?原来他做过风水先生,熟悉本土地理水脉,断定青龙山是个「花篮底」,只因泉眼都被泥浆堵塞了,泉水没有出处,便流进了地下河。只要找到泉眼,把它挖开,泉水就会涌出地面。

吃水和灌溉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解放前,他下决心去寻找水源,可事情还未能实现理想,就被迫离乡赴港。近来听说家乡捐资解决吃水问题,叶康特意回采。

一连几天奔波,到处勘探,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水源。

这时,金牙二和其他港澳同胞,都纷纷上前向叶康贺喜,叶康谦虚地说:「建设家乡,人人有责,你们有钱出钱,我没钱的出力。」众人齐赞叶康说得好,热烈地鼓起掌来,掌声在山谷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