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一毛二的小麦征购|柴胡

2024-07-16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一毛二的小麦征购

在岁月的长河中,夏季犹如一幅绚烂的画卷,热烈而繁忙,交织着夏收夏插的「双抢」景象。回首那个年代,那段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45年匆匆而过,仿佛弹指一挥间。穿越至20世纪70年代末,那是一个物价稳定的黄金时代。每斤小麦的征购价稳定在0.12元,农用柴油的价格固定在0.08元,猪肉的价格停留在0.75元,食盐和火柴的价格也分别维持在0.14元和0.02元。这些物价仿佛被时光凝固,二十年间未曾动摇,火柴、食盐和柴油的价格稳定了,宛如时间的化石,静静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人民日报】社论,年年传颂物价稳定的赞歌,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成为那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人们以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某日,我与生产队会计,以及三位男劳力,共同肩负起交征购的重任。早饭后,我们两人一班,换班摇橹,驾驭着承载七吨小麦的水泥船,沿着庄河的柔波,向着鹤湾粮站进发。

麦船在河流中蜿蜒前行,途经严家大桥,停靠会计丈母娘的河码头。我们用一箩小麦换了一个12斤的大猪头,还有大米、蔬菜,以及食油等调料,作为晚餐的佳肴。那个年代,每个生产队交征购时,都以小麦或水稻换食品,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会计说,只要不铺张浪费,生产队不会扣我们的口粮。那个时代的人性化行为,使我们充满了感激与怀念。

行船十里水路,终于抵达四面环水的鹤湾粮站。十几个生产队,二十多条载满小麦的船只,宛如一幅壮观的画卷,静静地等待验粮过磅。

验粮员手持文件夹,如同鉴赏家般逐一登船验粮。轮到我们船上时,他赤脚踏入船舱,右脚深入舱底,检验小麦的干湿度。他说如果小麦不干,湿漉漉的,脚就插不到船底。他还抓取船舱四角深处的小麦,轻轻咬一口,清脆的「咯哒」声,宛如天籁之音,是小麦实干的证明。会计适时递上两支大前门香烟,验粮员惊讶道:

「哎呀!老百姓抽八分(勇士)大队支书四腿奔(飞马)公社书记才两边分(大前门)呢!」

会计又递上两支大前门奉承道:

「您的权力比公社书记还要大!」

的确!验粮员手中的权力关乎我们能否顺利过磅。如果他叫我们再晒一天,我们不仅要付出双倍的劳动,还要在粮站过夜,第二天才能过磅。因此我们对他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当我们顺利拿到过磅单后,水分和杂质的多少,无人问津,因为价格差有限,没人理会,只要让我们过磅,就是最大的恩赐。

那天两位司磅员,负责四台磅秤过磅,磅秤设定小麦净重100斤。我们三人扛麦,一人在船上扒麦,会计负责添磅、要筹子、打肩。我扛起一箩小麦右手叉腰,左手高举,抓住箩口,跨越跳板,走近磅秤等待过磅。等我前面三个人过完磅,会计把我肩上的麦箩接到磅上。巧炮!不多不少正好平秤。司磅员抛来一根筹子,会计帮我打肩。

我扛起小麦走向通往麦囤高处的跳板。那天,要走四节跳板,为避免直线上升的陡峭,每节跳板拐个弯,总长约40米,垂直高度约12米。四节跳板,对于我这个初出校门的学生娃来说,简直是通向天际的阶梯。我在第一节跳板上转弯,迈向第二节,一步一步向上走。转弯到了第三节跳板,看到下面人头攒动,害怕了!心跳加速,双腿不那么硬铮了。身后的人催促我快跑,提示我「别往下看,向上看。」我尽管双眼注视上面,试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然而走到第四节跳板中间,眼前一黑,双腿一软,还是失足跌下了跳板。幸运的是第四节跳板,已经在麦囤上了,我跌在了柔软的小麦上,安然无恙。若是在第三节跳板上,就要跌在水泥地上,后果不堪设想。

扛第二箩麦时,我心中已少有畏惧,第三箩更是游刃有余。我一次又一次从容不迫地走过四节跳板,将一箩箩小麦扛到12米高的粮囤顶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那一天,另三位分别扛了49箩,我扛了40箩。5个男劳力,分别挣了8分工,价值0.32元。尽管疲惫不堪,但内心的成就感让我忘记了身体的劳累。

夕阳西下,会计留在粮站结账,我们摇橹返航。抵达严家大桥时,猪头肉的香气勾起了我馋馋的味蕾。那顿晚餐算是对我们一天辛勤劳作的最好奖赏。

那个年代的生活虽然艰苦朴素,却充满了坚韧与热情。每一份付出都被岁月铭记,每一个瞬间都值得回味。回首那段岁月,仿佛还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庄河,听到交粮场地的嘈杂声、验粮员的吆喝声、四节跳板上的喘息声。那些记忆,如同时间的化石,永远定格心中,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再次回首那段物价稳定的岁月,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怀念,也让我们正视现在,相信未来。

图/文:由柴胡提供

最近精选

主编 微信