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千年传承易筋经,掌握其中静与动、意和劲,感悟功法的健身神奇

2024-06-26文化

易筋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术士的导引之术,也是修炼之人打坐悟道的必练功法。易筋经有内功和外功的区分,目前网络流传的易筋经十二式就是外功。从我个人的练习体会看,易筋经跟八段锦、金刚功有很大区别,更多偏向于武学或者禅功一类,更注重拉伸拔筋,每一式动作对应一条经筋。

从「易筋经」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受要如何掌握练习中的静与动、意与劲。筋就是指我们身体中的筋骨、经筋;经是方法,是过程;易,则是变化,或者说是改变,易也是阴阳的变化,是虚实、刚柔、动静的变化。身体虚弱、筋骨柔脆,就能通过这种方法来强筋壮骨。而修道的人,亦能以此让身体内外坚固强壮、和顺,就能更好的悟道。

在练习的时候,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 我个人更倾向于传统的练习方法,更容易掌握。我发现,网上很有一部分练习易筋经十二式的动作都很复杂,感觉练功的全过程都在不停地动,各种体现身体韧性的动作特别多,难以练习。就说韦驮献杵第一式,这一式动作不管是少林版本的双手胸前合十还是指尖相对环抱胸前,都没关系,重在凝心聚神,要求是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全身很放松;从双手两侧自然下垂到胸前的动作,这是动,然后保持舌抵上腭、面带微笑半分钟,这就是静。

再来看第五式,「倒拽九牛尾」。我们刚开始会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势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这是一个「动」的过程;动作完成后,我们会保持动作半分钟左右,这就是静,完全不需要前伸后缩。动静之间,也是阴阳的变化,也是对身体内外的调整,这也是「易」!

再说「意」和劲力的运用。易筋经的练习不需要专门的呼吸方法,我练习易筋经就跟练太极拳一样,讲究呼吸自然,大家练习的时候也千万不要憋气。这里的「意」,我觉得是「意念」,举个例子来说,就说第二式横担降龙,也有说名字是「横担降魔」,不管它降啥子,这式动作的双手向侧面展开后都是平展双手,手心向上,类似扁担,这个时候,我们的意念在丹田;同时用「劲」往两边伸展,用劲不用力,这个只能体会,用劲伸展也是一个拉筋的过程。

再举个例子来说意和劲。先看前面说的「倒拽九牛尾」,这个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肝脾胆肋部位,平常的的运动很少有能锻炼这个的,我知道的还有八部金刚功的其中一部有这个作用。动作完成后,我们下肢成弓步,前腿弓后腿蹬,后腿要尽力挺直,拉筋就体现在这里;用劲在肩膀上,有一个往上抬的暗劲;双眼要一直注视前面的拳头,意念也集中在拳头;练习的时候,犹如你的背后有一头牛,你在拉着牛尾巴往前走,所以前面的拳头和身后的拳头(拳心向后)才会成绞绳状。再看「打躬势」,双手在脑后,弯腰之时,意念就要停留在肘尖上。

易筋经的外功练习意念运用不多,都是用劲不用力。建议朋友们把易筋经外功和内功一并结合练习。分享最简单的一式内功练习法:早晨面东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肘稍曲,掌心向下,聚精会神,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练习过程中不用力,使「意念」贯于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